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种探险,但最大的探险是人生

2019-11-15 02:35小恍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羌塘荒原探险

小恍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是否愿意独自上路,来一次挑战身体极限的旅行?

羌塘高原,地处高寒的青藏高原,藏语意为“北方的空地”,然而,这块总面积为59.70万平方公里的空地却充斥着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日照强烈,天气变化无常,十一级大风更是家常便饭。冬季极寒缺水,雨季沼泽遍布,荒原上还不时出现危险的野生动物,狼群、野牦牛、棕熊。这里,古往今来都是“无人区”。想要穿越,凶险远胜攀登珠峰。

然而,人类历史上从来不乏迎难而上的勇者。探险家杨柳松,一个人推着200斤重的自行车,在巨大广袤的荒原上,孤独地徒步推行了77天(世界上尚无单人在此历经50天以上),其中,近一个月没有淡水,要靠冰、雪、咸水甚至喝尿维持生命,几次差点陷入绝境,但最终活着出来了,这是人类在藏北无人荒原区的探险最高纪录。之后,他把自己的探险经历写成了纪实文学《北方的空地》,他希望自己的探索“不只是个人的”,还能把美丽星球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给世人。他的文字朴实、冷峻又充满激情,不断地逼我们去思索:当前方充满未知,当同行的伙伴只剩下自己,你是否还会像一个勇士一样隐忍、乐观地前进,永不言弃?

[精彩书摘]

去荒原前的准备:一是计算极限值,反复推演极限值,包括体能、食物、心理、基础装备等。二是极简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化、再简单化。三是一物多用,一个钉子,套上棉签甚至可以掏耳屎。1400公里的路程,预计80天左右完成,平均每天推进20公里左右。

我必须达到均速20公里才有可能完成计划中的旅行。20公里是理想值,比较安全。但算上大雪封路、地貌巨糟、无端生病、洪水卷地等事件,每天行距必须超过20公里才稳妥。18公里是危险值,最低均速,底线,咬咬牙能接受。低于18公里,马克思会很想念我。回顾,在遇人救助前的75天独行中,每天均速差那么一点到18公里,悬而又悬的速度。20公里看上去并不快,但不要忘记这是5000米的高原。

通过近十年周边县市气象资料分析,我在羽绒服外套上了冲锋衣。实践证明,我的着装方案是可行的,不仅符合了对气候的判断,也最大程度减少了衣物负重。

回首七十多天的无人区旅行,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无人荒原。虽然地名稀疏得可怜,绝大部分地区仍是一片空白,但当年绘制的地图足以让后者受用。那些拿着前人地图动不动标榜人类首次穿越荒原的人,实则内心无以复加的空洞。背后的铁塔正巍巍屹立。默默无闻,守望了荒原四十年的铁塔,和这个浮躁时代是如此对比鲜明。

[素材运用]

纵观全书,并没有太多热血的口号式宣言,相反,俯仰尽是细致的准备工作。为了这次探险,他花了几年的时间锻炼体能、寻找合适的食谱、研究气候、风向……正因为有充足的准备,在凶险的荒原穿越中,才少了很多“措手不及”。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细看起来,也都是由无数个小事组成,细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做好了一生。

[适用话题]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看准方向;计划与目的……

[精彩书摘]

荒原里最常见的鼠兔与麻雀,并不相互孤立,它们之间拥有纯洁的革命友谊,麻雀没有树木、屋檐可以筑巢,多以鼠兔遗弃的洞穴作为栖身家园,借以躲避冰雪与呼啸寒风。一只飞翔天空的鸟,夜间却委身在地下洞穴,这或许是只有羌塘才有的生存演绎。每次在雪地推行,我若发现有鸟的小脚印通往某个小洞,都会在洞口撒点糌粑或掰点碎饼干,向它们坚强的生命致敬。麻雀对鼠兔的回报是站岗放哨,若有野兽徘徊在洞口,麻雀就敬立一边叽叽喳喳,充当哨兵。

在应对天地上,麻雀比鼠兔幸运多了,一双翅膀可以躲避许多横祸。但在数量上,麻雀只是鼠兔的一个零头,原因是食物匮乏,繁殖低下。同样一个冬天,半数鸟儿便冻死在了茫茫荒原。只因它们在空中飞翔,并不吝啬歌喉,所以看见它们的次数又远远多于鼠兔。而在某个年代,内地的麻雀几乎灭绝,从未如此大片折翼。

鼠兔和麻雀还具有相同的气质,因高原缺氧,外表显得孱弱与木讷,但它们无疑是荒原真正的强者。我臆想着未来的世界,鼠兔和麻雀联手成为地球新的霸主,麻雀负责新大陆,鼠兔负责规划新世界,或许那将是一个奇异而有趣的全新时代。

[素材运用]

