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当下儿童文学的成就与问题

2019-11-12 19:40崔昕平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童心幻想儿童文学

崔昕平

近年来,我们深感儿童文学的发展已然驶入快车道。年出版儿童文学图书的数量已高达1万余种,这是1978年700余种的13倍,也是刚刚进入新世纪时儿童图书出版的总和。许多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已达“现象”级,并有越来越多的成人文学作家跨界投入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的创作量、引进量、出版量、销售量都已足够庞大。值得给予更多的理论关注。对儿童文学的话题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些回到了原初之争,有些则是新时代产生的新问题。分享几点思考。

一、当代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了相对冷静的、更加注重文学品质与艺术特色的发展阶段

在中国文学的当代视野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门类——儿童文学走向现代自觉并取得命名仅有百年,但已然伴随时代文明对“儿童”阶段的认识与尊重,伴随现代儿童教育与文学阅读推广的需求与推动,尤其伴随巨大的文学市场之力,成为当代文学领域中日渐聚焦的“现象”。海飞曾预判21世纪第一个十年是儿童文学的“黄金十年”,后又以“黄金时代”代替。显然,十年之后,更具扩张力的又一个十年也已行至后程。儿童文学迎来了空前的活跃。

同时,资本市场也使儿童文学带来另一种 “后果”,新世纪初,文学作品的文学性遭遇商业化驱动的肤浅化、娱乐化、碎片化、平庸化、快餐化的质疑——这是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一切文学创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经历了十余年的市场洗礼与文化沉淀,当代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蜂拥而上、盲目抢作家、争资源的阶段,走向了相对冷静的、更加注重文学品质与艺术特色的发展阶段。在社会文化历史进程中,出版人、理论研究者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既是文化商品的生产者,又是该产品、甚至文化发展的“把关人”。这种一度淹没在商业追求中的主体性力量正在不断显现。当代儿童文学已经发生文学转向:由世纪之初的取悦小读者或低级的迎合小读者转型。追寻文学理想的时代再次来临,出现了大量不同朝向的艺术探索。

二、当代视野中的儿童文学,现实主义创作与浪漫幻想都不可偏废,锐意创新之作已经形成一种前行的召唤

首先延续一个追问,既然从当代视野中看儿童文学,文学创作的主流与儿童文学创作的主流是否一致呢?现实主义,始终是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的主流。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近年来也显示出对现实题材的高度关注。但是,基于儿童文学这一独特的文学门类,强调现实主义创作,是否意味着弱化幻想文学创作?或多或少的,已有这样一种倾向。应该说,中国儿童文学的幻想性、游戏性是先天不足的。上溯我国现代意义儿童文学的发端,在深陷战争苦难的历史时期,叶圣陶、张天翼等儿童文学先驱,以童话“本土化”为高度关注现实的、“将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的载体,开启了中国儿童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创作。然而,儿童文学是以儿童性、幻想性、游戏性为特质的文学,是适应儿童心智阶段性发展、丰富儿童情感、慰藉儿童心灵,进而潜移默化传递成人期许、形塑儿童思想的文学。对处于“前运算阶段”“万物有灵”的儿童而言,想象是他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想象力也处于极为关键的发展期。幻想儿童文学,是与儿童最为亲近、最易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模式,是一个应当积极参与其间的、重要的启智力量。儿童文学创作的现实与幻想的比例问题,不应打破应有的平衡。

近三年现实题材令人印象深刻的创作:

第一,突显历史的真实感与厚重感,引导儿童读者更深刻地介入现实。涌现了一系列童眸下的历史:如描写战争中的平民《吉祥时光》《将军胡同》《正阳门下》,描写被卷入战争的儿童《纸飞机》《永远追随》《我的军团我的兵》,还有作品落笔于新中国发展初期不稳定生活对儿童的波及与儿童坚韧地成长如《蜻蜓眼》《童眸》《野天鹅》。一批现实主义作品更加贴近儿童成长的思索,同时融入人性的深层悲悯:呼唤真正的尊重,比如《尼克代表我》《别让一只狗哭泣》;表现人类永在的孤独感,如《孤单的少校》;表现特殊儿童的心灵之殇,如《沉睡的爱》《我的影子在奔跑》。也有一批励志故事的书写,摒弃了粉饰、说教与概念化,如盐在水,温暖动人,如《阿莲》《鬼娃子》《因为爸爸》《水灯节的礼物》《南方的牧歌》《杜鹃花开》《摇啊摇,疍家船》,都是具有“苦难叙事”色彩的故事,但是并不灰暗,反见儿童成长的韧性。

当然,也有部分现实主义作品存在阅读后的不满足感。首先,部分作品采取了异常细腻的、忠实于生活原貌的写作,追求并达到了描述生活的真实。文学当然首先必须真实,但是我想,在这个真实描写之外,作家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对生活的深剖与预判。后一点,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内在高度。其实,任何一个作家都无法回避他在作品中隐藏着的价值观,作家不能只是观察者和记录者,也必须对自己作品中的价值判断负责。打个比方,如果《平凡的世界》只是一部就事论事的写实之作,没有那股百折不挠、坚信未来的精神力量的贯穿,就不可能给青年读者以勇气和鼓舞,也就不可能有如此持续绵延的影响力。基于儿童文学的美学精神,一种隐在的未来,悲悯中的诗意,仍是极具意义的。

