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读者阅读状况与图书馆关怀对策

2019-11-13 00:30
图书馆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群体老年人图书馆

(成都大学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106)

1 引 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则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社会老龄化阶段。1996年,全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7%,从此世界成为老年型的世界。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2015年,关于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显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 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 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未来老年人数量和比例仍将不断上升,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社会。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各种阅读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应联合起来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

我国图书馆界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图书馆要重视为老年人服务的问题,提出“图书馆要设立专门的老年图书馆”;意识到“公共图书馆如何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加强为老年读者服务工作,已是刻不容缓地提到议事日程服务上来了”;对老年读者的类型特点、兴趣爱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方法。同时,围绕老年读者服务的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上海市黄浦区广东街道图书馆在1982年成立了上海市第一个老年读书会,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图书馆在1987年3月成立了老年中国古典小说读书沙龙。大连市西岗区图书馆于2000年5月开展“常青树”老年读者乐园。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走进了图书馆,老年群体正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在这一背景下,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如何全方位地为老年读者提供健康、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水平和改变老年读者的生活习惯,是完善老年群体精神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实现用户细分、拓展服务空间的必由之路。

2 老年读者阅读状况

2.1 老年读者阅读特征

2.1.1 从习惯性上看。首先,许多老年朋友在退休之前就有热爱学习和读书看报的兴趣习惯,退休之后仍然保持着这种习惯。目前,图书馆有着丰富的图书资料和舒适的阅读环境,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满足老年读者习惯性的需求。其次,老年读者对于阅读书刊的内容也有自己不同的偏爱,大多对时政热点、养生保健、休闲娱乐和文化体育类的书刊兴趣较高。最后,许多老年读者参加阅读活动一般都很有规律,喜爱传统的阅读模式,以阅读纸质文献居多,逐渐开始接受电子书、电子阅读器、手机阅读等新鲜事物。

2.1.2 从交往性上看。人际交往是社会中每个自然人为学习、工作、生活等生存能力而实施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老年读者作为退休人员,社会接触面窄,更需要与同龄人接触、交流。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个人收入不断提高,老年读者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需要更多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养生保健、读书看报来获得美好幸福的情绪体验,提高幸福指数。有文化知识底蕴的老年读者一般不会闲居在家、饱食终日,而是主动走向社会,渴望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

2.1.3 从娱乐性上看。老年读者到图书馆阅读书刊读物,不是从事复杂困难的工作,而是一种娱乐活动。他们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开阔了视野、愉悦了心情、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获得了快乐和健康。为此,图书馆是他们向往和聚集的地方。随着公共图书馆藏书的丰富、设施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老年读者越来越愿意走进图书馆,既能获取信息,又能与朋友们促膝交流。这一情形已成为老年读者休闲养生、娱乐、交友的日常生活方式。

2.1.4 从具体性上看。在老年读者队伍中,退休前从事各种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高校教师等属于研究型或实用型老年读者,他们虽然退休离职,但仍然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有的继续从事研究工作,有的返聘到工作岗位上。为了在目前的信息时代不落伍不被淘汰,研究型的老年读者仍渴望通过学习、读书,不断更新知识。作为传播知识的公共图书馆应成为老年读者更新知识、丰富自我的最佳场所。老年读者可以在这里获取前沿、新颖、翔实和全面的文献资料,针对不同领域的研究课题开展学术研究,准确、便捷地解决研究项目中的难题。

2.1.5 从切身性上看。老年读者在公共图书馆中阅读的文献资料、关注的信息内容大部分与自身有关,涉及自身家庭、本人及家人健康、自身利益、个人兴趣爱好等不同方面,这就是切身性的体现。图书馆应按照这一特性,关注老年读者切身需求,优化服务,为他们提供更人性化、更便捷、更满意的服务,使老年读者能够从图书馆获取到生育、上学、就业、婚恋、事业发展等为子女考虑的知识,又能找到养生、保健、医疗、娱乐方面的信息。图书馆应顺势而为,组织老年读者经常举办一些养生讲座,开展各种科普、保健、文体活动培训和竞赛,使老年读者能够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2.2 老年读者阅读障碍

2.2.1 内在原因。

(1)身体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器官逐渐老化,大脑神经系统和视觉听觉器官都发生明显的衰退,给老年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其阅读的实际效果。尤其是视力下降,视神经衰退,眼睛干涩易分泌泪腺,眼睛的晶状体变硬、弹性变小,睫状肌萎缩、收缩性减弱等问题,使得老年人对视觉信息的加工速度变慢,视觉搜索能力下降,这些都会降低老年人参与阅读的兴趣,进而放弃阅读行为。陈勃考察老年人视力的变化,发现人在50岁差不多都需要矫正视力,像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更严重的视力损害在60岁时为高发期,而到更高年龄段,视力障碍会越发成为主要的问题。视力退化尤其是老年人视功能的眼底黄斑区的变性疾病,又叫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常常迫使老年读者放弃阅读。

