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森创作中女性人物的变迁和女性主义的演变窥探

2019-11-16 06:52于程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莫里森女性主义

于程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校科学研究项目(17XKY028)托尼·莫里森《天堂》中的黑人女性主义研究及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19YBC00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托尼·莫里森小说研究相关阶段成果。

摘  要: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多艺术家都围绕该群体进行创作,以阐述出自身对待女性的不同看法,其中包括女作家莫里森。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莫里森的简单介绍,通过不同作品的解读,分析出莫里森创作中女性人物的变迁与女性主义的演变,以使人们能够对莫里森的作品具有更深的领悟。

关键词:莫里森;女性人物;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02

引言:

在19世纪末期,逐渐出现了女性主义这一词汇,标志着女性权益斗争的开展,很多女性参与到这一斗争当中,为自身以及广大女性同胞获取更多的权利。同时,该现象的出现,推动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从而出现了很多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对于这类文学作品来说,莫里森是较为重要的创作人之一,其创作出很多知名的女性文学作品,通过对其创作的作品进行解读,可以掌握近现代女性悲惨以及救赎的过程,为当代女性主义更好的演变奠定良好基础。

一、莫里森简介

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从上世纪中期开始,逐渐开始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并创作出很多著名的作品,如《最蓝的眼睛》、《宠儿》、《秀拉》等。对于这些作品来说,均含有真挚的情感,较为简单但蕴藏诗意。同时,在其创作的作品当中,全都含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主题:

一是黑人种族。在美国,虽然通过南北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黑人所处的地位,但大多数情况下,黑人依然是最底层的存在。而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作家,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就加入了黑人的生存境遇,从而反映出在美国霸权文化的影响下,黑人及其他民族所受到的迫害。同时,其作品还激励黑人学者们,应主动参与到改变这一问题的活动当中[1]。

二是黑人女性主义。在世界各个地区与国家当中,都存在的歧视与压迫的问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黑人女性,從性别角度来说,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从种族的角度来说,黑人的地位低于白人,因而从整体上来说,黑人女性的地位低于白人男性、女性以及黑人男性。莫里森作为黑人女作家,就利用文学创作的手段,阐述出黑人女性的悲惨历史,以对黑人女性进行鼓励,使其能够向不公平的命运进行抗争。

二、莫里森创作中女性人物的变迁和女性主义的演变

(一)深受父权主义迫害的女性

莫里森文学作品的早期,主要以批判父权主义对黑人女性的压迫与束缚为主,表达出在种族歧视背景下,女性受到性别压迫的破坏[2]。在这一阶段,较为出名的就是其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即《最蓝的眼睛》,该作品当中,主人公为惹人痛爱,又使人心疼的黑人小女孩—佩柯拉。佩柯拉不仅贫穷,而且外貌较为丑陋,其在生活当中,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歧视,乃至其母亲,也对其产生厌恶,经常对其打骂。面对这一现象,佩柯拉无法向他人求助,只能躲避现实,并向上帝进行祈祷,希望上帝能够基于其帮助,赠送其一双蓝色的眼睛,其单纯地认为,有蓝眼睛之后,就会改变人们的看法,得到他人的喜爱,同时,还会让自己的美丽,解决父母之间的矛盾。但当其梦想“实现”后,则并未达到预期的结果,不仅遭到父亲的强暴,而且自己精神失常。在该作品当中,虽然是以种族歧视为背景而创作的,但其中也涉及了父权主义思想。以父权主义为基础,通过对男主女从的藐视,反应出女性在当时所处的地位:父亲和丈夫处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只是两者的依附品,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在《秀拉》当中,则描绘出一位温柔、贤惠的女性内尔,其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丈夫,遵守女性的准则,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但其丈夫依然对其不满,最终离开了她,导致其没有了依靠,受到小镇群众的鄙夷。同时,该作品内,还描绘出另一位主人公—秀拉,其正好与内尔相反,是一个“恶女”,具有很多女性不应该有的恶习,如与其他男性有染,不尊重长辈等,即不遵守父权主义的新女性。通过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对比,不仅进一步描绘出女性所处地位的低下,而且还展示出女性应突破传统的思想[3]。

