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制造者》中的科技伦理解读

2019-11-16 06:52董晶晶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生态伦理

基金项目: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美国“X一代后现代主义作家理查德·鲍尔斯小说研究”,课题编号:13YJC752023。

摘  要: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伦理问题也随之出现,许多作品立足于科技发展下人类的生存状态,探究科技时代下伦理的困境。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理查德.鲍尔斯的代表作《回声制造者》便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之一。本文将从生态伦理,医学伦理,网络伦理三个方面对此小说进行解读。

关键词:《回声制造者》;生态伦理;医学伦理;网络伦理

作者简介:董晶晶(1994-),女,安徽宿州人,辽宁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02

《回声制造者》是美国当代小说家理查德.鲍尔斯的代表作之一,该书荣获了2006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书中涉及许多关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生态学的专业知识,作者从这些科学知识中探索出其对当代伦理及人类生存状况的影响。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回声制造者》的科技伦理问题。

一、环境保护及生态伦理

《回声制造者》是一部优秀的生态小说,它以人类的近亲-沙丘鹤的迁徙及命运,呈现出自然与人之间神秘的关系。沙丘鹤的自然迁徙是本文的主线之一,这些鹤是真实记忆的唯一拥有者,他们跨过时间的洪流,在悠长的历史中在回环往复,不断移动,制造出大自然的回响,这种亘古的回响体现了大自然的永恒与强大,体现出人类仅仅是大自然的沧海一粟,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将自己放回“地球共同体”中。

另外,书中的沙丘鹤是人类掠夺和操控自然的象征,也是人与自然对立的体现。文中关于对是否对沙丘鹤观赏区进行开发的辩论,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和分裂。

自然资源保护者——也是鲍尔斯生态观的代言人们,主张对沙丘鹤观赏区进行保护,不能因为人类的一己私利将沙丘鹤赖以生存的家园毁灭,应该保护这个“已濒临崩溃的生物社会”。(理查德·鲍维尔斯 401)过度的消耗自然,人类社会也不能长久。

而开发商们则奉行“人类中心论”,认为“保护自然的全部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欣赏”。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短视”的最佳体现。但可悲的是,这种论调现在大肆横行,受到人们的盲目认同,结果自然是以自然资源保护者的失败而告终。当然这也是自然“暂时性”的失败。毕竟横亘于时间长河中屹立不倒的永远是自然,而人类只能像患了双重综合征的病人一样,将自己置于痛苦的深渊之中。

如同其他生态学家一样,鲍尔斯对自然,对人类有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作品中仍透露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关系的期待与渴望。于是在小说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丹尼尔虽然辞去了在鹤类避难所的工作,却在地球上的另一个地方继续践行他的生态理论,保护自然环境,卡琳因为丹尼尔的言传身教和在听证会上受到的启示,放弃了回到苏德兰市的机会,选择继续留在鹤类避难所工作,希望把丹尼尔的工作继续下去,把自然环境保护者的理念传承下去。而我们的主角马克,也在病情渐渐好转之后,开始接触一些生态小说,并且能够清楚地认识到 沙丘鹤及大自然是人类的亲属。

在故事的最后,主角们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已然建立,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已然打破,关爱自然的人文情怀与自身的血脉融为一体,这种情怀一定会唤醒更多的生态良知。就像马克跟姐姐说的:“美国的大荒原,浅水河流,他们最近的亲属还有那些正在盘旋的鸟儿,无论你怎么看这一切,它们都一样好,在有些日子里更好一点”(理查德·鲍维尔斯 518)。

二、职业道德及医学伦理

在《回声制造者》中,备受推崇的认知神经学家杰拉德·韦博遭到了医学伦理的困境。

在他的研究中,他违背了自己的良知和职业道德,将病人当做冰冷冷的工具和金钱符号,而不是以医生的同理心和专业性去改善和治疗病症。他侵犯病人隐私,将病人病症重构成一种趣闻轶事,而不是客观陈述事实。

