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生语境中“说中文”“用中文”分析及思考

2019-11-13 11:12丁俊玲
现代交际 2019年17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文化自信语境

丁俊玲

摘要:中国留学生是英、美两国国际学生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最近在美国、英国两所名牌大学发生的与使用“中文”相关的事件提示我们:国际学生语境中,学生管理工作者不限制中国学生“说中文”相互交流,也不在意中国留学生的沟通中标签式地刻意“用中文”,这是号称尊重多元价值观的名校的管理者应有的文化意识。中国留学生在涉嫌受到歧视时,愤起发声非常必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中文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世界上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中国越来越具有文化自信,国际学生语境中“说中文”“用中文”将成为常态。

关键词:国际学生 语境 中文 文化意识 文化自信

中圖分类号:G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001—03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核心指标是国际学生。[1]英、美两国凭借教育上的大力投入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备受国际学生青睐,而我国则是这两国国际学生最大生源地。据相关数据,2017年,留美的中国学生数量达到了350,734人,留英的中国学生数量达到了人97,850人[2],分别占这两国全部国际学生的32.5%和19.5%。在国际学生语境中,中国学生占比率高且成为两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大支撑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如何管理中国学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某些情况下,管理中国留学生的工作人员指向中国留学生的“说中文”“用中文”,都可能成为一个公众事件,引发轩然大波,甚至上升到种族歧视的高度,应引起思考。

一、国际学生语境中与“说中文”“用中文”相关事件

据BBC报道[3],2019年1月25日,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生物统计系原研究生项目主管、助理教授梅根.尼利(Megan Neeley)给一年级学生发了一封邮件,就是此邮件引发反对种族歧视的风波。

这封邮件的大意是:有两个同事到这位主管的办公室,称他们注意到两个一年级中国留学生在学习区域大声说中文,他们对中国留学生不抓住机会提高英文水平,相反却在公众场合大声说其他人听不懂的中文感到非常失望,因此希望在主管的办公室找出这两个学生的照片以便跟他们的样貌、姓名联系起来,目的是在这两个学生将来实习面试、选导师或做硕士课题项目时将之拒之门外。基于此,这位主管提醒中国学生务必把在教学楼说中文的后果铭记在心,特别建议中国学生在大学和其他学术场合100%说英语。此邮件的截图随即被上传到网络,“杜克大学禁止说中文”的内容迅速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快速传播和发酵,大批学生、校友和其他人士联名请愿,要求学校彻查此事。

无独有偶。距此事件不久前的2019年1月14日,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咨询和指导中心向所有国际学生发送了一封邮件,此邮件也激起了强烈反应。

这封邮件[4]的大致内容是:学生指导中心希望学生们考试期间充分备考并取得期待的好成绩,但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学生违规,无意或有意为之的考试舞弊将导致被判零分、停学一年或者终止学习的严重后果,因此,学生指导中心提请学生们特别关注此禁绝舞弊的建议。此邮件的独特之处在于英文“cheating”是唯一用中文“舞弊”标注的单词。此邮件一出,即有利物浦大学千余名学生发起了网络请愿书,呼吁大学就“种族歧视”公开道歉。

二、事件分析

杜克大学研究生主管禁止学生说中文只是善意提醒?利物浦大学指导中心使用中文翻译只是为了更好地传达考试规范?非也。事实是事件发展到后来,杜克大学项目主管被免职,利物浦大学校长公开发布了道歉信,可见并不能简单视之。这两个事件的共同点在于:都发生在美国和英国的老牌名校,杜克大学创建于1838年,利物浦大学始建于1881年;都源发自学生管理者的邮件;邮件都来自处理国际学生事务的项目主管或学生指导中心,有一定的官方权威;邮件都与使用“中文”这种语言有关,都指向实施这种语言的主体:中国留学生,前者是特别建议中国学生谨慎“说中文”,后者则是“用中文”提示中国学生应特别注意;邮件潜含了对中国学生英文水平的歧视,前者是要中国学生提高英文水平,以未来要求意指现有水平不足,后者是以中文标注英文单词实指中国学生当下英文水平太低;邮件都涉嫌对中国留学生的“种族歧视”引发轩然大波。

