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阅读需求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策略

2019-11-14 10:33郭锦祥
求知导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也随之转变,相应的高校图書馆建设工作也应该有所改进。文章主要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阅读需求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中图书馆的自身优势,将互联网与图书馆进行有效地融合,并制定出高校图书馆的改进策略,以期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阅读需求;图书馆建设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阅读需求特点

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服务行业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方法进行信息数据的统计,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分析用户的各项信息数据,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产品及服务。在新时代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对于学生阅读需求、书籍信息及租借行为的管控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特点,从学生的阅读角度出发,改进馆内旧有的服务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地提升服务的水平。结合实际来讲,就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具有习惯阅读电子书籍、易于移动式阅读以及追求阅读书籍的个性化等特点[1]。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策略

1.完善馆内各项机制建设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应该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针对当前大数据信息的特点,提升服务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思维模式去处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遵循着“一切以为学生服务,培养优秀人才”的原则,完善馆内的各项机制建设,从内部优化服务。

(1)开创联盟管理新模式。为了实现图书馆内资源的共享和服务的创新优化,需要秉持着新时代的思维理念,开创更加开放性的联盟管理新模式。例如,在当前“图书馆——图书馆”的各高校图书馆联盟共享资源的基础上,应该引进社会的资源、技术与服务,构建出“图书馆——社会组织”的新型联盟模式,将共享资源面扩大,使学生们可以阅读到更多的资源信息。此外,还可以更进一步地引入政府部门的各项政策、管理、思想等,形成更加全面的“政府部门——图书馆——社会组织”联盟模式。通过有效融入、吸收政府和社会的各种资源优势,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方向。

(2)确立服务保障机制。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同时关注网络大数据所提供的各方面信息,并依据于此确立科学、可控、高效、易执行的保障机制。将大数据信息通过结构化和制作流程图的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探究联盟创新管理模式的内容、服务的效果、用户的满意程度等;并通过科学的计量法,将数据信息可视化地展现在管理人员眼前,使其更清楚地了解到联盟模式建立过程中馆内各种阅读资源的结构以及保障机制的确立、发展过程。此外,在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依据我国国情现状,创建出具有中国主义特色化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为用户的阅读提供坚实的保障。

(3)健全服务管理评估机制。在图书馆的各项机制建设中,还应该建立健全对图书馆管理、服务的质量的评估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反馈出馆内人员的工作状况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机制是促进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

2.提升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信息与图书馆的不断融合,其服务范畴也逐渐发展开来,自动化服务和自助服务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颇具特色的服务形式。用户可以借助自动化的服务设备自主地进行图书借阅、文件检索、电子图书阅览等工作。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新时代的图书馆建设更注重于对学生的服务工作,对馆内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需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信息管理能力、图书推广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相应的决策和管理能力等。这就要求图书馆对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工作,使其在工作之中逐渐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为前来阅读的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2]。

例如,某高校的图书馆为了构建新型的创新服务团队,采用培训技能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方法,加快了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在服务工作之余,对员工进行大数据的课程培训,并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及专家对培训过程进行指导,以便于培养出优秀的新时代大数据分析人才。此外,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对员工工作过程中的服务流程、设备操作、服务态度等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学习并加以改进,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通过培养员工敬岗爱业精神、开展创新教育体系,引导员工走上一条高素质的道路,推进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在提升馆内人员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时,应该将云计算、物联网、RFID等作为主要的培训技能,切实有效地提升馆内人员的操作能力,使其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应该加强馆内员工的服务意识,使其深刻认知到,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更应该侧重于服务工作,才能为学生营造出更加优良的阅读环境,提升图书馆的实际功用。

3.开创“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高校图书馆应该合理运用物联网、RFID等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以改变学生与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交互方式为目的,开创智能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管理服务任务。在当前的图书馆建设之中,应该将创新观念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合理考量先进的科学技术,遵循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提取各项新技术的优点,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方法,合理利用信息处理设备,实现人与图书资源之间的良好交互、沟通,使二者之间紧密相联。

例如,某高校的图书馆通过运用RFID技术使全新的智能化图书馆通过相应的感应装置就能完成对学生的识别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借阅与归还书籍操作。学生可以借由自主的信息服务平台,对馆内藏书的借阅状况进行了解,更加容易地就能完成图书的查找工作,并知晓图书是否已经借出。此外,校内图书馆还提供了大量的电子书籍,学生可以自行地到电子图书阅览下载区查询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并将其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之中,方便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文献阅读工作。这种充满现代化技术的新型图书馆,能够更加满足于时代发展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为学生营造出更具人文色彩的知识获取环境,使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价值更能体现出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数据技术日趋成熟,资源共享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就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改进基础。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解决实际的信息数据质量、流失和储存问题,保证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完善、可靠的阅读资源,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翠玲,李冬秀,于佳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2):11-14,25.

[2]杨丽英.“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阅读需求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研究[J].理论观察,2017(8):127-129.

作者简介:郭锦祥(1980—),男,河北沧州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

猜你喜欢
图书馆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网络平台时代下图书馆建设
空间塑形、视觉调度与文化景象的形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