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党”恶意刷单的道德和规则追问

2019-11-17 03:28
民主与法制 2019年43期
关键词:刷单保证金羊毛

近期,一起网购恶意刷单事件,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农民在天猫电商平台开设了一家销售自产水果的网店,因操作失误,不小心将“26元4500克”的橘子销售价写成了“26元4500斤”。一名网络大V发现这一漏洞后,迅速发动粉丝集中下单,先后有两万多人扑入疯狂抢购的行列,总金额高达700万元。因难以兑现,商家在网上苦苦哀求下单者取消订单,但仍有半数左右的买家置之不理,最终,这些俗称“羊毛党”的恶意刷单者利用电商平台的投诉机制,每单拿到了数百元违约金,直至卖家的10万元开店保证金被扣光。而卖家在损失了30万元后,也被电商平台纳入“监管”,被迫含泪关店。

此事曝光之后,网店在各方协助下得以重开,发动网友恶意刷单的大V也被封号。

以网店为生的弱势农民,居然被“羊毛党”逼上关店的绝路,令人同情,亦令人气愤。在网络购物中,“羊毛党”原来只是指善于利用商家销售优惠的消费者群体,通过网店商家发放的限量优惠券等等,以“薅羊毛”的方式低价购物,赚点小实惠,原本无可厚非,一些商家借此积攒人气,也属各取所需。然而,明知商店标价失误,仍然以恶意刷单的方式博取违约金,“薅羊毛”把网店薅到关门,显然已非正常的消费行为,而是异化为集群式的投机行动。其背后折射的,正是消费道德集体沦丧的悲哀。

值得警惕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羊毛党”恶意“薅羊毛”已非个案。有媒体调查显示,网络“羊毛党”已发展成一种黑色产业。一些职业“羊毛党”组织分工明确,参与者众多,能量令人咋舌。据知情人披露,一些职业“羊毛党”自称“项目组”,找到商家优惠活动的漏洞后,即利用技术开发专门针对该“项目”的脚本程序,然后使用成千上万个账号,一拥而上“薅羊毛”。

“羊毛党”如此猖獗,理当受到社会谴责,相关执法部门对于其中涉及的违法问题,也应当大力调查追究,绝不能养虎为患,毒害网购环境。更需要反思的是,“羊毛党”恶意刷单现象的出现,固然出于非法利益的诱惑,但相关电商平台因规则漏洞而导致的保护商家不力,乃至“助纣为虐”,同样不容忽视。

以近期发生的“薅羊毛”导致网店关门为例,4500斤橘子卖价26元,显然不合常理,只要稍有常识即可判断是店家的标注错误。“羊毛党”利用商家的明显失误,乘人之危、恶意下单,达成显失公平的交易。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这样的合同交易属于可撤销情形,商家完全可以通过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行使撤销权,维护自身权益。但问题在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不仅耗时漫长,而且成本不菲,一般的网络小店难以承受。而且,即便官司胜诉,要想从成千上万名“羊毛党”腰包中追回损失,也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因而,遏制“羊毛党”恶意刷单行为、保护受害商家的最为经济、可行的方法,应当是由电商平台承担起监管责任,制订公平的交易规则,以有效遏制恶意交易等行为。

以本案为例,尽管电商平台声称发现异常情况后,已第一时间将涉事商家“保护”起来,受害网店事后也在各方协助下得以重开,但卖家保证金损失殆尽,已是难以挽回的事实。电商平台设置的卖家保证金制度,本意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最终却成为“羊毛党”借机牟取非法利益的工具,不能不令人深思。倘若电商平台不借此改进其中的规则漏洞,那么类似的恶意“薅羊毛”行为,难免再度上演,而其他商家,也随时可能遭遇同样的命运。具体而言,不妨在保证金制度中增设延迟支付赔偿的控制机制,以防止“羊毛党”利用时间差骗取违约金。再比如,对于恶意“薅羊毛”的交易者,应当将其纳入诚信失分名单,实施应有的约束。

当下,电商平台群雄并起,竞争激烈,为了吸引消费者,各个电商平台都在努力为消费者营造更好的消费体验。但需要注意的是,诚实守信不仅是对商家的要求,也是对消费者的要求。

电商平台所制订的交易规则,应当公平保护买卖双方,而非盲目地偏向任何一方。对于遭遇恶意“薅羊毛”等行为伤害的弱势商家,更应履行其平台责任,理直气壮地加以保护。如此,网购环境才能真正走向多方共赢的良性之治。

猜你喜欢
刷单保证金羊毛
国际羊毛局2021/22秋冬羊毛趋势预测
薅羊毛是一种享受
Golden fleecers
摸羊毛
网络刷单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
网络欺诈行为分析与应对
安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可差异化缴存
“刷单”行为的举证责任在辩方
美国保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电商平台刷单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