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员干部政德培育路径探究

2019-11-13 08:28郭瑞行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新生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大德政德私德

郭瑞行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一、前言

2019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具有首创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深谋远虑的历史意义 。《意见》从总体要求、政治信仰、政治领导、政治能力、政治生态、组织实施等几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一讲话彰显了领导干部政德修养的重要性,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政德建设提供了总体要求。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指示,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怎样讲政德、讲什么样的政德、如何讲政德等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永不变质、永不褪色依靠政德建设的强力保障,同时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举措。

二、政德建设的内涵

“政德”即政事和德行。《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于不暇。” 意思是:“依仗着这三个方面却不钻研和学习政事与德行,在繁忙的劳碌中也会灭亡的。”即使是国力昌盛,统治者不注重自我内在的修为与能力,最终也将会导致覆亡。新时代政德内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德”即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公德”即职业道德、政治能力,对领导干部的社会要求;“私德”即个人操守、政治生态,对领导干部的个人要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被赋予了时代的意义,同时也为政德培育提供了可行的实践路径。

(一)明大德,就是坚定政治信仰、坚持理想信念

新时代以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迷失政治信仰、不能背离政治忠诚,要拥有忠贞无比的政治品格,这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大德”,也是政德建设的根本所在。大德丧失,公德必将失去方向,私德更将是混乱不堪。如何明大德、坚定政治信仰、坚持理想信念,要依靠党的科学理论、政治立场、政治路线的强化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政治立场事关党性态度,必须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要坚持人民立场,同人民站在一起,既要对党负责又要对人民负责。只有在充分融会贯通了党的科学理论、政治立场、政治路线,站在人民立场、人民角度,才能够真正实现“明大德”。

(二)守公德,就是增强职业道德、加强政治能力

公德是指公共道德,就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公共道德就是锻造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将个人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切实履行好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肩负起攻坚克难的脱贫事业,完成好伟大复兴的事业。党员干部只有把公德放在心中,勤政为民、亲民爱民、忠于党的事业、为民造福,时刻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才能让权力合理运用,发挥最大效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最直接切身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公信力和政治领导力,努力提升执政能力,建设好执政队伍,让政德建设成果能够卓有成效,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让党的政治建设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三)严私德,就是坚正个人操守、净化政治生态

私德即个人修养,党员干部的私德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受利益、诱惑干预,党员干部只有严私德,才能明大德、守公德,只有在私德操守行端坐正的前提下,明大德、守公德才能如期发挥效能,否则将是虚伪的、站不住脚的。当人民赋予的权力在组织中行使时,要杜绝自身利益的参与,摒弃交情亲情的掺杂,确保个人操守的崇洁。个人操守的风清气正带来的将是整个政治生态的肃清。身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识大势明大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严要求自身,把清正廉洁作为为官从政的标尺,自觉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常思己过,勿贪勿欲,提高自我管控约束和及时反思意识及能力,自觉抵御各种污浊风气和诱惑私欲,不越雷池、不踏红线、不破底线,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坚正个人操守推动政治生态的良好运转,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树立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新风貌新形象。

二、领导干部政德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政德培育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迫切需要

政治生态是检验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重要参考,也是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政治生态明朗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能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为公为民的良好氛围;反之,政治生态混乱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反对与抗议,就会在社会上引起极其恶劣的影响。一个地方的党员干部政德怎么样其政治生态就怎么样,其政治生态就怎么样。领导干部政德欠缺,上行下效,从而导致政治生态的混乱。要时常进行理论学习,忠于政治信仰;要时常进行实践探究,增强政治能力和职业能力;面对各种诱惑,要有足够的政治定力。干部品德低下,就会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腐化堕落,政治生态也必然污浊。因此,必须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驰而不息的正风肃纪,杜绝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现实也表明,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既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同时也是真正保护干部的迫切需要。

(二)政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保障

道德是维持社会稳定,规范人们言行的行为规范,而政德是社会公共道德的引领,这个风向标指到哪里,社会道德就会向哪里发展,社会就会向哪里发展。古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由此可见,领导干部政德引领社会道德,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头效应,所谓上行下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当地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水平起决定性作用。党员干部信仰迷失、公权滥用会导致社会道德状况急剧下降,阻碍社会进步,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危及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党员干部的政德建设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只有政德和畅,才能政通人和。

(三)政德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先锋队

党员干部的政德建设涉及党员干部思想觉悟、政治生态、政治领导等诸多方面,政德建设的实行会强有力地支持党的政治建设伟大事业,只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够以身作则、牢记使命、不为私利、一心为公,党的政治建设才能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新时代建设才能够畅达顺和,人民才能够幸福安乐,真正地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欲行万里,先要正己。一个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倒台,无不例外是从内部开始分崩离析的。政德建设为党的政治建设泼水研磨,只为党的政治建设绘出壮丽山河。

三、党员干部政德建设路径

政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结合《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讲话,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探索出更加合理的建设路径。既要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理论基础,又要注重落实对坚定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等的培育。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做出既有可行性又有实效性地有力举措。

(一)将政德培育纳入党员干部日常例程

各级党组织要将政德培育纳入党员干部的日常例程中,开展日常性教育培训,做到人人讲政德,事事讲政德,时时讲政德,引导党员干部明确信仰、牢记担当、勤政奉献。认识到为官先做人,把政德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检验为一体,利用网络手段、新闻媒体等使广大党员干部每天能够接触到政德教育,将政德培育日常化,使党员干部接受并内化为人民群众所期望的道德品质。要实事求是,牢记使命,忠于职守;要肩负理想信念,一心为公、有所作为,真正做到政德培育常态化,将政德培育纳入党员干部日常例程。

(二)建立健全政德考评机制

考核是确保政德培育实施的有力保障,具有重要的评价作用。同时要积极探索考核方式与制度,积极实践、运用。考评机制总的来说分为两大部分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从考核方式上来说,要采取日考核、周考核与月考核相结合,日考核作为自测考核,利用网络手段每日上传数据;周考核作为月考核的重要参考数据,每月总结考核结果评定等级。一个人的品德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环境而变化,所以要实行每日考核的办法,才会紧绷政德的弦不放松。从考核内容上,既要突出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等在政德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又要不能脱离群众,真正做到忠于国家、无愧人民、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中去,突出实效性。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发挥榜样的力量并举

总的来说,政德教育离不开思想层面的深化和实践层面的升华。从思想层面来说,政德培育需要不断从思想政治教育汲取营养,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理论素养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正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才能不断强化政德培育,所以要经常性的组织理论学习,充足的理论准备是实践的基础。从实践层面来说,政德培育依靠广大先进的人和事迹,积极挖掘身边党员优秀模范的典型事迹,形成系统地学习材料,用优秀带动优秀,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争优争先。同时,也可将反面的腐败事迹呈现出来,给予震慑作用。

猜你喜欢
大德政德私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大德歌·冬景
上任去任 皆莫放任——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私德教育
干部政德重在落地
“公德”与“私德”
昭化区探索建立基层政德评价体系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积微善,成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