为什么说杜克大学的项目主管歧视中国留学生?第一,两位教授因中国留学生说中文而试图在学生实习、选导师、做项目上设置障碍,明显是种族歧视;第二,项目主管不是表达对两位教授的批评之意,而是转述了二者的观点,此转述不仅仅是话语信息的传递,而且还传达了自己评判的声音,是通过话语重构迂回表达相同的观点、增加说服力的巧妙的顺应[5],实则意味着跟他们是同一立场;第三,这封邮件另外还提到中国学生不要因说中文而损害千辛万苦得之不易的来美学习机会,无疑是将美国高高置于中国之上,姿态优越且傲慢;第四,杜克大学全美排名前十,是美国南部最好的私立大学,学术水平能与常春藤名校相抗衡,进入杜克大学对中国学生托福等英语成绩要求极高,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很高是既成事实,提醒中国学生不说中文而代之以英语,是打着提高英语水平的幌子而贬低中文地位,再者,提高英语水平不是中国学生去美国学习的全部,作为交际工具语言无优劣,限制中国学生用母语交流既无限夸大了英语的作用,也干涉了中国学生非上课时间交流的自由。

利物浦大学学生指导中心的邮件缘何引发种族歧视的质疑?第一,“提醒”本身就暗示“可能”,在面向整个国际学生群体的官方“提醒”邮件中,单独使用中文来解释带有负面意义的敏感词汇,似乎只用中国学生的母语标注“舞弊”就够了,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这是对中国学生品行的质疑;第二,指向中国留学生的中文标注使中国留学生感觉到被校方特殊对待了,不仅暗示中国留学生未来考试有舞弊的可能,而且既往成绩也有舞弊的嫌疑,意指中国学生有舞弊积习且最有可能再次舞弊;第三,因邮件群发也使阅读到此邮件的其他国际学生意识到中国留学生是被特殊对待的群体,将所有邮件的受众向“中国学生易舞弊”的观念上引导,这种有意孤立中国留学生的伎俩则不免令人联想到历史上西方对华战略思路上的“孤立”外交[6],使中国留学生的集体声誉受损时面临被孤立的压力;第四,即便是为了中国学生能明确知晓考试规则,那么翻译全文或翻译部分生僻词可以理解,但特意用中文翻译显然是入门英文水平的词汇“cheating”,则意味着中国学生英文水平不高。实际上,利物浦大学是被称为英国常春藤的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也是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这样顶级的大学入学门槛一定很高,推演之,该校中国学生的英文水平显然远超基础词汇,此则是在种族歧视之外,又多了对中国留学生语言水平的嘲讽和贬低。

我们把以上讨论汇结为一点: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每个国际学生都应受到公平对待,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学生工作者应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回应国际学生包括种族、文化、民族语言等多个层面的多样性[7],其中种族歧视尤为敏感。中国学生也是国际学生的一部分,不限制中国留学生“说中文”,也不应在与中国留学生的沟通中标签式地刻意“用中文”,则是号称尊重多元价值观的名校的管理者应有的文化意识。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信息是,这两次由电子邮件所引发的反种族歧视事件,参与者不仅仅只是中国学生。正如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说的,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在杜克大学,中国学生因“说中文”被警示,令人不免推想,如果是其他族裔的学生在讲他们的语言,是否仍然会像中国留学生一样遭到同样的对待?在利物浦大学,中国学生被校方“用中文”特殊提醒,推而广之,类似的事件难免有一天会发生在其他国际学生身上。在人类历史的洪流里,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当中国留学生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其他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发声,也意味着对自己可能会成为被不公平对待的下一个的一种警醒。

三、国际学生语境中中文的地位

因国家发展历史和文化的不同,在国际学生语境中,语言因素仍然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英语作为第一国际语言的优越地位是客观存在的[8],这是造成对“中文”语言存在歧视的主要原因。然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作为英、美两国最主要的生源,中国留学生保持着惊人的增速,在为留学目的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层层渗透到其高等教育体系及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9],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之,从事与中国留学生密切关联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需适时调整管理思路,尊重多元价值观,以保障国际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学生具有同等的学习机会,教育公平指向每一个学生,中国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被同等对待的利益与诉求也应受到尊重、保护和关注;另一方面,在受到歧视时,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愤起发出自己的声音,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使中国留学生在包括“说中文”等诸多层面,获得更大的主动性和更多的话语权。

