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探寻
——以上川口锣鼓制作工艺为例

2019-11-13 04:57龚旭刘建军胡宇迪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8期
关键词:锣鼓工艺文化

龚旭 刘建军 胡宇迪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湖北十堰 442002)

1 文化高地西安的非遗产物——“上川口锣鼓制作工艺”

上川口锣鼓制作工艺,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深远。陕西有名的锣鼓专业村,曾庆红副主席曾在这里敲锣打鼓,取名“锣鼓村”。21世纪初,这一传统手工业在上川口村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光时期,家庭联产锣鼓进入全盛时期,2019年7月15日,启为创新的社会实践队来到杨陵区丰富的文化氛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以探讨川口打击乐生产工艺村,揭开千年村谜。

调研发现,在近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社会发展变迁中,上川口锣鼓制作工艺也逐步没落,传承人出现断代危机,但依托其发展起来的产业——杨凌新声铜鼓乐器有限公司却红红火火。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让那些正在奄奄一息的非遗的传承人们看到,也是让那些手里有一门独特手艺的人们看到,让他们知道非遗的新价值,有进一步让非遗传承的动力,从而进一步更好的保护非遗。就锣鼓而言,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如何创新性保护和发扬“上川口锣鼓制作工艺”呢?为更好发展保留古法造车,其本身应该保持鲜明的民族性与独特的传统工艺;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经济价值,更好保护传承其制作工艺;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经济帮助与专业布局指导。最后,民众应关心非遗文化保护,传扬中华传统文化。

2 有特色的保护传承非遗

2.1 锣鼓文化孕育百年村庄

“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说文解字》释意也相同。陕西乃至全国各地与锣鼓有关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锣鼓在我国民俗文化中传递了慷慨激昂的、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其中杨陵上川口村把锣鼓文化发扬的淋漓尽致。

21世纪初,百年锣鼓村中锣鼓这一传统手工业的发展达到全盛时期。个体作坊和私人作坊遍布全村。有一次,出现了“女人能烧火,男人能精确地铸铜,老人能打鼓,年轻人能跑”的红光场景。他们所蒙出来的每一张鼓,定的每一幅锣都是他们的辛劳结晶,一代代手工艺人的传承,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步的改进,才有了如今成熟的上川口锣鼓制造技艺。

2.2 传承锣鼓,却不忘与时俱进

之前的上川口村制作技艺已有良好的口碑,深得民众喜爱,但是纯手工的制作工艺过程较为复杂,其中制作一只鼓腔,要经过断料、锯板、烘干、冲板等10余道工序,全部用手工操作并且缯皮需要上下手2个老师傅和1个穿皮的工人,全靠人工将皮撬在鼓腔上,劳动强度极大,习艺周期长,也较为辛苦,存在着手艺失传的风险。

为了改善技艺缺失的状况,上川口村决定改变原来只用手工的传统,与时俱进,引入工业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建立公司企业更好的将制锣鼓手艺传授给更多的人,但一些加工工艺仍无法用机器代替,便形成了半机械化的生产模式。看着工人们用着机械捶打,造型,上川口村更弦易辙,申报锣鼓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使其锣鼓文化更近一步的向全国乃至世界发展,为锣鼓的传承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丝绸之路在八百里秦川由东向西沿两条古道平行通往甘肃,南有渭河古道,北有泾河古道,我们的目的地北杜古镇就坐落在咸阳以北泾河古道的交通要冲上。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川口村人民在引进机械化生产设施的同时,依照“一村一品”的运营理念,坚持了传统手工加工制造的加工特点。精心打造具有上川口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品牌。目前,该村多年从事鼓的生产加工和50余个农户,其从原来的家庭作坊28个农民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与武汉、湖北、苏州、江苏省、四川成都生产的锣鼓、鼓一起称为全国四大锣鼓生产省。

2.3 建“一乡一品”,锣鼓文化历经沧桑依旧鲜活

正如采访的董事长刘松林所说,锣鼓文化是上川口村的特色产业与文化,早已成为村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它历经时代的沧桑,却依旧值得每一位现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传承与发扬。

近年来政府对非遗的大力支持,使得上川口发展建设一村一品,发展集体经济完成锣鼓附加品和相关产品展开企业链建设,充分依托以锣鼓文化为中心,加上周边乡镇文化,利用各种宣传模式,对锣鼓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同时村委会寻找文化寄托点,申报建设上川口锣鼓文化保护专题博物馆,利用文化与生产充分相结合,将锣鼓文化渗透到锣鼓生产中,从而达到锣鼓文化的弘扬,壮大的目的。

大力开发文化产业,维护中华传统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题中之意。上川口锣鼓文化作为一种特别的民间传统,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内涵支持着它不断的发展、壮大、传承。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都是有目共睹。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不断追求,锣鼓作为民族传统乐器,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开发一乡一品对锣鼓文化以及产业有着广阔前景。

一个产业项目发展的好,其一,是要有“量”的生产,量之变后有质之变,这就需要现代工艺的介入,比如锣鼓产业园的“高压气锤”;其二,要有“精”的保证,否则就如同大跃进一般浮在表面,时间一久弊端便会显现。所以,综上所述,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上川口镇,百年历史的锣鼓村,应该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独特的传统工艺;并扩大场地与项目,带来产业经济收入;投入现代商品的竞争行业之中,并努力适应潮流发展。

3 新经济价值不等于商业化盈利

在如今这个物质横飞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流水线大批量商品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手工艺品;众多的老一辈手艺人也因没能把家传的古手艺传承下去而郁郁寡欢。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没落是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但更多的是我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习惯了那些机械大批生产的各种物质的我们,认为这便是提高经济效率,却往往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为什么需要发展非物质文化?

可如今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其他可代替的经济产物成指数的增长,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之上;无法以实物流传的非物质文化也随着老一辈断代而无法传承从而消失的无影无踪。那些真正努力挽救非物质文化的专家、手艺人、传承人应该被我们大众以及西安政府所尊重,并且同时尽我们最大努力去与他们一起奋斗在保护文化的前线。

在当今社会中,可以在每个地区举行其当地特色的文化博览展,文艺晚会等吸引众多人关注的文化活动,让更多人能了解到西安的特色非遗文化,并且有意识的去自觉保护。以西安百年上川口村的锣鼓为例,可以以锣鼓为主题的民俗博物馆,共同创建对本村锣鼓制作历史和制作过程的民俗展示,并在博物馆中售卖各类的锣鼓的衍生品从而提高了工匠们的经济收入,也促成了锣鼓市场的扩大。从整体上来看西安政府应该宣传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的社会氛围,扩展对国内外的文化探讨途径与加大交流强度,从而才能让每个市民做到心中有非遗,行动去保护非遗。

如今的一些多企业打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旗号,企业的观念却是商业化谋利益,完全失去了没保护非遗的本质;我们传承的是它这么手艺中所体现的精神及文化,而不是扭曲保护的含义去赚取大量盈利。而就茯茶而言有些做法就起到了真正保护与传承作用,茯茶小镇的建设,自主研发了把茯茶中的“金花”——冠突散囊菌放入其他五大茶系,也让众多游客一起亲身体验制作茯茶,把茶文化潜移默化的传给每一位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守护人,都是传承人。”这是王智老师提到的观点。我们虽然无法成为非遗的传承人,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领略与感受茶文化,保护非遗往往十分简单,一个习惯一个举动,便可以使它不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猜你喜欢
锣鼓工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谁远谁近?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