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童年》中平民百姓苦难

2019-11-15 02:39杨建昌
北方文学 2019年30期
关键词:苦难童年高尔基

杨建昌

摘要:《童年》是高尔基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和《在人间》、《我的大学》属于同一系列,也被称为是高尔基三部曲。其中在《童年》中详细描述了十九世纪末俄罗斯平民的苦难生活。本文主要从《童年》的创作背景和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写作特点、现实意义等方面对作品中所反映的平民百姓的苦难进行剖析。

关键词:高尔基;童年;平民;苦难

《童年》的作者是马克西姆·高尔基,是前苏联著名作家,他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他在世界文学领域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小市民》,长篇小说《母亲》,还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他最杰出的代表作是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由高尔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原型进行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童年》,主人公是一名叫作阿廖沙的男孩,描述的是主人公从三岁到十岁的生活经历,深刻描述分析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平民生活中的苦难,再现了这一时期平民艰难生活。同时在描述过程中融入了高尔基自身关于人生的见解及苦难感悟,对于广大读者能够产生精神上的鼓励。

一、《童年》的寫作背景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诺夫哥罗德,当时正处于沙皇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苦难沉重的生活。高尔基对此深有体会,他从小就命途多舛,父亲是一位木工,在他4岁去世了,高尔基跟随母亲寄居在外祖父的家中,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长大后,高尔基做过鞋店的鞋童、给富农干过重活、在轮船厨房洗过碗,之后还做过铁路工人、园丁以及看门人等,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饱尝人生苦难。但是在生活中的经历的苦难都没有对高尔基成长造成太大影响,没有让高尔基变成悲观及消沉,而是给他产生了努力奋斗的动力。高尔基一生保持着勤奋好学、坚持创作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对于优秀文学作品他总是如饥似渴的阅读学习,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文学革命之路。他与列宁一直保持着伟大的友谊,也经常会向列宁讲述自己童年的生活。在《童年》自传体小说创作中,主人公就是在自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人物形象。在当时封建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生活非常艰苦,高尔基在此背景下描述了主人公阿廖沙等人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下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描述了人们战胜苦难的方法,从而最终走向革命繁荣的艰辛过程。

二、《童年》的写作特点

《童年》基于儿童视角,同时和成人视角结合,叙事出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对于主人公父亲死亡的描述,“难看的呲着牙吓唬我”等一些模仿儿童口气的描述语句,提升了整个故事讲述的趣味性,基于儿童视角进行联想实现场景再现。基于成人视角的描述分析,则实现了对日常生活的深层次感悟,深化文章主题,让整篇文章生动又形象。

三、《童年》中的平民人物形象塑造

(一)阿廖沙的人物形象分析

阿廖沙一生命运坎坷,四岁丧父,和母亲在外祖父家生活的时候,没有父爱和母爱,长期生活在丑恶的恶劣环境中,但是在这一环境中依旧有善良正直的人,这些人良好的言行举止及积极生活态度,对于阿廖沙一生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让他就算是生活在苦难的生活中依旧始终坚持追求光明和美好。其中对他产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外祖母,外祖母总是给他讲述不同的故事,有民间传说,有童话故事,这些均为阿廖沙后期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外祖母的人物形象塑造

阿廖沙的母亲在父亲去世之后就改嫁给了别人,可是那个男人不仅是个赌徒,还是个酒鬼,对阿廖沙的母亲非常不好,经常对她又打又骂。生活的贫困、磨难和不幸吞噬着这个女人,慢慢的使她变得冷漠而又麻木,因此,她对阿廖沙并没有尽到作为母亲应该尽的责任。可以说,童年的阿廖沙所有感受到的爱和关怀都是从他的祖母那里得来的。外祖母非常的疼爱这个没有母爱的小外孙,她每天晚上都会抱着阿廖沙,给他唱歌、讲故事哄他睡觉,为阿廖沙对文学的喜爱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外祖母对阿廖沙的影响不止于此。

阿廖沙的祖母身份低微,也是出身于贫苦家庭,是一个女仆的女儿。他的祖母在小的时候是靠乞讨为生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一些技艺帮助母亲养家糊口,并且由于手法巧妙,做法精湛而获得了全城人的称赞。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阿廖沙的外祖母是一个踏实勤奋、有志气、善良孝顺的女性。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女性,在黑暗、腐朽的沙皇专制下,想要获得幸福和安乐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悲惨的命运始终笼罩着她。她结婚之后,所嫁的那个男人性格非常的暴躁,经常毒打她,她的两个儿子在长大后也变得狠毒而又贪婪,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他们不仅曾经对在父亲染坊里工作的年轻帮工进行残酷的折磨,最后导致其死亡,还为了争夺家产对于自己的父亲也能够狠心的攻打和毒害,使他们的父亲身染重病,最后也将染坊毁于一旦。这不仅是对两个封建制度下两个平民逆子的丑恶行径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同时从客观上来说也反映了无数个封建沙皇统治下平民百姓家庭中存在的尖锐的矛盾。

可是生活中的这些苦难并没有使外祖母怨天尤人、甚至心生绝望,她仍然虔诚的信奉上帝,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持着善良和忠厚的态度,对丈夫的行为也能做到容忍和体谅,在火灾发生的时候能够镇定自若的指挥,她心甘情愿、乐观的把生活抛给她的所有负担和磨难都肩负起来。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塑造了一位具有特定的时代特征的,身处逆境却仍然坚强乐观的劳动妇女的美好形象,同时这也是千千万万、无数个平民百姓中美好女性形象的缩影。正是在她的影响下,阿廖沙才能够成长成为一个善良、正直、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三)外祖父的人物形象塑造

高尔基的外祖父是其外祖母悲惨命运的主要施加者。在对他的形象刻画中,他干瘦又矮小,给人一种讨人厌的感觉。并且他对妻子经常无缘无故的进行打骂,有时候只是鸡毛蒜皮的事他就大动肝火。他对在他染坊里工作的工人也是非常的残忍粗暴,对他们进行各种方式的虐待,把给他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的格里戈赶出了家门。他甚至还偷偷地向处于贫穷、困苦的边缘的农民发放高利贷,并且还让自己手下的小工匠去进行偷窃行为。小说中一系列关于他的种种行为的描写,生动而又形象的刻画出了一个暴虐、自私、贪婪的封建统治下的小市民的丑陋形象。不过,他的外祖父也并不是完全泯灭了人性的人,比如说又一次他把阿廖沙打昏了之后,他也曾经有过后悔的心情,甚至还向阿廖沙道了歉,从这些偶尔的人性的光芒的闪现中,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真实和具有普遍代表意义。

四、总结语

《童年》作为一部具有独特特点的自传体小说,对阿廖沙的成长历程和生活遭遇进行了叙述和描写,文中处处体现了作者的爱憎立场,同时也对沙皇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德国平民百姓的苦难生活有着充分、细致的体现,对人性中真善美的颂扬和对社会中一些人丑恶嘴脸的刻画和抨击使这部作品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以及深刻的思想内容被称为苏俄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对苏俄文学,乃至世界的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是文学史上不朽的华章。

参考文献:

[1]龚海龙.品读《童年》解析其中的苦与乐[J].语文建设,2013(36).

[2]王丽华.高尔基《童年》笔下底层人们的生存和人性写真分析[J].语文建设,2015(21).

[3]龚海龙.品读《童年》解析其中的苦与乐[J].语文建设,2013(36).

猜你喜欢
苦难童年高尔基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意识
历史齿轮上的累累伤痕
从蒙克看向朱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