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典文化底蕴在每一个学生思想深处绽放

2019-11-13 05:37
报刊精萃 2019年7期
关键词:李白文章语文

鸡西市第二十五中学 黑龙江 鸡西 158160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们希望学生都贤于师,所以引导学生走向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之路是一名语文教师的基本责任。至于里门的气象万千则由学生自己去领会感悟。这样的教学也许才称之为“教”,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的“扬”,学生的基础才能“实”,他们的底蕴才会“厚”。所以语文教师的深度虽然有限,但“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一、让学生动的起来也能让学生沉得下去。

初中语文课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地感染。在教学中打破文体局限打破古今界限打破中外壁垒营造更开放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例如《安塞腰鼓》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人情风貌,民俗风情个性特点。学习《观舞记》通过视频资料了解印度文化,印度舞蹈。

对于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学习时,教师重视时代背景的介绍和作者性格的剖析。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心境的写照。他们的人生经历必将对其文风产生重要影响,而对人性影响更深的则是社会背景。所以讲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将作者经历故事化,学生虽不能穿越时空去亲身体验,但尽量做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样必将谁是他们的思想升华。在这过程中学生达到了学习目的而更有潜力的同学则获得了更深刻的领悟。这样做在无形中做到了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在讲《桃花源记》时候我用了王维的诗句“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导入。古往今来无数的历史人物都在寻找梦境中的桃花源,但却无一例外的扫兴而归。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又为本文的重难点做了铺垫。然后再谈“源”而非“源”,“源”是源头的意思,桃花源头是人,非写景,让学生走出了误区。再引用沈从文边城的句子“凡有桃花杏花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必可沽酒”。再品析文章,再穿插微课“两晋时期社会背景及作者经历”从而更深入了解作者写作本文时所寄托的情感。学生在领会文章后再多读多写多译多背多练,自然而然学生掌握的就扎实了。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先了解再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所领悟,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所需注意的东西恰恰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文字以外的东西。

二、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丰富学生的内涵。

语文学科是重感情体验的学科。有感才有知,有知才有言。但在初始阶段的体验是视觉和听觉体验然后才能上升到感悟。画面感冲击学生的视觉,音乐冲击学生的听觉。所以画、音能将文章中的文字转化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在当今社会与古代社会的表现截然不同,古代的人们想象得形象但表达得抽象。而当今社会是形在前感在后的,所以人们的认知轨迹是形象—理解---抽象---形象。以前接受教育的是少数人,所以他们写的东西有少数人看也只有更少数人看得懂;现在是多数人看多数人懂但少数人悟。我们将少数人的杰作奉为经典,千年传颂。我们今天的任务是让学生感悟,施受群体不一样,方法目的也不一样。

例如我在讲《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我先不讲课先让学生聆听《欢乐颂》《致爱丽丝》《命运交响曲》片段,让学生安静聆听且谈谈自己感受再进行总结。当学生对贝多芬这个人物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他们会有希望进行深入了解的心理,然后再讲课,此时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讲授,学生会自学。最后教师强调写作手法、“传记”文学常识作为补充。这样看来,本课似乎是本末倒置,但学生从中得到的体验和感受是远远大于课文文字的,这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目的。

学生接触新鲜事物必然有好奇心,有激情,但激情过后他们会不自觉的将文章的写作实质和作者的个人特质想联系,学生便能获得更深刻的东西。例如在看了《安塞腰鼓》视频后,他们被热烈、狂放、质朴、震撼的场面所感染,当视频画面和音乐戛然而止时,学生们都似乎意犹未尽若有所思。再让学生去读文章理解文章学生已经能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文史不分家,让学生学会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历史学科的整合。

作者作品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史”的兴趣是教学的切入点。例如在讲李白时我拍了一个课本剧《铁杵成针》《仗剑出游》《力士脱靴》《李白穿越》。全剧以余光中的《寻李白》开场,将现代音乐《李白》《将进酒》《滚滚长江东逝水》音乐穿插其中,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了李白的经历了解了李白的个性,虽然课本剧的排演浪费了几节课,但是学生收获的确是一个完整的李白。

结束语:

中国的古典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文化,让古典文化底蕴在每一个学生思想深处绽放,这样的语文教育才是负责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民族灵魂的教育!由于我的水平有限,见识有限,学时有限,深度有限,更加感觉到自己在教学中知识的窘迫,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更多的学习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也为我的学生能更多的传授一些古典文化精髓而努力!

猜你喜欢
李白文章语文
诗仙李白的归宿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倒下的那一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