第二,再现民族想象与意蕴,努力传承具有中国韵味的幻想精神:从神话传说中汲取创作资源的,如《古蜀》《寻找渔王》《天青》《鬼娃子》;拓展原汁原味的民间童话滋味的,如《南村》《一千朵跳跃的花蕾》。

如前所述,幻想类儿童文学创作,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应高度呼吁幻想文学的寻根之旅。中国神话、传说等丰富的幻想资源,和其间所传递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是丰沛本土原创幻想儿童文学的有效路径。这方面,还待更多有创造力的作家为儿童开拓文化熏陶的沃野。

第三,童心主义开启时代的复唱。一方面收获了原汁原味的童年心绪,如玄武的童言诗集《臭蛋说,种月亮》,艾小犀等新生代的童诗。对于儿童诗而言,童心和诗心是最为亲近的。德国浪漫派诗人与俄国形式主义文学家都曾在童心童言中寻找那种未被磨疲的、新鲜的感觉,将之视作语言更新,心灵更新的希望之源。以小说铺展的童心书写,更深层的认识人这个复杂个体,如《我的影子在奔跑》《沐阳上学记》《大熊的女儿》,表现童心拯救与成人反哺。讴歌童心之作如朱奎的《大熊猫温任先生》,彭学军的《男孩的雨》。对童心主义的反思,开启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又一种方式。

三、当代视野中的儿童文学,需要警惕一些问题

儿童文学不容忽视其本位立场。有学者质疑在文学领域中承认儿童文学的独立存在,理由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必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必然是老少皆宜的。此话不错,但因此而模糊儿童文学的边界,则是有问题的。老少皆宜,这样的标准,本身就是一种屏蔽儿童的“成人本位”的立场。除了老少皆宜,还有大量的、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儿童心智与审美发展的文学,已引不起成人阅读兴趣,儿童却爱不释手。我们能否因此而判断这便不是好的儿童文学?显然不能。儿童文学特殊性的基点,源自受众。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的“儿童性”追求,是儿童文学在“文学性”之外的又一重质的规定性。

如前所述,当下非儿童文学作家跨界创作儿童文学,已然成为近年来一个现象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作家已经先于文学理论研究者,参与到儿童文学的当代建构之中。这一脉创作力量的汇入,令人倍感振奋。近年来的儿童作品中,会看到部分降低读者预设的创作,构思随意,立意概念化,缺乏细节精研,忽视陌生化的文学努力;还有创作速度惊人,但满足于自我复制,罕有自我突破等问题。非儿童文学作家丰沛的阅读积累,扎实的文字经验,值得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借鉴。但问题也有所显现,最突出的,是追忆童年经验的作品数量极多。部分作家对儿童态的把握,显现出时代的落差。由于停留在个体回忆层面,再现既有的童年经验,产生了很多雷同的童年“把玩”。 怀旧的、成人视角的童年回忆,是儿童文学常见的四大叙事视角之一,但并不是主体。儿童视角的作品才更具魅力。成人文学作家抒写儿童,必须处理好代际记忆、代际文化的穿流交错。如何抹去臆想的“儿童”、突破个体童年经验的“儿童”,写出能为当下儿童体察的“儿童”,并非易事。

儿童文学有其特殊受众,有针对三大年龄层次的不同的创作规律与艺术标准。这种特殊性,非但不容被忽视,还应始终保持高度的警醒与自觉。陈晓明教授有句警示人文学科研究者保持客观自醒的话:理论不是靠正确获得力量的,而是靠力量获得正确的。深感这句话的阐释逻辑十分契合此处所谈问题,因为,儿童文学不是靠“正确”赢得儿童的,而是靠“儿童”获得正确的。

儿童文学与文学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功能又是同归的。而且,因为其以儿童为受众对象而更加具有了某种“使命感”。当下对儿童文学阅读状况的担忧,主要源自大量榜单上引进版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多,荐书者对本土原创关注不足的问题。儿童文学是打精神底子的文学,童书出版迎来业内所称的“大年”的同时,儿童文学如何表现“中国式童年”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2013年,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年会设定的主题即为“儿童文学如何表现中国式童年”。由中国作家执笔抒写中国儿童的儿童文学创作,理应表现中国式的童年。然而,当我们将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时,恰恰说明了当下儿童文学创作需要警惕的某种趋向。

这个问题,不单单在儿童文学中存在,在文化大融合大交汇的开放时代,先进文化势必形成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吸引后进文化去模仿、去追随。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文化的类属、文化的边界将日渐模糊。中国的儿童文学较之世界儿童文学而言,历史较短,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端就是建立在对异域儿童文学的引进、翻译、模仿基础之上的。新世纪以来的儿童文学热,同样是在大量引进国外儿童文学作品的基础之上开启的。各种充盈西方文化色彩的儿童文学世界如在身侧,中国儿童的生存现实却仿似“彼岸”。儿童文学是每一个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是通往当代儿童心灵世界的最优质、最美妙的交流通道,是引领未来一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生态观的最佳载体。儿童阅读口味的西方化已经是目前必须纠偏的趋势性问题。“讲好中国故事”,正是儿童文学与当代中国文学的“同归”之意。

猜你喜欢
童心幻想儿童文学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刊首语
童心绘天下
锁不住的幻想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