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析

2019-11-11 13:39张宁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张宁

摘要: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党和国家把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首要环节。化学教师应着重以培养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传授化学核心知识为栽体,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运用教学知识和系统性方法,优化学习过程,制定出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1.00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0-0034-05

2014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016年,教育部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2016年9月,高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2017年发布新版《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

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教学来说,如何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上积极应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学设计的优化上。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必然被时代淘汰,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更新,化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初中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自觉以高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参照,准确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机融人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独特性

(一)《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界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为目标。

(二)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有其独特的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现阶段的学生应发展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宏观辨识和微观辨析。初中化学学习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从元素、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探索和分析问题。

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变化的,初中化学学习要培养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变化和守恒的思想。

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初中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实际、证据意识等进行分析和推理,要形成简单初步的推理能力、对模型的认知和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初中化学学习要以实验为基础,培養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是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推理和判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教师要着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基础性;创设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注重探究性;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社会和人类健康等的关系,注重社会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收获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养,将为其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上。传统初中化学课堂需要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为增加复习时间而赶进度,课堂容量加大。课堂上以教师的“讲”为主,知识点多、零散、杂乱而无头绪,知识难成体系,加大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负担。迫于中考压力,教师为了完成进度以单纯的“教”为出发点,无暇考虑以学生“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

教学方式上。现阶段课堂上,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教学活动单一,课堂上学生参与的少,老师讲授的多,教师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题海战术”和“灌输之道”盛行,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并不能真正理解化学知识。这种方式只能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终身发展必须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习方式上。现阶段的学生学习停留在接收式的学习方式上,教师研究教材时间多于研究学生的时间,研究教法的时间远多于研究学法的时间。学生究竟学什么和怎么学并不清楚,往往背了很多书,做了很多题,结果对于学科知识理解不到位,最后考试成绩也不理想。问题在于教师应着眼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聚焦学生发展的视角,将接收式转变为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忽略实验,能省则省,用视频、多媒体取代实验教学,讲实验、看实验代替做实验。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技能的掌握和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提高和养成。

三、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路径,教师应明白学科育人的认同价值应体现在从忙于“教化学”到“为什么教化学”,其突出体现在教师要做好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上。教师需要思考课堂上需要做什么,不得不做什么。

(一)传统备课与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之间的差异

传统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师关注的是怎样教,在课堂中是知识的传声筒,教师关注的是教过程,教学评价以分数论英雄,侧重于对知识本位的认知层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为目标,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怎样学,怎样学得会,学得好,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课堂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环节中,每个环节应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且每个环节都应尊重教学规律,促进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表1是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和进行有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参考。

(三)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需要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应该首先从做好教学设计开始。教师需要实现观念的转变,并能够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抓手和重要基石,教学设计时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有效选择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要突出以学生为出发点。教育不是单纯的教书,而要以“教人”为最终目标。化学教师更是要利用学科知识来教人,而不是“教学科”,教师要极力提升教学效率和创新教学设计,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来发展和形成学生核心素养。

其次,基于学科本质的要求。《课标》中指出,初中化学教育要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学科的本质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学科,其学科思想极为丰富,在落实学科思想的过程中,使用“宏观、微观、符号”来认识物质,帮助学生认同物质的客观性,形成科学的方法论。课堂的活动要使学生浸润在“化学学科的本质”中,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基于学生学习的定位。课堂上,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定位不是知识机械的搬运,而重在如何教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教学设计应涵盖资源的丰富性、趣味性、分层性、互动性和多样性。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习定位不是对知识简单的罗列,而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主要包括学生知识的理解、建构,独立学习、思考、质疑的能力。定位过程重在思考教学的起点和启示,准确把握学生的最佳学习方式,努力尝试“定位学生学习”的评价,重新认识作业的价值,课堂上多了师生的对话与互动,少了教师的“一言堂”,逐步清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优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就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运用教学知识和系统性方法,以优化学习过程、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试图通过“教”的方式的改变来撬动“学”的方式的渐进变革。其具体类型包括:

1.深度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倡导深度化,是深入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防止学科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是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掌握和领会知识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深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智慧学习,课堂中,教师要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对教材钻得深、研得透,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能进行有深度思维的思考和学习。教学设计要凸显学科本质、展示学科魅力、聚焦核心知識、倡导问题导向、鼓励批判思维。

例如在讲《空气》这一节课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究思维的培养,设计教学时应考虑要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做好铺垫。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重点,原理是难点,所以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打破壁垒,重新规划教学环节,将学生熟悉的空瓶压入水中、吸管吸水等实验融人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当中,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探究,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课最后,拓展延伸至利用物质的性质去测定空气中其他气体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2.整体化的教学设计

整体化的教学设计就是将新旧知识联系,组织学生建构知识,注重课程的整合尤其是跨学科部分(化学知识与物理、生物、数学知识等学科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学要做整体化设计,若学生长期接受课堂中的碎片化信息,容易使学生养成用孤立的眼光去看问题的习惯,最终弱化他们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即使你拿回无数粒知识的沙砾,也只能聚成一片沙漠而已,而人们爱看的是沙砾集合成的金字塔,没经过学生组织的知识,没有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都不能被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吸收。尤其是在化学复习课中,凸显了整体化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系统性。

例如在复习酸碱盐这一部分时,其中概念较多,相互关系复杂,教师可利用知识树,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这样的形式进行整体复习。知识树能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概念图能阐述概念并描述相关概念的关系。思维导图能发散思维,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3.情境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融人情境化中,任何教学设计都不能脱离情境而孤立存在。情境是知识活化并转化为素养的必经途径,而知识的过度符号化和抽象化必然导致知识的惰性化和僵化,从而丧失知识的活力和价值。情境化解决的是知识与背景、理论与实践、文字符号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情境中思考、锻炼学生的实践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颖的情境设计还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例如,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讲水的净化、燃烧和灭火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人手,从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讲解氢氧化钠是否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因为二者反应无明显的实验现象,如何证实自己的猜想,教师可利用现代化的实验设备(dis传感器)来验证,将“看不见”变为“看得见”,创设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参与者变为设计者,体验实验的价值,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讲分子和原子时,可利用微观粒子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创设情境,利用图像、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模拟走向真实,化虚为实,从隐性走向显性,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外显为科学常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好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

4.活动化的教学设计

活动化的教学设计是要考虑到让学科知识和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首先必须设计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活动,求知不是静坐、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来进行学习,通过经历一定的过程和完成一定的任务进行学习并获得知识,过程中强调手脑并用、学思结合、知行做统一。

初中化学的活动化教学通常可设计一些实验探究、动手操作、基于任务式或项目式学习,关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以《汽水的制作——第一单元复习课》为例,教师将本单元复习课设计成项目式学习活动。

一是确立项目主题。学生特别喜欢喝饮料,作为化学教师,有义务从化学的角度介绍给学生汽水的制作过程,确立项目主题为《汽水的制作》。

二是项目分析。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原理分析及材料准备。本项目由若干知识性问题组成,其目标是创设问题情境,搭建思维平台,落实学科知识。

三是小组项目分工。由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流程设计及汽水的制作。学生了解和查阅有关汽水的制作流程,自行设计汽水的制作流程。

四是自主与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完成对微项目的实验现象分析、记录与成果展示。本项目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如可以记录汽水产生时的现象是什么?颜色是否有改变?口感如何等?

五是进行阶段小结和汇报交流。建构成思维导图,并能应用于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项目教学是以活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调动学生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幫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使教学过程更加富有研究的色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采取的自主、合作的学习形式,让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小组或团队的活动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的。

四、结语

核心素养是新世纪对人才最关键、最根本的要求,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对核心素养培养的奠基与传承。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来说,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性与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有助于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养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从化学素养说起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挖掘化工素材育人资源 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科学探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