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心理学视野中的妈祖文化

2019-11-12 22:01梁沛好
闽台文化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本妈祖人本主义

梁沛好

(肇庆学院 文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妈祖文化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学界在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上均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纵观已有的研究发现,至今尚未有从心理学这一学科视角作出较深入的分析和探究。然而,研究中西方心理学的著名学者申荷永教授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心理学与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着丰富的内涵。从心理学的角度,能够帮助我们增强对中国文化本质性的理解。”对此,有学者也有此共识:妈祖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的。妈祖文化的深入研究也必须借助于心理学的科学成果。为此,本文以心理学的崭新视野透析妈祖文化的精神内蕴和时代价值。笔者发现: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中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的三大学派: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由此发展和延伸出去的“积极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其理论精髓与妈祖文化的核心精神一脉相承,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以下运用上述三大流派的思想理论分别对妈祖文化作出具体深入的探讨。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野中的妈祖文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被称之为继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是当今最有市场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她与其他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和行为,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即自我实现。妈祖文化首先闪耀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光辉。

(一)妈祖是一位完美的人本主义“自我现实”者

妈祖,是一位神格化的历史人物,姓林名默,升化后尊为妈祖、“天妃”“天后”,宋建隆元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南宋李丑父《灵惠妃庙记》曰:“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这里所说的莆田湄洲,不一定就是湄洲屿,也有可能是指湄洲湾北岸的山亭镇港里村贤良港。《天妃显圣录》记载:“幼而聪颖,不类诸女。甫八岁,从塾师训读,悉解文义。十岁余,喜净几焚香,诵经礼佛,旦暮未尝少懈。婉变季女,俨然窈窕仪型。十三岁时,有老道士玄通者往来其家,……授妃玄微秘法。……十六岁,窥井得符……屡显神异。常驾云飞渡大海,众号曰‘通贤灵女'。越十三载,道成,白日飞升;时宋雍熙四年丁亥(九八七)秋九月重九日也。”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年代,林默娘却表现出超凡的才华和本领,通巫术,懂医理,善舟楫,在她仅28岁芳华的暂短人生中,书写了一部充分体现出儒家“入世”思想的海滨神女的“行侠普世”史:“考诸谱载:天妃,……相传谓大士转身。其救世利人,扶危济险之灵,与慈航宝筏,度一切苦厄,均属慈悲至性。”她常为父老乡亲观天报象,遇海难抢险救人;为百姓黎民除病驱魔,遇天灾祈雨化旱,矢志不嫁,专以行善济世为己任。这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视野看,妈祖的一生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生。“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按照自己的本性所指引导路线成长。”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层次需要”理论中指出:人在生理、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当然,这些需要是有序的,也会有跳跃性的。在当时的封建男权社会中,不能说女子没有“自我实现”,而是一般的女孩子追求的“自我实现”仅限于做一名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而妈祖追求的“自我实现”,则是一种充满“人本情怀”的“自我实现”者,她时刻奉行自己的使命,成就为现世的海滨活菩萨。妈祖羽化升仙后,常在海上显灵救助,庇国护民,惠及千秋,得到自宋至清历代王朝的36次褒封。黄公度《题顺济庙》诗颂:“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报国功。”这便是对妈祖的独特而又令人钦佩的“人本精神”的写照。

(二)妈祖是一位极富“人本情怀”的“大爱女神”

妈祖另一鲜明的形象是一位“观音”式的“大爱女神”。“‘大爱'最能体现妈祖自身的形象,也最符合妈祖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妈祖的“大爱”可以说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行善积德。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可以说是对儒家学说中“仁爱”思想的深刻释诠;从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视野去看,则是对“人文关怀”的一种全方位的的完美演绎。人本主义重视被历来的心理学派所忽视的人的主观内心体验,如,人的本性、动机、需要、潜能、价值观、爱等等,关心人类生活的迫切问题与真实感受。在《天妃显圣录》和《敕封天后志》中有不少关于妈祖的传说记载,从她的济世对象看,不分亲疏,不论贵贱,甚至不问国界,既有“机上救亲”,也有“祷雨济民”,还有“化草救商”“焚屋引航”;无论是亲父兄,抑或是百姓乡邻,抑或是国外贾商,有难必救,有苦必拯,从海上救助到抗旱疗疾,从关怀民生到庇国护航,做到对苍天赐予的每一位生命体的尊重和关爱,对每一个生命价值的珍视,且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真真切切地体现出“人文关怀”和“人本情怀”的人本主义光芒。