(二)勇于反抗的女性

在莫里森作品当中,还对女性勇于反抗进行了一定描绘,较为典型的就是《宠儿》,也是其巅峰的作品。在该作品当中,通过大量的篇幅,阐述出黑人女奴的悲惨遭遇。美国内战之后,虽然取消了奴隶制,但对于黑人女性来说,并未得到安抚,依然处于最底层,不仅时常受到白人的压迫,同时,还会受到黑人男性的虐待,使其对生活并不具备任何希望,只能自动灭亡。受到这一现象的影响,使得很多黑人女性的精神异常,认为弑婴的方式,能够转变自己的地位,一方面表达出其对现实的恐惧,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其无法转变现实的苦闷[4]。在《宠儿》当中,赛斯的母亲为黑人女性,其经常被保人强奸,因而生下了白人的孩子,但这些孩子生下来之后,均被其扔掉,只留下了与黑人所剩的赛斯。赛斯逃离后,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将孩子的喉咙割断。这一内容的创作,直接展示出传统黑人女性的不幸,她们利用极端的手段,与现实进行斗争:她们深爱孩子,但为了孩子不受苦难,将全部的孩子杀死;其具有母爱,但必须将母爱灭杀;通过剥夺自己身为母亲的权利,终止后代未来的悲惨遭遇。对黑人女性来说,或者代表的是苦难,而死亡则代表着新生。

(三)姐妹情谊中自助自爱的女性

在莫里森的作品当中,还存在姐妹情深的内容。其认为女性处于最底层,受到各个方面的压迫,为了更好的或者应团结到一起,通过与对方的交流与沟通,缓解自身的压抑心情,并对未来进行展望[5]。作品《秀拉》当中,莫里森就以姐妹情森为主体,对这一上述内容进行了描述。对于两位女主人公来说,生长背景略有差异,其中,秀拉作为“恶女”的典范,从小开始,一直随父母与母亲生活,而由于家庭当中缺少丈夫或父亲,且收养很多孩子,使得镇上的居民对其祖母与母亲产生歧视。而内尔作为好女性的典范,则与此完全不同,其家庭所有人员,都存在着严重的传统思想,认为传统思想非常正确,虽然古板,但较为稳定,正是这一家庭背景的存在,导致内尔生活当中循规蹈矩,认真扮演着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从这一层面来说,内尔与秀拉相差非常大,但两者却是好朋友,建立了良好的情谊,目睹了内尔的改变。内尔离开小镇之后,认清了当时的现实状况,由以往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不顾家人劝告,与秀拉建立友谊。与秀拉相比,内尔更加坚强,从而对秀拉的性格进行了引导。

对于两者的情谊来说,并不是风场顺利,没有阻碍的,依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正是这些波折的出现,使得两者情谊更加深厚,为黑人女性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两人成年之后,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行,其中,内尔遵循传统,扮演着好女性的角色,而秀拉则与此相反,特立独行,受到各方面的议论,由于两者生活上存在差异,引发了一定隔阂[6]。内尔回到小镇后,与黑人男性结婚,并生下孩子;秀拉独来独往,寻找自我,打破传统准则,独自漂泊十余年。最终受到与秀拉情谊的牵引,最终回到小镇,返回到内尔的身边,但由于秀拉与白人相爱,成为了“恶女”,被当地人所排斥。最后,在秀拉死亡之后,向内尔的心中注入了全新的气息,终于唤醒了内尔的意识,开始打破传统的束缚,逐渐开始自我重建,

总结:

综上所述,莫里森作为黑人女作家,每一个作品当中,均体现着一定的女性主义,通过对这些女性主义的阐述,表达出其对黑人女性所遭受歧视、压迫的不满,并鼓励黑人女性向命运进行斗争,促进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转变自己的命运,使自己脱离当前水深火热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韩鑫鑫.托尼莫里森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以《秀拉》中的女主人公角色为例[J].海外英语,2017,12(16):197-198.

[2]张倩.简述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特色--以《最蓝的眼睛》《宠儿》《秀拉》为例[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06(13):10-10.

[3]邵华妮[1].《宠儿》女性主义特征解读[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21):250.

[4]赵君胜,张凡.基于美国文学课程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以托妮·莫里森作品为例[J].林区教学,2018,08(11):59.

[5]李疏桐.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创作——以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06):82-86.

[6]喻红.消费主义视域下黑人女性的异化和解放——以托尼·莫里森为例[J].昭通学院学报,2017,08(04):29.

猜你喜欢
莫里森女性主义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试论托尼·莫里森《家》的文化书写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