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安(组章)

2019-11-13 17:46陕西周公度
核桃源 2019年5期

陕西/周公度

即便是湖里的游鱼,

路边的一株幼树,

也让我心生感慨。

粗鄙辞典

一入杭州境内,我便按捺不住嘲讽中国北方。

从饮食到服饰,从山川到花树。无一例外。

即便是湖里的游鱼,路边的一株幼树,也让我心生感慨。

青年之时,我游历江南,看的是中国南方美景的盛状,从未倾心于事物们安静下来的瞬间,看它们的枝桠与草丛,岩石与缝隙。直至中年到来,才发现它们更为潜在的美。

我相信词典里那些粗鄙字词的词源,全在北方。

忘带《文选》

当晚,夜宿神龙川。

川中水势甚大。清晨五、六点时,犹如鼓舞而动,如在丰裕之夏季。

在流水声中醒来,做罢早课,翻出景区的导览册页,和锦丞去山上看太子亭。

川谷隽逸。沿着川水旁的山路上行,过十几株耸立银杏,散植的松与柏树,便是昭明太子亭。

溪亭并非旧物,但形制却是南朝的余韵,晨雾之中,挑脊阔檐,清湛疏朗。可惜的是未带一册《文选》,附庸片刻风雅。然而,想了一些古雅的篇目也是心满意足。

文人的遗迹在中国北方,多是空有一处院落,或是残碑几通而已;翻越秦岭到了南方,却每每有可供短暂与之契心的轻妙所在。

下山之时,锦丞注意到山路两侧的红豆杉,少女手腕粗细,枝叶垂露,湿润可亲。在溪亭附近,分布尤其密集。 回到宾馆查了资料,方才得知萧统曾从宫中带杉树幼株至天目山。

临安品物流布,细心体贴如是。

南方中草药

陆春祥老师儒意而博雅。晚餐的间隙,请教他关于浙派酿酒的种类。

与北方也无巨大差异,原料多是谷物与果实。

然而,酒质的蕴藉却恰在这谷物与果实的区域之不同。

道理与橘之生淮南、淮北相若。

如果细细校理,则是北方尚香含辣,南方回甘得静。譬如蜂蜜酒之类,北方不可得见。

想起明代医家龚廷贤的《药性歌括四百味》,有些中药的命名,南北也略有不同。

赤芍、生地,茯苓、白术,杜仲、白果。等等,等等,均是如此。药之性味,因区域的不同而变,区域的选择也是医家的辨别力一种。

好的校释者是会注意到这些源自“易学”原理的细节的。

一如风信子,与中国水仙。

美之定义

物得其名,方为得宜。

浙江农林大学,不在杭州而在临安。翠绿山水,环抱之中。

如在森林。

暴雨过后,伟宏兄带我们去学校看湖水。

校园内空气润过市区,一脉雨水过后的森木之甜意。

草木茂盛。湖水几乎与岸路齐平。

一群女生自湖桥走过,湖面漾起了波纹,好像是她们的裙子带来的风所致。

美就是这样的定义。

笋 谱

树高三尺,神灵居焉。

所以,看山还需要有古树。不然真是扫兴得很。

还好小山有春笋。

江南春笋之美,在于纳气于衷,尽得春泥之春意。

车行山中,看到途中兜售竹笋的山民,伟宏兄说起少年之时在天目山挖笋的经历。还有多种竹笋的制作方法。

场景瞬间便是苍苔石阶之间,古木森然之中,月光之下婆娑竹影。

因为早饭之时,在宾馆独自吃了三盘腌笋。有些羞愧遇见见到我吃腌笋的人。

即便是到了山村,看丛丛竹林,笋尖团簇,也有些羞愧。便站在几颗几百岁的香榧树下读《笋谱》。

赞宁法师的《笋谱》,虽是模仿陆羽《茶经》体例,一名、二出、三食、四事、五杂说。信息量依然充足。即景寄情,食之卷读得最是入心。

蒸、煮、煨。还说到一个菹法,宾客与鬼神共用,想来出自古礼。

又多赞苦笋之味全加美。

此卷又收录一节,生藏之法,屡次言及“勿令见风”。

竹本与风亲近,然而陶器贮藏,封瓶沉井,却言“勿令风入”。朴近于道,山民性直,却曲尽其妙。

得神之梦授乎?

何谓秽浊?

柳溪江江面宽阔,临岸浅滩之地,系舟甚多。午后的阳光俯照之下,颇有倪瓒山水的意蕴。我们乘船去仙姑岛。

船行江上,我正欲赞叹江水之湛蓝。

听得景区的管理人童学军先生说:

昨天刚下了一场雨,上游的杂草浮枝冲了下来,江水有些浑浊。

言语之内,满是歉意。

禅源寺听课

前一天傍晚,经天目山南麓的一片原始森林,至禅源寺。

适逢寺内晚课。乃是《蒙山施食仪》。

立殿外,恭心听诵。待众法师绕佛之时,进去发忏,礼佛。

及寺内晚课结束,法师们归位,发现忘记了礼拜玉林国师塔。而塔门已关。

次日早晨登山之时,便先去塔下仰望了一会儿。

途经趋向昭明太子分经台的山路,回望寺院,有入法天道场之感。

大树之国

晨光之中,从天目山南麓下来。

写了一句诗:

在众神之中,

我最爱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