妈祖的仁爱行善方式,不仅有对生命危难者的拯救,对身体疾患者的诊治,还表现出在惩恶方面的高度智慧。相传妈祖在世时,曾有多位海怪经常出没,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妈祖先后将他们一一降伏,并令他们改邪归正,后跟随妈祖成为水阙仙班中的一员,成为护航之神。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降伏顺风耳和千里眼二怪。在《天妃显圣录》“降伏二神”记载:“先是西北方金水之精,一聪而善听,号‘顺风耳',一明而善视,号‘千里眼'。二人以金水生天,出没西北为祟,村民苦之,求治天妃。……乃演起神咒,林木震号,沙石飞扬。二神躲闪无门,逐拜伏愿皈正教。时妃年二十三。”收伏海怪晏公,最终也让晏公“由是永依法力,为部下总管。”这充分体现了妈祖的人文情怀之深。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对人性应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人类的恶行是由文化的影响导致的。每一个人都有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成长、变化的潜能,这种潜能是独一无二,且会引导所有人的行为。从人本主义的理论视野看,妈祖与其他战神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简单地把对方打倒;而是将对手制服的同时,给予无条件的真诚关爱和积极引领,让原本作恶的海怪一一改过自身,革心洗脸,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变化、成长,重新做神,展示出另一面神格特质及价值,最后修成正果。可见,妈祖这位人本主义思想的践行者的德之厚,心之仁,爱之大。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物质越来越文明;但人们的心理健康及精神现状却不容乐观:传统文化失落,信仰崩溃,价值失范,精神空虚,自我迷失等各种心理及精神问题呈上升趋势;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人际关系的淡漠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妈祖重德行善、追求儒家“入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典范,体现出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是人们提升心理素养、道德品质及精神品位的重要文化资源,对世人有着现实和长远的价值和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妈祖文化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人本主义的土壤中应运而生的一股新思潮,她继承人本主义的积极正面的人性观及心理治疗观念,同时又作了创新和发展。她对人本主义思想中的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作出进一步的具体研究,强调人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组织系统。妈祖文化中也突出地体现了这些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光辉。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看,妈祖极富“阳光心态”,具有很高的积极心理品质;从她身上所传递给信众、民众和社会的是“充满阳光”的正能量。

(一)妈祖具有很高的积极心理品质

首先,妈祖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据《天妃显圣录》记载,妈祖一生做了许许多多的善事:如机上救亲、化草救商、菜甲天成、挂席泛槎、铁马渡江、祷雨济民、降伏二神、龙王来朝、灵符回生、断桥观风、收伏嘉应、嘉佑等。以一般人的眼光看,妈祖的人生担子太重了,太辛苦了;但是默娘乐此不疲,真正做到助人为乐。在一次次的行善求助中,她感受到自豪、快乐、满足,感受到自己的智慧、从容和幸福感。在湄洲岛有民谣:“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说的就是妈祖的头饰和服饰的特色和内涵。从妈祖的打扮可看出:她成年后,自梳起“帆船髻”,寓意矢志不嫁,心系大海,身许大海,内心自有一种超越凡尘的满满幸福感。其次,她拥有积极的人格品质。妈祖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遇事勇敢、坚强、镇定,善于发挥个人的智慧、创造力和潜能;还具有高尚的公众品质:有使命感、利他、关爱、容忍力及仁德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她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妈祖文化可提升信众的积极心理品质

妈祖演绎出许多显灵救难,雪中送炭的灵应故事,如,著名的“温台剿寇”“救护郑和”“神助漕运”“涌泉给师”“澎湖神助得捷”等系列故事,从中发现妈祖不仅是一位救世主,同时更重要的是她身上体现出的乐观、仁爱、美德、感受力、创造力、灵性、毅力、勇气和智慧等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时时激励着信众在面对各种困难甚至危难时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如,在陈侃的《天妃灵应记》中记述:“及成礼还,解缆越一日,中夜风大作,樯折舵毁,群噪如初;须臾,红光若烛笼自空来舟,皆喜曰:‘神降矣,无恐'!顾风未巳。又明日,黑云四起,议易舵未决、卜珓于神;许之。易之,时风恬浪静,若在沼沚,舵举甚便,若插筹然。人心举安,允荷神助。”在大海波涛中樯折舵毁,是一件很危难之事,而数十人要在惊涛骇浪中更换二三千斤重的舵,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妈祖的出现,立刻令恐慌万分的船员安定下来,并轻易就把舵更换了。这说明此时此刻,妈祖所起到的鼓舞力量之大,对船员潜能发挥的暗示和催眠作用之巨。

