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走班制”课程 深化“走班制”改革

2019-11-15 05:33胡晓洁
魅力中国 2019年47期
关键词:走班制课程标准分层

胡晓洁

(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四川 宜宾 644000)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实施意见》要求“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随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走班制”教学成为应对中考、高考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其推广势在必行。但纵观当前的“走班制”教学改革,无疑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层次使用统一的教材,缺乏针对性;二是各层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缺乏科学的标准和尺度,教师各自为政,随意度较大。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分层课程,“走班制”教学的推广和深化成为难题。“走班制”教学改革不仅要着眼于课堂“怎么做”,就课堂组织形式及课堂实践进行研究;更要着眼于课程“怎么做”,落实“走班制”课程的常规化、常态化的推进,即重点研究课程“如何开发”、“如何管理”、“如何评价”的问题。只有构建“走班制”课程,才能提升“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实效,为顺应新高考改革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走班制”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水平,但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客观存在,对学科兴趣爱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果在教学中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在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既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也无法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是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必然需要。“走班制”课程的构建正是基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体现出教育个性化需求。

(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现代学校的价值追求。“走班”是现代学校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所作出的制度设计,它有利于整合和盘活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校资源综合地发挥多功能作用。“走班制”课程既能够保证所有人受到教育,又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开发实施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课程,聚合课程的育人效力,才能锻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走班制”课程的构建必将推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增进“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构建“走班制”课程,突破了“走班制”教学改革推广的难点——分层次教学如何准确定位的问题,增进了“走班制”教学改革推广的可行性,即使是从未进行过此项改革的学校和地区在经过短期培训后也可以上手操作。“走班制”课程为参与到这项教学改革中的教师提供了蓝本,有效地避免了“走班制”教学改革的随意性,增进了“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二、“走班制”课程开发策略

“走班制”课程是指在“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下,基于学情、校情构建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走班制”课程应该包括两类:一是旨在提升教学针对性的学科分层课程,二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兴趣走班课程。

(一)“走班制”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核心性原则——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南。学科分层课程和选课走班课程,均应在坚持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因校制宜,使国家层面上提出的面向不同区域师生的教与学的经验,整合成为适合本校师生的经验和实践。学科分层课程针对学生的差异而开发,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教材的处理、策略的运用、考试的安排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兴趣走班课程,则是对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等)的拓展和延伸。两者都能充分体现学科特点,是从不同层面对国家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2.切适性原则——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课程开发要以“尊重差异、提供选择”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创造适合的教育,成就每一名学生”的办学目标。其中,学科分层课程(重点是数学、英语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分别开发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适合的层次中实现最优发展。兴趣走班课程则立足学生兴趣,重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3.发展性原则——以学生发展为落脚点。“走班制”课程建设必须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其目标是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课程设置的着眼点要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着手点要近——从最近发展区出发;同时,“走班制”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学校发展实际而优化调整;“走班制”课程建设没有最优,只有更优——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二)“走班制”课程开发策略

学科分层课程由学校课程建设项目领导组统筹,在上级主管部门、学科研训员、学科专家的指导下,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力量,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实施、调整和优化。其开发策略主要有:

1.归整合并策略。归整是将有联系的内容归为一类,形成知识体系。合并,是将学生易掌握的、知识容量较小的内容进行合并处理,提高课堂的容量,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拓展训练。归整、合并,强调有条理、有序地组合,既包含分层教学目标的重构,也包括对分层教学内容遴选,目的是为了提升课程实施的效益。比如在处理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第16章分式的第1单元第1节教学内容《分式的基本概念》时,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该节的教学目标有四个:⒈ 分式的定义;⒉ 分式有意义条件;⒊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⒋ 分式值为0的条件。由于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上并没有明确这四个知识点,而是零散渗透在例题和练习中,因此在设计学科分层课程时,可以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也有效地缩短了这一节所需要的教学时间。

2.加精减略策略。“加精”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加入重点延伸知识。如数学的拓展题、中考常考点变式题,英语每个单元对拓展层学生加入拓展阅读等。“减略”是指减去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讲了学生不会、不懂的知识,省略通过自学能掌握的知识。其目的是让课程更加地适应学情。比如进行初中英语(人教版)九年级上册Unit5 Section B 1d 部分的课程设计,就可以对各层次的教材进行加减处理,根据不同层次(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的学生基础和能力进行加减。基础层在听力训练中增加了听力材料,辅助学生能在老师和材料的引导下学有所获。提高层把听力任务改编成了考试题型选择题,降低了难度。拓展层则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所听内容,完成句子,重点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增强语感。

(三)兴趣走班课程开发策略

兴趣走班课程开发,是依据学校的教学资源、环境,在对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建设项目领导组统筹,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开发实施、调整和优化,实现国家课程个性化开发。兴趣走班课程的开发充分尊重学生的课程权利,注重“以趣味为前导,以需求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素质为核心”,既评估学生的课程需求,又提供充分的课程选择空间,“班级授课”与“走班上课”两相结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兴趣得以发扬,特长得以发展,素质得以提升。

兴趣走班课程的主要开发策略为立体拓展策略。立体拓展是对国家课程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包括知识面的拓展和兴趣爱好的拓展。知识面的拓展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基本人文素养,是学科知识的有益拓展与补充。兴趣爱好的拓展课程有艺术科技类课程和体育竞技类课程。其中,艺术科技类课程注重将提高视觉修养、艺术修养、动手操作、主体体验、乐观精神、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目标;体育竞技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竞技技能。目的是为了让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比如:《印象宜宾》课程的开发,从下表可以看出,课程内容涵盖了宜宾的行政区划、自然环境、经济概况;宜宾历史、人物典故;文学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食文化;旅游与名胜古迹等。

images/BZ_201_1314_872_2335_2401.png

该课程有效地运用了立体拓展策略,将多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包括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体验为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充分落实了对学生人文情怀、社会责任这两大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思考与展望

学科分层课程是基于本校学生实际,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开发实施的“走班制”课程,教师们对国家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及其发展倾向性的把握准确性需要不断提升。兴趣走班课程在设计时需要通过开展趣味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潜移默化中锻造学生的核心素养,对课程开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走班制”课程的开发还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通过对国家课程分层化和个性化,构建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的“走班制”课程体系,更应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唯有如此,“走班制”课程才能立足学生、彰显特色,“走班制”教学改革才能充满活力、增强效力。

猜你喜欢
走班制课程标准分层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有趣的分层现象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雨林的分层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