探究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的护理效果及对患儿应人能力、应物能力的影响

2019-11-09 14:37戴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护理

戴芳

【摘 要】 目的:探析对小儿脑瘫患儿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施以引导式教育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本院就诊的50例小儿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各25例,给予常规康复护理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模式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应物、应人能力评分升高,研究组最为显著且康复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儿在康复护理干预中利用引导式教育模式,可有效地改善患儿功能障碍,促使其及早康复。

【关键词】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引导式教育模式

小儿脑瘫是指患儿自受孕至婴儿阶段脑部发育异常,可分为发育缺陷或是非进行性脑损伤,进而影响整个大脑发育[1]。该类患儿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发生障碍,不仅对患儿生长发育带来极大影响,还加重患儿家庭负担[2]。随着医学护理发展,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不断优化,其引导式教育模式渐为成熟。为此,本研究分析在该类患儿康复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抽取对象为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引导式教育)25例、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25例,患儿均符合小儿脑瘫的临床诊断,但无意识障碍,其患儿监护人均知晓本研究的知情权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年龄大于7岁的患儿;2)合并重要器官疾病患儿;3)有遗传性精神类疾病史患儿;4)临床资料不全患儿。此外,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研究组患儿男女比率为12∶13,年龄为2~7岁,平均(3.12±1.05)岁,其脑瘫类型:有16例为痉挛型,5例为手足徐动型,4例为共济失调型。对照组患儿男女比率为11∶14,年龄为2~6岁,平均(3.21±1.13)岁,其脑瘫类型:有15例为痉挛型,5例为手足徐动型,5例为共济失调型。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均予患儿常规治疗、康复护理,如作业疗法、运动疗法、语言疗法及运动疗法等,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引导式教育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引导式教育模式康复护理,在护理开展前护理人员先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对其讲解引导式教育模式的主要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并争取患儿家属支持,以避免过度保护、干涉患儿的训练护理。同时,还教导患儿家属简单的引导式教育家庭护理技巧,如洗漱、睡姿、上厕所、进食及坐姿等。

2)运动功能护理:在患儿进行运动障碍护理时,主要利用日课形式进行引导式教育模式,在日课训练期间,护理人员需引导、协助患儿完成。例如在坐转站训练中,护理人员可通过口令式引导患儿站起“1、2、3我可以慢慢站起来”,还利用慢动作示范等引导患儿。另外,还可借助患儿感兴趣的玩具以引导患儿完成训练,如在患儿下蹲、躺卧翻身训练时,分别将患儿感兴趣的玩具放在地上或背向患儿一侧,并在旁利用声音、语言以引导患儿完成各项运动训练。

3)语言功能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引导患儿放松,并将头部保持在正中位置,以利于患儿倾听;在交流时应与患儿保持眼神接触,且注意言语的轻重缓急,以训练患儿的注意力。同时,在训练某些动词、名词时,可适当辅以物品、肢体动作等,以利于患儿分辨理解。还可采用图片、涂抹等形式以引导患儿自我表达,且每隔1~2个月总结、制定新的活动方案,逐渐增加患儿的语言功能训练难度、技巧。

4)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根据患儿病情程度,重点引导患儿“自我护理”。根据患儿脑瘫类型不同引导其不同的洗漱、饮水、坐姿、睡姿方法,在饮水训练时可选择合适的双柄奶瓶,训练其养成独立饮水习惯。在患儿睡眠上,可适当调整其枕垫高度、大小及柔软度或播放音乐等,以引导患儿养成正确睡姿。

1.3 观察指标

在干预前后,由专业的儿科康复评估人员利用Gesell发育评定表以评估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情况,以分析患儿的应物、應人能力情况,该量表主要观察内容为精细动作、大动作、个人社交、语言及适应性等;该测量需在患儿心理状态、睡眠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其评分在85分以上为正常,低于85分表示精神发育异常[3]。另外,还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分别收集统计两组初诊、随访后的运动功能、生活活动障碍积分情况,以计算其康复有效率=(最后随访积分-初诊积分)/初诊积分×100%,其数值小于30%则为无效,在30%~50%为有效,大于50%以上则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总有效率情况

表1,经干预后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应物、应人能力评分情况

表2,经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应物、应人能力评分均有提高,而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属于儿科常见的运动残疾类型,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若不及早进行治疗干预,将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为此,临床尤其注重对该类患儿进行康复护理,以改善该类患儿的功能状态,提高其应物、应人能力,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亦利于患儿心智成长。传统临床虽予该类患儿整体上康复护理,如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干预,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本文研究在该类患儿康复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

引导式教育模式与常规护理的理念不同,可有效地调动患儿自主能动性,利于康复训练顺利开展,从而增强患儿应物、应人能力[5]。同时,在康复护理过程中使用引导式教育,还可提高患儿依从性、配合度,增强患儿参与训练意识,引导患儿自我完成诸多运动训练,均可提高康复护理干预的效率、质量。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经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干预后,其应物能力及应人能力明显提高,与干预前、同期治疗的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两组患儿康复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利用引导式教育模式可提高该类患儿康复护理效果,以保障患儿成长发育。

综上所述,在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采用引导式教育模式,可有效地改善患儿应物、应人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鑫,张英英,单海军.中医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的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08):1737-1739.

[2]娄元俊,何琦,单海军,等.健脑益智散结合针灸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03):248-252.

[3] 聂玉琴,许菊芳,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等.小儿脑性瘫痪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7,57(47):47-49.

[4] 李岑,黄栋,叶莉,等.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08):1994-1996.

[5] 徐杨.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87-288.

猜你喜欢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探讨
综合护理应用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小儿脑瘫患者BTX—A注射治疗小腿肌痉挛的解剖学研究
小儿脑瘫的临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