又如郑和在《天妃之神灵应记》中记载:“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护佑之德也”。天妃的保佑对郑和船队开辟航线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和胜利信心,推动他们去搏击航海途中的洪涛狂澜,战胜海盗蛮寇,创下史无前例的七次下西洋的世界壮举。

心理学与宗教是一脉相通的,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去看信众的经历及内心的成长,是由于在他们遇险遇难遭挫折时,妈祖及时提供给他们一个转危为安的积极人文环境,令他们恐惧的内心得到安抚、引领和鼓励。积极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在周围的社会环境中得到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人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这对于信众来说,妈祖提供给了他们最优的支持、同情和关爱,让信众感受到传递给他们的充满阳光的正能量,所以信众能在困难甚至危难中磨砺出积极的心理品质。

当今社会被称之为“压力时代”,面对压力,如何作出更好的调适?运用更好的压力管理策略和智慧?妈祖文化带给现代人非常有价值的启示及积极的引领。所谓“心态决定一切。”妈祖文化中闪耀的“阳光心态”,传递出的“阳光能量”,突出地体现出西方积极心理学中的理论精髓,成为现代人培育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法宝。

三、超个人心理学视野中的妈祖文化

超个人心理学被称为后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精神心理学流派,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被称之为第四势力。她不仅关注人本主义所提出的个人及其潜能的充分实现,而且更加关注超越个人的经验和精神生活,即将个人的生命与外部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的精神领域。

妈祖文化中还充分地演绎了西方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思想。从超个人心理学的视野看,这主要体现在妈祖的“诗性人生”中。妈祖的一生完美地糅合了《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阴阳主张,表现出仙道的超凡脱俗的超个人人格特质,超越了现实,超越了世俗和喧嚣,到达了天人合一的心灵层境界。

(一)妈祖的“诗性人生”体现出超个人心理学视野中的精神性

在《天妃显圣录》“湄山飞升”中记载:“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九八六),妃年二十九。秋九月八日,妃语家人曰:‘心好清净,尘寰所不乐居;明辰乃重阳日,适有登高之愿,预告别期'。众咸以为登临远眺,不知其将仙也。次晨焚香演经,偕诸姊以行,谓之日:‘今曰欲登山远游,以畅素怀,道门且长,诸姊不得同行,伤如之何'!诸人笑慰之曰:‘游则游耳,此何足多虑'。妃遂径上湄峰最高处,但见浓云横岫,白气亘天,恍闻空中丝管声韵叶宫征,直彻钧天之奏,乘风翼霭,油油然翱翔于苍旻皎日间。”默娘终身未嫁,是位很奇特的女孩;但不是“不怀春的少女”,只是她爱“红装”更爱“武装”;她有女子的侠义柔情,更有大丈夫的济世情怀和豁达胸怀。芳龄近三十的她,在当时的宋代,简直就是一位“钻石”大龄剩女,家人亲友焦急如焚;但默娘自有自己的志存高远,坚持内心的清静,谢绝好言美意,终身修行仙道。这在世俗的眼光中真的很难理解和做得到的事情;但默娘真真切切地做到了,生动精彩地演绎了令人惊叹的“诗性人生”。

超个人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主要是精神的,人类存在的最深层动机是精神的追求,即达到自我实现基础之上的更高的精神的或超越的境界。妈祖的“诗性人生”其实就是真切而充分地体现了超个人心理学中的作为人的最本质的最深沉的东西,达到了精神的或超越的至高境界;但在传统的文化里,妈祖还不是完美的女性。有趣的是,妈祖成仙后,朝廷先后褒封她为“夫人”“妃”“天妃”“天后”,让这位圣洁女神终于“出阁成婚”,成就为中国传统意义上“完美女性”,成为拥有德才容貌的“天妃”;后在清道光年间又赐妈祖为“天上圣母”,让妈祖成为武仪天下又厚德载物的“圣母”,成为一位天下最荣耀的母亲,拥有最圆满的幸福感。