为了生存,荒原上的许多动物改变了自己,如同藏羚羊、野牦牛,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动物园可以饲养,它们的生理结构已经对丰富的氧气不再适应。在这个星球上,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广阔,动物也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具有韧性,甚至可以跨物种相互合作,去延续对生存的渴望。只要你善于发现,不吝感动,生命与生命间总有温暖的邂逅。

[适用话题]改变自己;合作;______的友谊……

[精彩书摘]

风势骤增,裹挟着冰雹噼里啪啦砸下来,温度在瞬间至少下降了10℃。我逆风回程,没法正面,没办法呼吸,背风倒走一段,摔了一跤。只好把头巾蓬松地塞進衣领里,勉强遮住嘴和鼻孔,弯腰低头迎风寻去。我特地带了一个骑行口罩,宽阔的鼻翼,两侧有对流气孔,但在空气稀薄的五千米荒原,依然使人无法呼吸。来到河边,眼前一幕恍如隔世,天地混沌,浊河汹涌。我想,如果之前迟疑一刻,赶上此时怎么也横不下心过河的。

我再也无法回头了,人生中有些路只能走一次。

天色稍有平静,我琢磨着如何把车推上岸。所谓的便捷通道并不赏脸,陡岸浮沙半尺,全力往上推一尺,人车与沙土往下滑两尺。不得已再度卸包,折腾到傍晚八点半,帐篷刚扎好没多久,天色蓦然转好,一轮明月悬在蓝宇中空,晚云似火,斜影映衬在金色荒原。喜欢这样颜色的荒原,冷暖色调相宜。疲惫的一天刹那间有了回报。事实上,这是非常糟糕的一天,只前进了十一公里,若论直线只有六点五公里。无论怎样,我的心已然融入荒原。

[素材运用]

行走荒野,高寒缺氧已然让人痛苦不堪。至于狂风、暴雪、缺水,突发意外……更是惊心动魄。事实上,作者一路走出羌塘,不是靠着他强大的生存能力和顽强的毅力,而是因为作者能够与自己独处,在这77天的旅程中,他记日记、总结经验、不断思考世界,增强与自己为伴的能力。人生的这场探险中,谁也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什么,磨炼的就是人独处的能力,与自己独处,才能与漫漫人生和谐相处。

在感悟的同时,同学们也可以学习其中的描写手法,“我”回到营地后,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自己的疲累、绝望,而是意外地宕开一笔,转而去写自然之美,既彰显了“好风景常在人迹罕至处”的主题,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好的细节描写不必多,但需恰到好处。

[适用话题]学会独处;逆风前行;路……

【素材链接】

流浪者:蓝天

杨柳松穿越羌塘的故事,被拍成了《七十七天》。看过影片的人,都对江一燕饰演的女主角“蓝天”印象深刻,她因为事故失去了双腿,却坚强乐观,能自己开车、换轮胎,坐着轮椅继续看这个美好的世界,甚至成为了男主角穿越羌塘时的精神支柱。现实生活中的蓝天,拥有更加强大的心脏,不仅快速适应了与轮椅为伴的生活,更是每天滑着她的风火轮四处“耀武扬威”,像个“小飞侠”。她在拉萨开了一间个人标签十足的“蓝天客栈”,这里很快成为探险者的聚集地。她说:“我从来不给自己设限。”她不去想自己不能做什么,想去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

[素材运用]

意外所导致的残障,对悲观者而言是枷锁,可对于蓝天,只不过是换了个视角看世界,之前是站着看世界,而现在是坐着看。当灾难降临时,精神的垮掉才是最可怕的。只要精神不垮,心有多远,身体就能走多远。

[适用话题]我的人生不设限;视角;永不言弃……

《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

“亲爱的,这里只有零下70多华氏度,极其寒冷。我几乎无法写字。除了避寒的帐篷,我们一无所有……你知道我很爱你,但是现在最糟糕的是我无法再看见你——这不可避免,我只能面对”……

《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这本书介绍了斯科特探险队远征南极的全过程:当时,挪威人罗阿尔德·阿蒙森率领着另外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两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都想争取“国家荣誉”。结果,阿蒙森队于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队则晚了一个多月。不幸的是,返程途中,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斯科特队供给不足,最终长眠于皑皑冰雪中。死亡在即,他在给妻子的信中没有丝毫悲哀绝望的情意,表现出敢于为人类献身的英雄精神、對事业的执着,和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

[素材运用]

从《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中的斯科特,到敢于去荒原探险、勘察的杨柳松,这些人无一不是忍受“艰辛”与“孤独”的勇者。就算失败,这种勇往直前、求知的精神依然彪炳史册。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探险的时代”,事实上,人生就是一场一生的探险,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探险家,我们终将不断成长,就像穿越荒原一样,不断磨砺,不断自省,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适用话题]担当;拥有与失去;做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羌塘荒原探险
一场关于书的探险
羌塘:大美圣境
荒原童话
去探险
羌塘禁区
在荒原上
合一打造《七十七天》
跟踪导练(四)6
第一次探险
致冬末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