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三颗星

2019-11-14 13:55旸瑫
莫愁 2019年5期
关键词:杆秤范蠡咒语

文/旸瑫

陶丘,古称陶邑,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的定陶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耕渔、繁衍。至春秋末期的宋国,陶邑商贾云集、交通便利,成为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都会,被誉为“天下之中”,成为宋国最佳经商之地。

一天清晨,繁华的陶丘城集市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好生热闹。

不远处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一位卖肉的摊主与顾客因为肉的分量问题起了纠纷,争执不断吵嚷着要报官。幸好当地一位颇有威望的商人赶紧出面调解,才算平息了双方的怒火。

那时,集市上没有秤,买卖东西都是根据经验,用手掂量估算分量,所以,买卖双方的争执司空见惯。

这位商人想,如果长此以往不仅影响生意买卖,还影响人们之间和善相处的关系。他盘算着,能否找到一种简便的工具,较为准确地测量出货物的实际重量。

一天,这位商人经过一口井,看到有位农夫正在用桔槔打水。桔槔是当地一种极为常见的深井打水工具。人们用三根粗壮的木头在井边竖起一个木架,然后把一根细长的木杆横加在上面,取当中为支点,一端挂着水桶,吊向井中。当水桶装满水后,另一端则挂上一个重物,利用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就能非常方便轻松地取水了。

这位商人驻足许久,聚精会神地看着桔槔一上一下,轻松打水。他略有所悟,赶紧跑回家中,找来木棍、麻绳和斧锯,开始仿照桔槔取水的样子反复探究,终于木棍两端平衡的问题解决了,可如何标记重量却成了难题。

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他仰望星空,看到璀璨闪亮的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受星宿排列的启发,他决定以星为记来标刻重量,一颗星为一两,十三颗星为一斤。就这样,一个将地上的木棍与天上的繁星巧妙结合,用来计量货物重量的工具——秤从此诞生了。

自从有了秤,市场上有关货物分量轻重的争执少了许多。正当这位商人为自己的伟大发明洋洋得意的时候,新的情况又出现了。他发现市场上有些商人开始玩些缺斤少两的把戏,坑害百姓。

他决定对杆秤进行改进,希望能将“诚信”放到天平上称,以达到警醒和告诫的目的,进而减少欺诈行为发生。经过长期的冥思苦想,他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将秤杆由白木刻黑星改为红木嵌金星形,又加了三颗星,与原有杆秤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共同组成16颗星,代表16两,合为一斤。

新加上的这三颗星,正是许多人毕生追求的“福、禄、寿”三星。他对杆秤的这番改进,无疑是对所有的商人施下了一个“咒语”。“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到俸禄;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如此“咒语”让唯利是图的奸商们收敛了许多。

发明、改进杆秤并施下千年“咒语”的商人,据传正是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和大商人范蠡。范蠡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功成身退改为经商,化名“鸱夷子皮”,辗转至陶丘,操计然之术,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商。

他说:“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他正是以诚信为本,靠诚信立身,才创造了那个时代的商业奇迹,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2500 余年以来,范蠡的千年“咒语”成为一把永远悬于商家头上的利剑。这是一剂猛药,也是一种警醒。诚信做人,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一条颠扑不破的训诫,更是一种美好朴素的道德追求和信仰。

猜你喜欢
杆秤范蠡咒语
造秤修秤
杆秤:渐被遗忘的衡器
范蠡卖牛
范蠡还钱
50年坚持做良心秤
“知止”的天堂
50年坚持做良心秤
咒语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怪童丸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