(二)妈祖的“诗性人生”到达了超个人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灵层境界

另一位超个人心理学家维尔伯创建的“意识谱”理论,再次精准地释诠了妈祖的“诗性人生”。意识谱理论认为:个人对自身、对世界的体验有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层次的意识层,由浅到深,分别是:在自我内部划界的阴影层,在自我心身之间划界的自我层,在自我与社会自然之间划界的存在层,以及个体的内在意识与宇宙达到合一相融和的心灵层,这几大层次如同物理学中的光谱或频谱概念,构成了意识谱。从意识谱看妈祖的“诗性人生”,发现她已达到心灵层这一最高境界,拥有东方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妈祖,总是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融入到“世界”之中。在她的仁德善举践行中,她的无意识非常敏锐,对外界的感应非常灵敏,不需要现场亲历,也能感应到外面发生的事。如,在“机上救亲”的故事中记载:“秋九月,父与兄渡海北上。时西风正急,江上狂涛震起。妃方织,忽于机上闭睫游神,颜色顿变,手持梭,足踏机轴,状若有所挟而惟恐失者。母怪,急呼之,醒而梭坠,泣曰:‘阿父无恙,兄没矣'!顷而报至,果然。彼时父于怒涛中仓皇失措,几溺者屡,隐似有住其舵与其兄舟相近,无何,其兄之舵摧舟覆。盖妃当闭睫时,足踏者父之舟,手持者兄舵也。”故事说到有一天默娘在家织布,忽然感受到在海上的父兄有难,便灵魂出窍,赶到现场营救。所以,无论她身处何方,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急情,哪里有危难,她都能马上赶赴现场实施解危救困,完全“忘我”“忘情”地进入乡亲及船商的“大我”之中,进入一个无国界的“大爱大善世界”之中。

妈祖得道后,以更高超更灵动的姿态融入到护国庇民、抗海御寇、宏仁普济这种“大爱大善世界”之中,更尽展她的心灵层境界。在有关妈祖的文献记载中,有不少有关她的灵应故事,讲述哪里有呼求,这位朱衣女神就会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如,在宋代廖鹏飞著名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记载曰:“宣和壬寅岁也。越明年癸卯,给事中路允迪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可见,妈祖在她的内心,已将自我个体的内在意识与人类的“大我”,与自然宇宙的终极实在融为一体,心灵完全融入到大宇宙之中,时时刻刻履行一位“世界和平使者”的天职。所以,妈祖自宋到清受到政府的36次之多的褒封,成为绝世天娇、世代天后,她的“诗性人生”充分展示出她在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谱”中心灵层境界。

超个人心理学家弗兰克指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面的需求满足的交互作用统合而成的整体,生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存在,心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快乐,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有价值感。妈祖的“诗性人生”带给人们的启示是:“不止有人间生活,还有诗和远方”,人不仅是世俗的,更需要诗性的。妈祖的这种“诗性”文化,为现代人提升身心灵的“全人”健康构建了一种很具可行性的实践模式。

综上所述,集人巫神三位一体的妈祖演绎出的千年文化,闪耀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思想光辉,蕴藏着丰厚的心理学内涵。从西方心理学的视野看,妈祖文化突出地体现了以上的三大“以人为本”的系列心理学流派的思想精髓。张顺江先生指出:世界文化有着共同的源和流,那就是人的本质、精神现象及灵魂起源的追问与探索。妈祖文化不仅是“中国式”的,也是“西方式”的;是华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在中西文化高度融汇的今天,这种带着“人本情怀”,带着“阳光能量”,带着“超越性人生”的瑰丽文化,彰显给全人类和当今时代有关生命关怀、心灵关爱和精神提升的重要启示和价值。

注释:

[1]申荷永:《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页。

[2]游荔生:《浅谈妈祖文化的研究对象》,莆田文化网,2013-12-27[2018-09-02].http://www.ptwhw.com/?post=7266.

[3][7][23][美]戴维·霍瑟萨、[中]郭本禹著,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年,第 479 页,第 506~507页,第522页。

[4][17][18][25]蒋维锬、郑丽航辑纂:《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第一辑)碑记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第4页,第45页,第1页,第57页。

[5][6][11][12][21][24]《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九辑》,台湾:台湾大通书局,卷4,第18页,第1页,第21页,第22页,第23页,第 25页,第 18~19页。

[8]蒋维锬、郑丽航辑纂:《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第一辑)诗词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第1页。

[9]林国良:《妈祖文化简明读本》,福州:海风出版社,2014年,第294页。

[10][13][19]杨鑫辉:《新编心理学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07页,第380页,第389页。

[14]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51页。

[15]杨韶刚:《超个人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16]林国良:《妈祖文化简明读本》,福州:海风出版社,2014年,第186页。

[19]杨鑫辉:《新编心理学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88页。

[20]陈鼓应、赵建伟:《周易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页、第41页。

[22]郭永玉:《精神的追求》,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7~28页。

[26][美]弗兰尔著,常晓玲等译:《意义与人生》,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5页。

[27]张顺江:《九圣归元——世界文化的流与源》,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第191页。

猜你喜欢
人本妈祖人本主义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湄洲妈祖已分灵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计算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八戒审猪
应让人本教育成为中学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