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5 04:43高静齐景伟张玉斯日古楞曹琪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微课

高静 齐景伟 张玉 斯日古楞 曹琪娜

摘要: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已成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契机。文章从动物科学专业教学特点及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地方性高校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必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微课;动物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190-03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高校教学方式的转变,从20世纪90年代的幻灯机辅助教学,到21世纪初通用的多媒体教学,再到现在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学。动物科学专业属于形态学科,大部分课程的讲授需要较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的展示,种种教学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微课”引入动物科学专业的日常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008年,微课(Micro-lecture)理念首次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明确提出[1],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资源,通常以内容简短、结构完整的5—10min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由于其将学科知识碎片化,能够使学习者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思考,既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因此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目前对微课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信息技术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一、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动物科学专业中如家畜解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大部分重要的专业课程都属于形态学科,形象性强,需要借助直观的照片、视频等来获取专业知识[2]。动物科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中应当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然而目前通用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在PPT制作中加入文字、图片、动画乃至视频,从而使教学效果更为直观,但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授为主,能展示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性的内容少之又少,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这就造成了基础差的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低、注意力难以集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生产中。这也是导致目前普遍存在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问题的原因之一。只有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的限制、动物科学专业畜牧场防疫严格的特点等诸多因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较为缺乏。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产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短板。

二、高校课堂教学引进“微课”的必要性

1.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化教育,在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知识改变命运”的至理名言已不再适应当今的就业形势。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地方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基础往往较差,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大学生从小过惯了舒适优越的生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随着大学学习价值的不断降低,学习魅力逐渐减弱,许多大学生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充满迷茫,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厌学情绪,学习马虎,得过且过。很多大学生宁愿在宿舍睡觉,都不愿到课堂学习,逃课现象越来越普遍,有的学生虽然按时上课,但却处于无书、无笔、无脑的“三无”状态。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有调查显示,75.64%的学生表示,教师的授课水平、授课方式等問题是他们逃学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如何改革传统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

2.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形式,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课堂教学上一味重视对知识点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启发,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地接受体,知识的传授变成了单纯的记忆,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被逐渐消磨殆尽,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没有被充分挖掘,只会机械地接受现成的东西,这与目前高等教育提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教育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

3.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1)教学手段先进,打破课堂的时间、空间限制。微课通常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完整的、系统性的讲解的一段5—10分钟的微视频,是数字化、可视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完成微课制作后,利用网络技术,将视频上传到微课平台或直接发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或手机APP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视频,学习该知识点,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真正实现了“泛在学习”。而且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既可以把微课视频作为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的手段,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课后复习。微课的使用,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对时间、地点的限制。作为网络一代的“90后”大学生有着超强接触新事物的能力,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微课作为一种可视化、情景化的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能够更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2)教学资源数字化,以学习者为中心。微课通过简短的微视频将重要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分成不同的单元模块,很好地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微视频,它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于网络和硬盘中,具有保存方便、传播途径广、便于观看的特点。既有利于学习者观看和获取学习资源,也有利于施教者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在讲授和灌输知识,学生很少有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较大。而微课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一短板。首先,它可以在播放过程中随时暂停或重复播放,有效减轻了学生在传统课堂中遗漏教学内容的压力。其次,微课多为5—10分钟的微视频,这有利于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符合大部分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第三,微课利用数字化新媒体的优势,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传统课堂教学,教师面向所有学生授课,对知识点讲授的难度、深度都是一致的,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微课的引入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难度和深度的知识点、不同风格的讲授方式。此外,微课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其自学能力。微课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推进者和指导者,学生由传统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4]。(3)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制作的微课,包含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5]。微课的引入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既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自己的微课,从中查找自己讲课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方式;还可以通过观看其他教师的微课,取长补短,通过不断地完善补充,总结授课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微课的制作

1.微课的设计。微课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还可以是录音、PPT、文本等形式,也包括学习清单和学习活动的安排[6]。在课题的选取上,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课程的重点,了解学生的学情,充分挖掘教学难点,以及师生互动的趣点,或者最新的学科前沿。制作微课时,要构建完整精练的教学过程。首先,切入课题要迅速,力求途径新颖,通常采用问题引入、已有知识引入、生活现象引入、设置悬念或直接开门见山等方式进入课题。其次,讲授线索要鲜明,尽量只采用一条线索贯穿课程始终。讲授时还要注意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微课的讲授内容。最后,结尾要快捷,微课结束时应做一个简洁扼要的总结,概括要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2.微课的制作。(1)PPT的制作:简洁生动,视觉美感。微课中PPT的设计,文字要简洁明了,避免大段文字出现,也不宜过多使用超链接。通常建议画面的一侧播放视频或图片,另一侧辅以简短的关键词即可。在对PPT进行讲解时,可以用鼠标指示,但晃动不宜过多,移动速度也不宜过快。(2)视频的拍摄:画质清晰,身临其境。微课视频一般在5—10分钟左右,在录制视频时,周围环境要安静,布置要简单整洁,光线不宜过亮或过暗。摄像采用近景或中景,摄像机镜头高度一般可略低于教师的视线,这样可以使教师的形象显得谦和[7]。为使学习者在观看视频时有面对面的感受,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应该目视摄像头。拍摄时最好使用三角支架,以保证画面清晰稳定,后期剪辑应连贯流畅,对于微课中的重点内容或语言不容易表达清楚的部分,可以采用字幕来进行补充,但无需将所有台词都做成字幕,这样会加重学习者的视觉认知负担。(3)教师的仪表:着装适宜,形体稳重。在录制微课视频时,教师着装要得体,不能穿花格或条纹衣服,颜色不宜太浅或太深,也不宜与背景颜色相近,否则录制出来的效果会有炫动模糊的感觉。讲课时,身体应保持在画面的中间,身形要保持稳定,尽量减少走动和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表情要自然,切忌目光飘忽不定。

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随着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新趋势,微课势必与QQ、微信一樣,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给予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作为传统课堂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既可进行课前预习,又能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还能够梳理和巩固已学知识。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相信随着微课数量的增加和微课网络平台应用功能的日趋完善,人们利用微课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参考文献:

[1]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13.

[2]刘淑芹,马吉飞.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10(4):96-97.

[3]夏昱.大学生逃学: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08(9):57-58.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5]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3-14.

[6]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0-12.

[7]寻尚同,孔大军.基于视觉文化思考的医学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36(4):278-280.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