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脸愧疚

2019-11-14 02:48杨凤喜
黄河 2019年4期
关键词:棺材木匠情景

杨凤喜

这两年事务繁杂,每至夜深人静,想到搁置已久的写作时多有愧疚和不安。

我曾经在一篇创作谈里这样讲过:希望写作能够成为相濡以沫的朋友,亲人可能离散,朋友可能反目,但写作却始终陪伴着,彼此抚慰,一路同行。

这也算一种承诺。当写作难以为继时,有如背信弃义般恐慌。夜晚躺下来,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暗色里轻声絮语,抱怨和责难。

我知道,这时候任何的辩解都苍白无力。这个声音有理由抱怨,因为写作待我不薄。写作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更让我有机会面对和检点自己的内心,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爱,什么是孤独,什么是温暖和感伤,什么是尊严——写作的价值不正是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尊严吗?

18岁那年,在省电台举办的小说散文大奖赛中我有幸获得了优秀奖。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到现在我还记得躺在咯吱咯吱的竹板床铺上彻夜未眠的情景。我从学校到省城领奖,带着奖品回到家里后,母亲拎着那个红色的背包四处炫耀。她打开那本比砖头还要厚的《现代散文辞典》让邻居看,仿佛密密麻麻的文字间记录的全都是儿子的光荣。

我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当我在写作上取得一点成绩时难免会想,如果母亲还在世的话多好,她会为她的儿子感到骄傲的。她没什么文化,一辈子含辛茹苦。在她眼里文学是多么高深,她的儿子能写出高深的文字,她也就有理由引以为荣了。

再往前追溯,我12岁那年父亲便去世了。时至今日,我已经记不起父亲的模样。父亲留下来的几张照片都太年轻了,以至于我不情愿接受那个风华正茂的男人是我的父亲。但我一直记得父亲临终前几个月,请来熟识的木匠给他打棺材时的情景。父亲知道来日无多,抓紧时间给自己料理后事。买来的木材太过潮湿,为了不耽误时间,木匠便点燃锯末熏烤。我在烟雾缭绕的板材间蹦蹦跳跳,父亲终究生气了。父亲说,这是在给你爹打棺材,你觉得很好玩吗?我还记着他愤懑而伤心的语气。棺材打好后他躺进去试了试,爬出来时十分吃力。后来我曾经想,不知道父亲躺在里边是否觉得舒展,即便不合心意,他恐怕什么都不会说了。他脾气不好,但他不可能再让木匠给他打一口棺材。

20年后,当我决计用心写点文字时,我把这些情景写在了小说里,那篇小说名字叫《亮光》。当时我这样想,我把这些令人感伤的情景变成文字,或许它们就不会在脑海中浮现了。那时候我还不太理解,即便是痛苦的情景和往事,经历时间的过滤后也会给心灵带来滋养。这多么像写作对写作者的滋养,写作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挫败和焦虑,日久天长后终究会春雨润物般抚慰我们的内心,激励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

写了这么多,尚且和这两篇小说无关。我知道这是在逃避,这两篇小说远没有写出理想的状态。或者说,它们都不是在理想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写作愈久,对于自己的文字会愈发挑剔,同时愈发感觉到写作的难度,回头阅读它们时真的是满脸愧疚。好长时间了,仿佛一直是这样,我在繁杂的事务之余妄图调整凌乱浮躁的内心,效果却并不好。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在写作的道路上还能不能走下去。

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我的好些小说都半途而废,有些眼瞅着都要收尾了,却意识到出了大问题。《浮闪》也是这样,我在写到五六千字的时候写不下去了,只好把它放进那个被命名为“未完稿”的文件夹里。那是个令人感伤的文件夹,2019年的除夕之夜我把它打开,在岁月更迭时增添了几分落寞。我决计把这个夜晚交给文字,孩子气般的一种表态。我从十几篇未完稿中随意选了一篇放在桌面上,刚好就是《浮闪》。剩余的夜晚我把写好的部分改了一遍,到正月初三的后半夜把它写完了。

《浮闪》理念可能多一些,因为写作时情绪滞重,它是如此笨拙,读来甚至感觉沮丧。但我想说的是,即便我没有把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好,这篇小说在当初构思过程中还是投入了情感,有过必要的考量。与其说小说是在嘲讽什么,不如说嘲讽的是自己的内心。当小说临近结尾,老妇人喑哑的哭泣声从山岗上传来时,我多少还是有点感动了。

《把刀放下》要表达什么呢?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小伙子无端杀害了另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给大学生的父母带来了无法治愈的伤痛,如果概括的话好像就这些,呈现了现实生活的某一种残酷。我们在谈论短篇小说的时候往往会提到作品中的某一个爆发点,前期所有的努力都在为这个点的爆发做着准备。我当时这样想,我可能太看重这个所谓的“点”了,好多小说像《浮闪》一样理念过强,以至于不够温润、圆熟、开阔。写《把刀放下》的时候,我希望朝相反的方向走,在对生活自然的呈现中传达出超越生活的某种意味来。但我做得并不好,写完以后内心觉得空空荡荡,也就是意犹未尽的意思,好像憋在心里的话并没有讲出来。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当感觉不太满意的作品将要刊发时,自然会产生愧疚不安的心理。但我还是希望它们发表出来,正如做父母的希望先天有某种缺陷的孩子茁壮成长。我会用心面对它们的缺陷,并且希望在愧疚不安中生发强大的动能,义无反顾地写下去。

感谢《黄河》,编辑的每一份付出对作者而言都具有春风化雨的力量。

猜你喜欢
棺材木匠情景
情景交际
“官财”的故事
货比货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Passage Six
木匠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