(2)受教育程度。老年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职业背景都不尽相同,致使老年读者的阅读能力、阅读行为和阅读策略也不尽相同。我国人口普查显示,老年人群中90.9%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本科以上的比例不足4%,在老年人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现状下,更加体现出老年阅读的问题。受教育水平偏低的老年人对阅读的兴趣、阅读的积极性明显低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老年人。Champley对96位具有大学学历的老年人进行研究,发现这一群体的阅读状况良好,其阅读材料范围广泛、阅读策略多样,这说明国外老年人在阅读方面学历越高,阅读理解状况越好。

(3)观念差异。目前,老年群体休闲活动方式呈多样化趋势,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后参与许多社会活动,如老年社团、老年大学等,丰富的老年社团生活有时会占据老年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如太极拳、广场舞等深受老年群体喜爱。还有一些老年人喜欢旅游、摄影、打牌、看电视,这使得很多老年人放弃了阅读。有一些老年人认为退休后更应该享受悠闲的生活,忙碌了一辈子更需要通过娱乐方式来度过晚年生活,他们认为没必要进行阅读,缺乏参与阅读的习惯甚至信心,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还有一些老年人虽然有阅读的意愿,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当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寻求帮助,致使最终放弃阅读。

2.2.2 外在因素。

(1)阅读资料较少。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长,老年读者的购买能力日益增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需要阅读到的书籍种类和数量越来越高。而我国有600余家出版社中,专业的老年出版社只有华龄出版社一家,所出版的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刊有限,在书店设立的老年人图书专柜寥寥无几,老年人图书品种单调,只局限于历史、文学、养生、保健方面,根本满足不了老年读者的需求。国家应面对现实,积极调整策略,按照老龄市场需求,丰富出版图书种类和数量,以适应老年读者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2)图书馆服务欠缺。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态度一直得到社会各界读者的肯定,但欠缺的是没有提升对老年读者这一弱势群体的服务质量。因老年读者年事已高,反应迟缓,如不能同其他读者区别对待,实施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势必影响老年读者群体的积极性。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真心了解老年读者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才能稳定老年读者群体。

(3)家庭责任。很多老年人退休后都肩负起为忙碌工作的儿女抚养小孩的责任,繁杂的家庭琐事,消耗了他们大多数的精力。有些“空巢”老人打理自己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些没有养老保险的老人,退休后还要继续工作。时间、精力占用过多,老年人在阅读上相应的投入就会减少。

(4)阅读方式的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依托高科技的新媒体开启了“泛阅读”时代,阅读从“纸质时代”进入“纸质与电子并存的时代”,传统的阅读形式走向边缘化、小众化,很多人养成了“浅阅读”的阅读习惯,功利阅读成为普遍状况。这不但影响着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也改变着老年人的阅读观,很多老年人也开始拿着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不利于老年人阅读习惯的养成。

3 图书馆关怀老年读者阅读的对策

3.1 实施人性化关注,对老年读者进行人文关怀

图书馆关怀老年群体阅读应按其人性进行服务,老年群体更需要环境舒适、内心舒畅的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关注,就是要让每个老年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感到简单、方便、自由和快乐。而老年读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兴趣爱好、阅读习惯、家庭支持、生活目标等都影响着其对阅读的感受。所以,图书馆要精心策划并认真做好两方面工作。

其一,深入老年群体详细考察,到老年群体聚集的地方,比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公共场所锻炼区域等地方,了解老年群体对阅读的态度,以及在阅读方面遇到的困难,全面掌握各种老年群体的阅读服务状态。同时,将老年读者列为图书馆重点服务对象,把老年读者的阅读问题纳入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全面剖析老年读者的阅读状况及障碍成因,探索服务老年读者的模式与途径,为决策机构和阅读组织提供领导和服务参考。

其二,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老年读者群体。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服务老年读者阅读不只是图书馆的责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起政府的关注,提高政府机构对老年人阅读的重视,加强对解决老年读者阅读问题的领导;运用多种方法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尤其是让社会阅读各个媒介发挥其优势服务老年读者阅读;采取各种形式动员和激发青年阅读群体对老年阅读群体的关注和关爱。一个和谐的社会是所有人都拥有阅读权利、享受阅读快乐的社会。只有充分重视和高度关心老年阅读群体,才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阅读公平。在这种意义上,关心老年群体阅读,也是关心图书馆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关注老年读者阅读意味着要尊重有阅读意愿但可能存在阅读障碍的老年人,图书馆在服务中不能怀着拯救、教育的心态,也不宜刻板地说教。要通过各种活动拉近老年读者感情上与阅读的距离,从而使其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并日益享受阅读的快乐。

