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医学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

2019-11-14 21:58陈鹏宇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设置教学质量信息化

■宋 冬 陈鹏宇/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一、前言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化应用,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MOOCs、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得以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新形式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高校教育过程中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洪流的必然趋势。为推进数字技术与教学的深入融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新媒体等信息化技术与高校教改工作相结合,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传统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方式。信息化时代网络教学因其便捷性、时效性以及渗透性,以及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自主、积极的主动式学习,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但由于新媒体信息量巨大且混杂,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不易把握,对于相应新媒体教学质量的把控尚无规范、统一、有效的评价体系,而原有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也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今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故探索医学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新型体系刻不容缓。

在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二、医学院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评价

医学院课程从横向分类,可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二者在学习过程及效果评价方面即有共性亦有特性。结合新媒体等信息技术,一部分课程由传统教学中教室里一名老师教、全班学生学的状态,转变为网络授课的形式,即学生只需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学习相应课程。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便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教师大量重复授课的负担。优秀的教学视频可在网上共享,有利于不同院校的学生更大程度地获取新思想。但由于医学课程的特殊性,大多专业课程,如《护理学基础》课程里的操作实验课、《诊断学》里的触诊等,需要教师予以亲身指导,并不能一味在互联网或者APP上观摩学习。同时,由于有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活动的评价可通过网络进行,相对比传统师生座谈会形式的教学评价,其更加便捷,对于信息的收集更广泛、来源更真实、分析更明晰。故结合新媒体的课程的设置需要建立新型评价体。

第一,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网络媒体已全面融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大学生,对手机、电脑等应用更是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结合新媒体技术推出的精品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冲击、影响着传统教学形式,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广受学生欢迎,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网络教学新近兴起,部分高校尚无明确网络课程设置筛选范围——并非所有课程均适合网络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接纳者,对于学习方式、方法有着最敏感的体会,其对网络课程的设置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的评价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课程是否适用于网络教学。网络课程或APP里的教学视频时长不一,尤其是一些短视频,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类知识点的掌握,但也带来知识不连贯、难以整合等问题。与此同时,部分课程需要亲身观摩、学习教师的操作技巧和细节,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因材施教。所以对于某些专业设置的网络课程是否适合于医学院校,是作为教学主要途径还是辅助教学,学校应针对本校情况,根据学生的评价做出具体调整。二、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否清晰。对于医学院校里学习同类课程的学生专业不同,其对于课程内容掌握的深度要求和具体要求不同,例如《外科学》、《病理学》等课程对于临床专业和护理专业等不同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等不同人群,由于其学习要求或学习能力的不同,故不适合使用同样的课程,应明确课程目标,做具体种类的设置。三、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反馈机制是否完善。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在45 min里一般只有15~20分钟是集中的,故而如果一节网络课程的时间较长,如何确保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保障学生听课效果,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学生对于知识点有疑惑时,能否快速得到回复,亦需要一定机制的支持。四、该院校是否有足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支持信息化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施至关重要,故其能否支撑起相关课程值得评估。

第二,师生互评。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环节的中心对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因此,师生互评应是评价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或APP中的评价设置,学期中旬及期末,授课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可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学术水平也进行评价,学生可设置是否匿名以尽量反映其真实想法。同时,新媒体平台应设置评价修改及数据分析系统。师生中获较低评价者在改进自身状态后,应有再次获评的资格。同时,师生可从一学期或一学年等时间段获得本人教育过程中的评价反馈数据,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自我改良,不断进步。

第三,同行、专家及领导对教师测评。教师是教学环节的桥梁,故其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巨大,对其各方面的素养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通过新媒体的评价系统,同行和专家、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学督导组及系主任可不定期随堂听课,课后在评价系统中对教师进行督导和评价,及时反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我。院校还可开放网络专用通道或专门热线,用于学生或家长反馈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尽可能全面的接收评价信息。对被测评的教师相对应的测评方应将听课后的测评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中的一部分,按期保质保量地认真完成。

第四,社会评价。主要针对毕业生实习的医院及就业情况,设置专门的网络评价系统,对实习生及毕业生进行评价,其反馈作为校方提供参考,对在校生的培养进行相应调整。校方可通过网络平台,以问卷形式向实习医院及用人单位调查学生的实习及工作情况。对知识的把握、专业能力、创新实践考核。

三、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架构

第一,医学本科院校各专业需预先制定尽可能完善、合理的相关制度规范,根据学校、学院和教学医院在教务管理、教学和实习督导、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程序监控、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定期检查及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按照要求严格进行相关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评价与整改等工作,有效地保障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的实现和持续改进。

第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维持。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互动机制,对测评后达到要求的师生及有效推进信息化在教学活动中发展的人员予以奖励,对于点击率高的网页或使用率高的APP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予以推广。充分发挥教师、临床医护带教老师、学校及医院管理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才能整体有效的提高地方高校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随着网络新媒体等平台的广泛应运,教育领域受益良多,但结合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地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通过多方评价,不断改进医学院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学校、教师、学生更好的发展,同时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设置教学质量信息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栏目设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