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19-11-14 21:58丁银辉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处
长江丛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协同辅导员育人

■丁银辉/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处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00后学生日益成为大学课堂的主要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涌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老师讲课很卖力,学生很淡定”,这种现象被学生戏称为老师的“暗恋”,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里变得鸦雀无声,学生们很淡定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老师们也无力改变。我们不得不反思,此现象背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怎么了?为什么师生彼此“不来电”?原本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正渐渐疏远,师生疏离的现象成为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原住民”,他们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认可度不一,传统的教育方式似乎并不奏效。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们也频频给出“难题”,课堂出勤率低,参加活动不积极,做无业游民不找工作,辅导员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在种种现象面前,教育者不得不反思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的“走心”,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化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协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一)协同理论的基本内涵

协同论理论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哈肯研究了复杂开放的系统在外部参量驱动和内部子系统协同作用下,以自组织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条件、动力及演化的规律。协同理论认为,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就好。如果系统内部,人、组织、环境等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那么就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发挥出更好的协同效果。

(二)协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相互作用的有机构成的整体。基于协同理论的观点,借助于外部控制参量的改变,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种被动的、无序的行为朝着主动的、有序的行为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形成某种新的功能结构体,进而在稳定有序的条件下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教育者需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的有利条件,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关心教育对象的内在精神需求。使教育对象以更加积极和理性的姿态建设性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在与教育者的良性互动中,以教育对象能普遍接受的教育方式来实施教育,才能较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基于协同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一)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高校的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制定完备的育人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安全保卫、就业创业等各项工作中,充分挖掘教育、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育人元素,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业务部门主抓、各单位共同参与的大思政格局迫在眉睫。在坚持内外因素相结合,协同推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二)整合思政教育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课堂教学是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元素如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方式相结合,达到1+1>2的效果,必然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发挥思政课堂和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亦或其它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育人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课时量虽然充足,但通常采用的大班化课程化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难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在辅导员队伍中,由于部分辅导员并非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知识,使辅导员难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忙于学生日常事务的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与日常辅导员工作难以单独发挥良好教育效果的条件下,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资源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实效性出发,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创新思政教育方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解决课堂教学冷淡、学生活动参与主动性不足等现实问题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主人翁的意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建设者,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根本上体现为学生需要的满足程度,即教育的切实效果体现在实现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之上。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学生的成长需求是一个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断满足的过程,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了学生成长需要之时,当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时,就能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从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质的提升过程,质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之所在。

四、结语

基于协同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能动作用,使教育主体、教育对象的相互作用过程更加融洽、高效,在理论与实践的最佳契合点之上,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亲和力,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之策。

猜你喜欢
协同辅导员育人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