3.2 实施个体化援助,为老年读者开展延伸服务

图书馆援助,主要指在阅读资源、技术、智力和制度等方面为老年阅读群体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以往服务老年读者提供的资源性援助较多,技术性和智力性援助较少,制度性援助更少。而且,对不同身体状况、不同阅读需求的老年读者提供同一种阅读资源,致使很多服务经常出现层次空位、形式缺位和内容错位等问题。同时,长期以来图书馆对老年阅览室的创建和管理多是一次性的,而后续的改进几乎很少,对服务工作的辅导也主要是指导阵地阅读,很少指导延伸服务。所以,在当前服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应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坚持个体化援助,开展独特的具有满足个体特性的需求的服务,实现针对性、持续性和有效性的服务。

首先,针对住处偏远或身体不便的老年读者开展巡回送书服务。定期通过流动书车将书刊送到偏远居民区、厂矿企业或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同时对老年人集中的地方,如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活动群体等,开展流动借阅服务。这种送书上门服务能及时了解老年读者的日常需求,以及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为图书馆开展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开放性和便利性。

其次,针对视力较差、活动不便的老年读者开展朗读书刊服务。阅读是一项依赖视觉系统条件的活动,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影响更大。对于有阅读意愿但视觉能力衰退的老年人,开展朗读书刊服务意义重大。图书馆可以通过培训有阅读经验的志愿者为这些老年人提供朗读服务。

3.3 促进制度化创新,为老年读者提供服务保障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有关图书馆工作的文件只是行政规章,尚未制定成文的图书馆法。我国正式颁布或发布的草案、征求意见稿等20部法规与行政规章,包括1部全国性法律法规和11部地方法规。在12部标准规范中,有9部规定了为老年人服务的要求,其中全国性的标准2部,地方性标准和规范7部。跟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英美等国家不仅有全国性的图书馆法,在老年读者服务上还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如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指南》,英国图书馆情报专家协会的《图书馆老年读者信息服务指南》等,都对公共图书馆如何进行老年读者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说明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加深,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的关注日益增多,对老年群体的服务日益重视。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均笼统地从优先、便利、优惠的服务等方面强调敬老、关爱老人的理念,没有体现出为老年读者服务的针对性,以及缺乏具体的配套细则。所以,我国图书馆界应推动制定老年读者服务规范,促进制度化创新,为老年读者提供服务保障。

3.3.1 将规章制度与图书馆评估相结合。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是影响最为广泛、对图书馆指导性最强的评估指标体系,但是就促进老年群体阅读方面,仅在读者服务项“为弱势人群服务”中涉及老年人,其分值仅有10分,不仅涉及范围小,而且缺少硬性指标,这与老年群体正在成为图书馆主要读者群的现实不符。将图书馆促进老年阅读服务工作写进评估标准将会极大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在法律法规中应将图书馆服务目标分解成具体的项目,每个项目设定实现要求,制订具体细则。在设施设备方面,增加老年阅览室的桌椅、坡道、医疗箱、轮椅、老花镜、放大镜等指标,还要增加大字体阅读设备、电子助视器、电子助听器、电子读屏软件等特殊设备的综合考察。在馆藏建设方面,图书馆馆藏的评估不仅仅是以书刊的绝对数量为标准,还要有馆藏结构的评估。图书馆在馆藏配置时应多考虑老年群体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兴趣,开展针对老年读者的文献配置和专题书目建设,规定大字体文献馆藏应占有全部馆藏的比例。图书馆应深入了解老年读者的需求,建立适应其需求的和特点的馆藏体系。在读者服务项目方面,将老年群体作为一个独立的考察项目进行评估,而不是仅仅在弱势人群中涉及的一点。

3.3.2 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建老年服务平台。促进老年读者阅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各个机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图书馆要发挥指导部门的作用,与政府部门一起,科学制订与实施老年读者阅读的开展计划、实现目标和行动内容。尤其是社区、街道,这些与老年人直接接触的政府部门,开展各种独具特色、有吸引力的阅读活动,将阅读深入到每个老年人的生活中。

图书馆要与其他老年机构开展密切合作,与老年大学、敬老院、老龄委、老年协会等老年机构合作建立老年阅读教育基地,共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并长期、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同时,图书馆还要与出版社、文化团体、民间基金会、大众媒体等合作,共同推进老年人阅读。

4 结 语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难以逆转的大趋势,我国图书馆在老年读者服务的理念更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工作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加大力度。因此,图书馆要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优质和全面的阅读服务、完善制度的具体配套细则和服务规范,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老年读者文化、学习、娱乐和社会教育的中心,不断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推动老年人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群体老年人图书馆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中间群体
图书馆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去图书馆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