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肿瘤医院住院超30天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11-12 15:04张洪波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住院日等待时间合并症

桂 迩 张 干 王 静 张洪波

平均住院日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是一个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硬性综合指标[1]。缩短平均住院日是医院管理的重点之一,既往研究表明,排除患者住院超30 天的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可缩短1.1~1.5 天[2]。本文通过对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住院超30 天患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持续性改进措施,为优化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医院2018 年1 月1 日-2018 年12 月31 日期间所有出院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共计45313 例,其中住院超30 天病例1939 例。病案首页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付费方式;临床信息,如出院科室、非计划再次手术、ICD疾病分类、合并症情况、手术及操作情况、转科情况、术前等待时间、离院方式等。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 Excel 对数据进行整理,按照患者出院主要诊断的 ICD-10 编码进行疾病分类。应用 SPSS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住院超30 日设置为分类因变量,应用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筛选出与住院超30 天显著相关的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的Backward:LR(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的后退逐步回归)法分析(Backward较Forward相比更加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变量进入标准为P≤0.05,移除标准为P>0.10。检验水准α=0.05。

1.3 研究变量的赋值 由于研究的变量较多,将病案首页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信息等因素进行赋值。主要赋值情况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赋值

2 结 果

2.1 住院超30 天患者分布特征

2.1.1 住院超30 天患者的住院日特征 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43.56 天,住院日主要集中在31~50 天,比例占80.91%,见表2。

表2 住院超30天患者住院日分布

2.1.2 住院超30天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特征 1939例住院超30天患者中,男1059例(占比54.61%),女880 例(占比45.39%),中位数年龄为58 岁,年龄主要集中在45~74 岁,占比74.21%,见表3。

表3 住院超30天患者年龄及平均住院日分布

2.2 住院超30 天患者影响因素 以住院是否超30 天为因变量(0=未超30 天;1=超30 天),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来的10 个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其中年龄、付费方式、治疗结果、手术及操作、合并症、术前等待时间和疾病分类为多分类变量,使用基于Wald统计量的后退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规定引入水平为0.05,剔除水平为0.10,结果显示模型有意义(χ2=2165.332,P<0.001),见表4。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非计划再次手术、有手术操作、转科、术前等待时间长、合并症多和不同疾病分类为住院超30 天影响因素。

表4 住院超30天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疾病分类、高龄、合并症多、转科、术前等待时间长、实施手术和操作和非计划再次手术是住院超30 天患者主要影响因素。

肿瘤专科医院较综合性医院具有一些自身特点。在本文研究的1939 例住院超30 天患者中,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占50.95%。主要由于放射治疗疗程需要和放化疗同步实施,加之此类病人身体条件差,治疗过程中副作用大,放化疗后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因而住院时间长[3],与陆玉蕾等[4]研究结果一致。开展日间放化疗工作,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肿瘤患者“住院难”和“住院贵”问题。因此应大力开展日间放化疗,实施优化便捷的诊疗流程,同时简化日间放化疗病历书写,减轻医生负担。另外,医院每日放射治疗患者为300~400 例,而放疗加速器仅2 台,虽然仪器实行24 h满负荷工作,仍不能满足治疗需求,医院应科学论证需求关系,有计划地添加设备,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其使用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合并症多、转科、术前等待时间长是影响住院超30 天主要影响因素。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75~100 岁年龄组对住院超30 日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由于高龄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多数高龄患者合并症较多,病情一般较复杂,病程长,机体恢复慢,从而导致住院日延长,与徐锡武等[5]研究结果一致。转科患者通常患有多种疾病,确诊时间较长,且科室周转等待时间也较长,导致住院日延长。李东敏等[6]研究发现转科患者住院日增加近9.1天。与相关研究[7~9]结果一致。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按专科收治病人的措施,减少转科现象的发生同时优化转科流程减少等待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等待时间10 天以上是影响住院超30 天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6.749),关赟等[9]研究发现超长住院患者的术前平均住院日(15.58 天)是非超长住院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的6 倍。因此应加强预住院管理,进一步完善预住院制度,做好入院评估,术前检查移至门诊或预住院完成,减少无效住院日,从而缩短平均住院日。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手术、操作和非计划再次手术是住院超30 天患者主要影响因素。同黄鹂[7]和聂静[8]的研究一致。因此为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各科室要进一步完善诊疗规范,强化质量管理,落实好各项医疗核心制度,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鼓励开展新技术,推广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外科手术应以微创及加速康复理念为引领,广泛开展各种微创技术,加强术前评估,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疾病分类、高龄、合并症多、转科、术前等待时间长、实施手术和操作和非计划再次手术是住院超30 天患者主要影响因素。医院应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疾病的管理力度,大力开展日间放化疗;加强预住院管理,提高各部门协同运行效率,缩短检查等待时间;抓好医疗质量,鼓励开展新技术,推广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多管齐下缩短平均住院日。

猜你喜欢
住院日等待时间合并症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安庆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的影响因素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针对性护理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某院超长住院日患者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减重手术可减轻肥胖相关合并症
对45例脑出血患者各种合并症的分析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