事实上,国际语境中,“中文”被广泛使用的情况并不少见。以英国为例,一些中国游客经常光顾的景点因悬挂中文“如厕指南”告示牌而引发华人被歧视的舆论后,相关机构不得不就当初的出发点作出解释[10];而某些情景下则需要适当放平心态,以平常心待之。如英国超市会适令摆放作为观赏、装饰的黄水仙,但因其茎秆修长、顶部略带黄色花苞、外形酷似中国人喜欢吃的蒜薹而多次被中国留学生或新移居华人买回烹制而中毒,英国不少超市随即用中文贴出了“请勿误食”的提示语。[11]从提醒的角度,我们应接受甚至应抱有感谢之情。而放平心态,需要文化自信,即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2]与此同时,也应重视“中文”在中华文化自信建构中所展现出的巨大力量[13],从而实现更高、更深层次上的文化自信。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中文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世界上把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是“走出去”形式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地蓬勃兴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1,其中美国有105所孔子学院,501所孔子课堂,居世界第一,英国有29所孔子学院,148所孔子课堂,居欧洲首位;另一方面是“走进来”形式的来华留学生数据增速,2018年共有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他们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英、美两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引人注目,尤其是美国有20,996人,位列第五2。“中文热”的背后是话语权的提升。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越来越具有文化自信,未来国际学生语境中“说中文”“用中文”将成为常态。

注释:

①见国家汉办官网,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②见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news/yaowen/201904/t20190412_1654325.shtml。

参考文献:

[1]杨晓斐.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困境与战略对策[J].高教探索,2016(1):39.

[2]World—on—Move Finals PDF,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Education.2017,https://www.iie.org/Research—and—Insights/Project—Atlas/Research—Special—Reports—and—Analyses.

[3]Helier Cheung,Duke University Removed over ‘Speak English Email,http://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47022374.

[4]university of  liverpool must give a public apology to all international students,https://www.change.org/p/international—students—in—uol.

[5]唐青叶.学术语篇中的转述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4(2):3—6.

[6]王成至,周建明.从遏制、孤立、封锁到“遏制而不孤立”——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华战略思路的调整[J].社会科学,2008(12):173.

[7]玛丽亚·坎图.美国高校国际化的三大有效策略[J].世界教育信息,2017(7):51.

[8]王洪才,戴娜,刘红光.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学生流动与中国政策选择[J].厦门大学学报,2014(2):149.

[9]崔景颐.国际学生何以重要——英国国际学生的经济效益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6):88.

[10]我们并不想冒犯任何人[EB/OL].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90210/2371221.shtml.

[11]观察者网.为防止中国留学生误食黄水仙中毒 英超市禁止将其摆蔬菜附近[EB/OL].https://www.guancha.cn/europe/2015_02_10_309125.shtml.

[12]石文卓.文化自信:基本内涵、依据来源与提升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7(5):43.

[13]钟能.论中华文化自信中的汉语语言力量.中国外语[J],2018(1):4.

Reflection on using Chines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Junling Di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School,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083 China)

Abstract: Chinese students are the largest par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issues of using "Chinese" that took place in two universities shew that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the administrators of famous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the basic cultural awareness to respect pluralistic values.Students administrators shouldn't use "Chinese" deliberately concerning negative meanings in communication with Chinese students or restrict Chinese students from using "Chinese".When Chinese students are discriminated against,it is necessary to voice for dignity and protect their rights.More importantly,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overall power of our country so that we can gain more initiative and discourse power in many aspects,including Chinese status.With the enhance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trength,China's overal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have also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number of those who learn Chinese in the world is growing rapidly,China becomes more and more cultural confident.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speaking Chinese" and "using Chinese" will become normal.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ntext; Chinese; Cultural awareness; Cultural confidence

責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文化自信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