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形象教学“四法则”

2019-11-11 13:22夏永恒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

夏永恒

【摘 要】《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也就是语文教学要融合多元素形象教学,“图文对照、动作演示、感受实景、情景表演”四法则则将这一理念作了很好地诠释。

【关键词】语文素养;形象教学;四法则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1

引言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形象教学。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低年级语文形象教学有“四法则”。

一、内容

1.“图文对照”法则:轻松架起由图到文字的桥梁

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记忆阶段,加上初次接触拼音,往往刚学的拼音,过一会就忘得一干二净。怎样在学生的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中架设一座桥梁,使之牢记呢?《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而现行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拼音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极富童真、童趣。情境图与学生将要学习的拼音关系密切,这些图画既示音又示形,融合度高,系统性强。根据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强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情境图中的图形和拼音的音、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无疑是掌握字母读音和字形的好办法。

先看《i u ü》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教师借助情境图中“衣服”“小鱼”“屋顶”等事物的样子以及名称,帮助学生很自然地记住拼音字母“i、u、ü、y、w”的发音。接着,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每个事物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着拼音字母的形。然后学生动手涂一涂找到的拼音宝宝,帮助学生记住拼音字母的形。“小朋友们,今天跟我们见面的拼音宝宝,比较害羞,他们就躲在这些图里呢,看谁的小眼睛最厉害,先找到他们?”有学生说“衣服上的拉链藏着i。”教师马上肯定“你可真是火眼金睛啊!请你上台来将i涂出来吧。还有谁有什么发现吗?”另一学生说“我知道,还有乌鸦的窝里藏着u。”紧接着,学生接二连三地说“小鱼在水里吐泡泡就藏着ü。”“大树杈就藏着y。”“屋顶藏着w。”

这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发现衣服拉链、乌鸦窝、小鱼吐泡泡、树杈、屋顶的形状和拼音“i u ü y w”的形状非常相似,轻松记住字母的形。“图文对照”法则将低年级学生的“形象记忆”轻松过度到“抽象记忆”,使学生体验学习拼音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2.“动作演示”法则:跨上准确理解词语的高速路

中国语言文字丰富,有很多意思相近的字词,但又略有区别,用法也就不同。而低年级孩子在朗读课文时漏字、添字、换字的现象严重。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的构词能力差,语法错误,无法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不了语句的意思,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势必影响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根据儿童的这些问题,尽量使用动作演示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呈现教材情境,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学《秋天》,这是学生学习拼音后,第一次接触课文,识字又不多,很容易错字、漏字、换字。读课文时,真有不少孩子把“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读成“一片片叶子从树上掉下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这个感觉就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为帮助孩子们区分“落”和“掉”,教师拿一张纸巾和一块橡皮,分别高高举起,再松手,让学生仔细观看,辨别纸巾是“落下来”,橡皮是“掉下来”。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演示,学生们马上明白纸巾很轻,落下来的样子很美,速度比较慢;而橡皮比较重,一条直线似的掉下来,速度比较快。接着追问:那“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可以换成“一片片叶子从树上掉下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读读这两句话,进行比较,就有学生大声回答:叶子很轻,从树上慢慢的落下来,不能用“掉”字。这样,学生理解“落”的意思,由此延伸还有羽毛、雪花等都可用“落下来”,苹果、梨子等都可用“掉下来”。

“动作演示”法则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形象理解近义词,轻松将低年级学生很容易犯的漏字、添字、换字的现象解决,是一巧妙之法。

3.“感受实景”法则:走出个性化悟文的路子

語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喜欢分析讲解课文,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糊里糊涂,没有自个儿的独特感受。特别是一些句子,比较抽象,学生无法理解、感悟。如何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呢?《课标》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教学《秋天》,教师先范读,把文中的情趣、韵味通过声调的高低强弱、缓急传达出来。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听出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但学生还是无法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于是,将学生带到教室外,抬头看天空,举目望四周,感受周围的一切,学生很快就体会到“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树叶黄了”、“啊!秋天来了!”很快,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背下了《秋天》这篇课文。

周遭的景物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整个过程使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4.“情境表演”法则:开启化难为易的直通车

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极富有童趣,用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如教学《江南》,理解方位词是难点,采用表演突破。先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自己扮演小鱼或莲叶,结合课文内容加上动作,边演边读。然后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江南》。最后学生佩带莲叶、小鱼的头饰上台表演,轻松愉快的表演,学生体会到莲叶的美丽,鱼儿的活泼,也理解了方位词。

二、结束语

以上“四法则”,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大背景出发,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努力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在实践中加强整合,强化运用,这样才能形象教学,有效地优化学生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小红等.《小学低段“轻松识字,快乐阅读”研究与实践》.[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8,(6).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开展综合性活动
探究农村中学语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