韦博医生治病动机不端,答应治疗马克是因为名利的引诱,而不是出自治病救人的医生天职,在治疗过程中也忽视卡琳与马克对病情的陈述,对病情束手无策时,抛下一个认知行为治疗法便匆匆离开。

后来,他被公众谴责为“神经学方面的机会主义者;侵犯隐私,不务正业的剥削者。”(理查德·鲍维尔斯 317)“冷漠,信奉功能论的机会主义者。对人根本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只有理论。”(理查德·鲍维尔斯 384)经历过一系列打击-卡琳的质疑,公众的谴责,家庭的破碎,事业的失意,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良知及伦理价值,重新正视医生的天职(唤醒病人的自愈能力),反省自己把病人病症当故事素材这一错误思想。到最后韦博“认识到他犯下了错误,希望用每一个想法将它重造。”(理查德·鲍维尔斯 523)走出医学伦理的困境,重建自身的真实。

三、大众媒体及网络伦理

(一)网络主体道德责任感的缺失

信息技术高速發展,大众媒体的作用也日益显著。信息化时代,带给人们的不止是便利,还有随之而来的网络伦理问题:网络舆论攻击和媒体造假等。

《回声制造者》中,身患双重错觉综合征的马克想要寻求自己车祸的真相,求助了电视媒体。媒体在调查真相时,“摄像机架错了位置”,当马克提出异议时,他们置之不理。原因仅仅是因为“这里的背景画面要好一些,更优美一些”(理查德·鲍维尔斯 391)。后来,媒体运用“好莱坞的做法”为马克拍了一组漂亮的“公路行走风景片”。然而这完全枉顾了当时马克开车的事实,仅仅是寻求画面的精美。

因为当今媒体行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一些新闻单位刻意以市场为主,而忽视其应担当的社会责任,片面地强调其画面的精美,迎合大众的心理,而对关乎民众利益的真相置之不顾。

真实,不但是网络媒体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得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的青睐得重要基础,网络造假问题违背了网络伦理,也违背了网络媒体人的职业素养。

(二)网络社会的自由失控-道德相对主义

因为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与相对不可控性,网络主体的个人主义膨胀,道德相对主义盛行,他们在网上进行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

《回声制造者》中,韦博医生的书籍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受到公众的抨击,他们利用网络谴责攻击着韦博医生。“他们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传递着对他的种种谴责,记录着他说的每一句话,吹毛求疵,揭露他的诈骗行为……”(理查德·鲍维尔斯 415)这样的攻击使得韦博的情绪几近崩溃,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也产生了怀疑,不得不用逃避的手段躲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网络与媒体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下,关注网络主体(个人与媒体)的道德素养建设,增强其自律性和他律性,是信息科技发展与网络伦理和谐共生的一大举措。

结语:

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科技伦理问题日益突出,科学技术能够解放人类造福众生,也能够毁灭人类,摧毁众生。《回声制造者》对科技伦理进行了反思,阐述了多种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经过对文章的解读,应该认识到在生态伦理方面,应该把握好科技与伦理之间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医学伦理方面,提高医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及伦理素养。网络伦理方面,增强网络媒体参与者的自律和他律性。

参考文献:

[1]阿尔多·李奥帕德:沙郡年记[M].孙健等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2][美].理查德·鲍尔斯:《回声制造者》[M].严忠志 欧阳亚丽译,南京:译林版社,2009.

[3]王瑾.“回声制造者”有了回声[J].译林,2007(3).

[4]刘丹.重建“真实”-《回声制造者》的后现代生态思想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14(2).

[5]薛玉鳳.鲍尔斯的生态伦理意识-200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回声制造者》评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9(1).

[6]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真实之复兴:极度现代的世界中的身体、自然和地方》[M].张妮妮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生态伦理
高校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研究
老子生态伦理的逻辑理路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广西百色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生态教育之开展
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生态叙事的生态伦理研究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鄂伦春族生态审美意识的衍生与文本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