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促进教学过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机制建设—以昆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2019-11-12 05:17王红岩陈爱兵李保珠杨光树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评教任课教师课程体系

王红岩,陈爱兵,李保珠,吴 鹏,杨光树

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我国于2016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国的第18个正式会员,标志着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专业质量标准达到国际认可。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覆盖21个专业类,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了全国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1]。工程教育论证以产出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改进为目标,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可以推动被认证机构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激励教育创新的展开,不断提高人才教育质量,更加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发展。

昆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首次认证和复认证,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支持条件、毕业要求和持续改进等方面达到了认证标准。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机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建设与完善,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以学生为本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过程是指从教学任务下达到教学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教学任务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类[2],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有具体的质量要求和考核责任人。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强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强调做好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从学校到教研室,本专业的教学过程质量保障体系可划分为四级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通过建立《昆明理工大学教务管理总则》《昆明理工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做好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认定》《昆明理工大学教学实习工作管理规定》《昆明理工大学实验教学管理条例》《昆明理工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评定“优质课程”的通知》《昆明理工大学学生评教实施办法》等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到教学运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教风与学风建设、教学评估与监控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对学校、学院、系和教研室四级教学管理部门提出了具体的责任范围和质量控制要求,使教学过程的实施、管理和监控有标准可依、有据可循,其核心是毕业要求的达成。通过校内、校外循环真正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图1),其中,校外循环由社会需求、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家长和校友期望为导向,其核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完善。四级管理体系(图2)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协同配合,为教学过程正常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措施。

图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直接为学生服务的包括学院教学办公室、学院团委和学工办、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等7个部门和教师,实行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协同管理,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任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等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趋势,具备适应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教务办、团委和学工办等为不同教师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基本的协调组织作用。

图2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二、以持续改进为目的,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依赖于有效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常态性的评价是质量改进的基础和依据[3]。本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课程体系设置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结果评价三个部分。

1.课程体系设置的评价

课程体系设置的评价周期与培养方案修订同步,原则上四年评价一次。课程体系设置评价包括应届毕业生评价、校友评价、专业教师评价、行业和企业专家评价四个部分。

应届毕业生评价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学院教务办组织,邀请在校生、班主任、部分专业教师、教研室主任、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副系主任、学院教务办和学校教务处相关教师参与,针对目前执行的课程设置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校友课程体系设置评价由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组织,主要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一般为最近五年毕业的学生,了解行业对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使专业课程设置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专业教师课程体系设置评价以基础教研室和矿产勘查教研室为主, 由教研室主任负责,通过会议形式,组织专业教师对课程设置进行讨论、评价。

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体系设置评价由系主任负责,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校开会讨论或前往相关企业开展专项调研的方式进行。

本专业最近一次的课程设置评价于2017年10月完成,通过调查,得到的结论是:课程体系总体保持稳定,课程结构和计划合理,能够充分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应尽可能加强,有利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实践、实习教学活动。

2.教学过程听课评价机制

本专业教学过程评价每学期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进行,包括领导、同行、督导听课。

(1)领导听课评价。开展领导听课评价,是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支持、保障教学工作,抓教学,促质量的重要体现。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听课计划表完成听课,听课结束应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并填写《昆明理工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评价表》,包含听课记录及评语、意见与建议等内容,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通过开展听课评价,可以深入了解教学第一线实际情况,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本部门管理,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

(2)督导听课评价。学校及各学院教学督导开展听课评价,对学校加强质量控制,开展“传、帮、带”工作,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学督导通过听课评价了解的情况,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可直接反馈教师个人及有关部门。教学督导参加学校“优质课程”等项目的评审工作。

(3)同行听课评价。同行听课评价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各教学单位要将同行听课评价工作列入本单位、系(教研室、所)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中。每个学期,各教研室必须安排教师互相听课,鼓励老教师去听青年教师的课,也鼓励青年教师去听老教师的课,有助于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考核与奖惩。根据督导听课评价、同行听课评价、学生评教等评价结果及各项评价的权重,综合评定“优质课程”。学校每学年度按比例评定校级“优质课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按1.50、1.35、1.20的教学系数增加教师个人的教学工作量。在综合评定中“不合格”的任课教师,由学校下达整改通知书。连续三年不合格的,调离教学岗位。

分别按教学单位、系(教研室、所)、教师个人,定期公布各项评价结果,学年度结束时,公布综合评价结果。

3.学生评教机制

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校实行学生评教工作。

(1)评教形式及时间。评教采取“过程评教”和“终结评教”两种形式进行。过程评教通过导师、辅导员、班主任、教务员、教学信息员等广泛收集课堂教学质量状态数据。学生评教每学期一次,实行网络评教,原则上安排在下学期课程选课周进行,学生在此期间对本学期所学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评教。学生网络评教为匿名评价,被评人不能查询参评人信息。

(2)组织实施。教务处负责全校本科课程学生评教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定期对学生网络评教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和更新。各学院(部门)成立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学院教务员、辅导员、班主任、教学信息员为组员的学生评教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学生评教工作的组织、宣传动员和过程监控。学生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客观、公正、真实地对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给予评价,以保证评教结果的公正性。

(3)结果与反馈。学生评教结束后,教务处负责对评教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学院(部门)。任课教师可在网上查询本人评教结果,开课部门负责人可在网上查询本学院(部门)所属任课教师的评教结果。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评教工作和评教结果,改进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评教结果不合格的教师,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听课,经听课后评议结果与学生评教结果一致的教师,学院(部门)负责帮助其改进教学。

全面深入地开展学生评教工作,构建起了教学初期、中期、末期全过程的学生评价与教学质量实时监控体系。通过学生评教,将阶段性评价与日常信息反馈、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的处理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与控制等各项工作。

4.教学档案检查与评价

每学期学校督导、学院督导组和教师代表会对归档的教学材料进行专项检查,如抽查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性教学材料等,根据试卷分析和学生成绩分布情况,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及课程目标达成状况,评价认为,教学归档材料总体较好,材料齐全,格式规范,考核方式合理,整体质量逐年提升。但存在少数归档材料平时成绩依据不足、试卷批阅格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对存在问题的材料通知任课教师进行整改。

三、结论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使人才“有发展后劲”。要实现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理念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保证因素。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发挥学校和学院、系、教研室的主动自发性和密切联系性,强调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以保证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过程监控和评价机制,使专业认证成为完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契机,不断激励教育创新,不断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评教任课教师课程体系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