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019-11-15 04:45管斌
科技资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管斌

摘  要:高职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关键构成,对于培养现代化职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高职思政教育是为学生提供正确思想引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地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设者,因此必须探寻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基于这一背景,该文立足于高职思政教育的实际,探寻推进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为新時期高职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  思政教育  工匠精神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219-02

高职思政教育是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引导、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阵地,也是保障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渠道。工匠精神是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优秀传统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重要支撑。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的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关注似乎有所下降,然而,工匠精神却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关键精神,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强大动力。基于此,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场所,必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与重要价值,把握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夯实学生的职业应用技能,激励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1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重要价值,明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专注于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探寻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融合,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升级,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重要价值,明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专注于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探寻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融合,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升级,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1.1 推动高职思政教育职能的转变与创新

分析当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不难发现,高职思政教育更多关注于思想道德理论及素养培养之上,范围较为广泛,缺乏系统的针对性,尤其是忽略了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忽略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得高职思政教育难以发挥其针对性与引导作用。同时,受限于固定的课时安排与课程资源,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比,处于一定的“边缘化”地位,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往往缺乏创新,思政教师多采用普通标准化的理论模板开展教学,忽略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使得高职思政教育难以发挥其特定职能。一般来说,高职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阶段集中在入学初始阶段,此时其正处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的时期,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面临着急剧的变化,因此这也是落实思政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时期。高职思政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一关键时期,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去,使得学生形成对于工匠精神的强烈共鸣,并以端正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探索中去,这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综合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必须推动思政教育职能的转变与创新,强化其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作用,使得其成为新时期推广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

1.2 强化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强化思政教育实效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因此实践应当是其关注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在实现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更应当强化实践的导向作用。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均与校外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合作联系,但是这其联系往往集中于专业性的业务实习与就业等。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当积极与校外企业开展沟通,在合作内容中增设工匠精神教育板块,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感受优秀匠人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伟大精神,在实地体验中形成对于工匠精神的情感共鸣,并将其内化为指导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

1.3 构建高职思政教育话语权

新时期的思政教育必须与时代大势结合起来,推广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也要立足于信息时代的基本背景。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各类传媒信息渗透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多样化的信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量的信息资源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分辨信息,会对于其思想政治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这也阻碍了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影响了高职思政教育主旋律的话语权。这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认识到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最大化发挥信息技术的基本优势,使其成为构建高职思政教育话语权的重要动力。高职思政教师要成为信息技术的“体验者”与“思考者”,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快、内容多的优势,渗透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引入多媒体等信息资源,通过视频、图片信息展示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弘扬工匠精神的实例,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同时,要打破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变革教学中晦涩难懂的板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以创新化的视野理解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在课堂之外,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创设师生交流的有效途径,将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1.4 营造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良好氛围

思政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而应当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因此,要想推动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就必须创设一个优质的教育氛围,使得这一培养目标赢得广大师生的共识。良好的氛围涵盖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如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就业环境等,均可以成为思政教育发展的阵地目标。高职思政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学生,但是从实践上来看,很难实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出淤泥而不染”,但是一个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却能从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养。高职院校要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利用好校内各类资源,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例如,可以在校园宣传栏中设置系列主题宣传内容,展示我国各行业工匠精神典型人物的事迹,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如工匠精神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积极引入校外的教学资源,邀请业内的优秀工匠以讲座、座谈会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形成榜样带头作用。

2  结语

在2016年的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了“工匠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为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引导。高职思政教育作为保障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阵地,必须探寻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将高职院校培养新时期现代化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自觉以工匠精神为个人发展的强大引导,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 钱海军.高职思政教育的“微”生活逻辑:微文化育人[J]. 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2):71-76.

[2] 张坤晶.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0):78-80.

[3] 余敬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8):53-55.

[4] 刘兴.“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1):103-104.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