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新闻叙事:与时间做游戏

2019-11-17 14:19管佳莹
新闻前哨 2019年8期
关键词:虚构性叙事文罗生门

◎管佳莹 陈 衢 袁 莹

新闻报道是非虚构性叙事,以新近发生的事件为素材或由头进行真实叙事。时间是叙事的第一要素。法国文学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这样写到:“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这种双重性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现为另一种时间。”所以说,对事件时间的重新安排,使之成为作品中的叙事时间,是叙事存在的基础,叙述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现实中单向的不可逆时间变为叙事中多维的和可逆的时间。因此热奈特说,叙事事实上是叙述者与时间进行游戏。

叙述者对叙事时间的处理方式主要有预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在文学、戏剧、电影等虚构性叙事中,作家、编剧、导演们将这些叙事技巧不断发展、变化、创新,让其日臻炉火纯青;新闻报道囿于题材的局限性,其叙事技巧很长时间里都落后于文学、戏剧、电影等虚构性叙事,但是随着新闻从业者对这种非虚构叙事的特性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挖掘和研究,新闻叙事因其开放性、连续性等特点,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叙事风格和叙事习惯。

一、顺序+倒叙隐然成为事件新闻报道叙事习惯

巴黎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地标性建筑——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屋顶上冒出火焰和烟雾,火势发展很快,7点53分,巴黎圣母院中部的尖塔倒塌。

这起事件震惊世界,很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每一家媒体介入报道的时间点先后不同,但无论从哪个时间点介入,媒体无一例外都是从介入点的最新情况开场,按照时间递进的顺序,介绍灭火救援的进展,然后再倒叙火灾最初发生的状况、目击者亲眼所见、稍早前的灭火救援情况、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异常细节、火灾发生前的巴黎圣母院等等。4月16日上午10点,巴黎消防部门发布消息称,大火已全部被扑灭,巴黎圣母院火灾已转入事故原因调查和灾后重建阶段,媒体虽然减少了报道频次,但追踪仍然在持续,顺序+倒叙的叙事模式仍然在延续,随着时间的流逝,倒叙的时长被不断地压缩,逐渐变为几句话、几张照片、一个短视频的闪回。顺序+倒叙为何逐渐成为事件新闻报道叙事习惯?主要原因有:

1.事件新闻属非虚构性叙事。非虚构性叙事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故事发生、发展的不可预测性,故事结局的不确定性。这份不可预测+不确定性使叙事者极难抓住事件的发生,所以叙事时的倒叙成为必然;同时这份不可预测+不确定性使故事的高潮变得如此不可捉摸,媒体人的每一次介入,直面事件的最新进展,都渴望着自己的顺叙正在记录故事的高潮,这就是事件新闻叙事的最大魅力。

2.叙事文本各自独立。像巴黎圣母院火灾这类重大事件,叙事文本成千上万,不同的叙述者用不同的语言、通过不同的媒介、用不同的方式讲着大同小异的故事,叙事文本各自独立,虽然叙事起始时间在火灾发生后,但每一个独立的文本都有义务给叙述接受者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因此顺序+倒叙的叙事模式逐渐发展成习惯。

二、插叙逐渐成为事件新闻报道叙事风格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烘托主题、刻画人物、渲染气氛等,暂时中断中心事件叙述,插入一段相关叙事。插叙与中心事件不存在时间或因果的关系,它的功能主要是拓展叙事文本的意义。近年来,插叙在电影中越来越少被使用,当下崇尚的是精准叙事:没有一个镜头是浪费的,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与电影恰恰相反,插叙这种叙事手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不断地被挖掘、拓展。

2019年4月11日,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后,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几乎所有媒体都参与到这场叙事狂欢中,我们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评论员、点评嘉宾、相关专家等。他们跟事件没有关系,把他们的环节拿掉,丝毫不影响事件本身的进展,丝毫不影响读者对事件的认知,但是我们发现,他们的身影越来越活跃、叙事权重越来越大。他们跳出事件本身,夹叙夹议,告诉我们相关的例证、昭示的问题、可能的走向、如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等,发展成部分读者对他们的关注甚至超过了事件本身。

为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电视新闻接受情境与看电影、读小说不同,看电影、读小说时叙事接受者专注度较高,这样的情境有利于叙事接受者自行领悟电影、小说的意义,但是人们在接受电视新闻时,通常不够专注,因此叙述者就运用插叙的手法,将意义直接宣之于口,便于叙事接受者对意义的理解。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弹幕、call-in、即时留言等新型插叙方式不断涌现,极大改变了叙事文本的表现方式、接受方式,有些插叙本身甚至具有较高的叙事价值,成为中心叙事之外的支线叙事。

三、交叉蒙太奇式叙事使事件新闻报道演变为“罗生门”

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1950年上映)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它围绕一个被剑杀死的武士展开,他是怎么死的?强盗、武士妻子、被武士附身的女巫、路过的樵夫分别讲了一个故事,本来,四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讲一个故事,应该能最大限度地还原事件的真相,但是涉事的四个人却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隐瞒了对自己不利的部分,或者说构筑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潜意识里自己想要的)事件叙述,四个人的叙述相互交叉,非但没有让事实更清楚,反而使事件真相扑朔迷离。《罗生门》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很高,被誉为影史上最有价值的10部电影之一。1950年之后,一些导演借鉴《罗生门》的叙事手法结构影片,如《阿婴》、《英雄》、《看不见的客人》等,向黑泽明致敬。现在,“罗生门”一词的含义也从电影中引申开来,意指各说各话,真相不明。

我们每天看新闻,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罗生门事件,而且远比电影精彩。京东CEO刘强东性侵事件从2018年绵延到2019年,至今仍众说纷纭。从2018年8月31日凌晨消息最初曝光起,围绕这一事件的报道便开启了交叉蒙太奇式叙事:从男女方各自立场出发,相关消息满天飞,吃瓜群众也因此两边倒,根据即时性消息不断变换对事实真相的判断。直到2018年12月22日凌晨(北京时间),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亨内平县检察官办公室公布刘强东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不予起诉。至此,事件告一段落。

然而,2019年4月16日,刘强东性侵事件女主角正式向明尼苏达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申请赔偿金额(不包括诉讼成本及利息)超过五万美元。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互甩证据阶段,媒体开始了新一轮的交叉蒙太奇叙事,刚刚开启一个锐角的罗生门又关闭了,事实真相到底如何?也许像《罗生门》一样,恐怕永远不会有所谓的真相,就像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性侵案和前NBA球星科比性侵案,谁能说清所谓的真相是什么?以“追求事实真相”为使命的新闻报道,为何在现实中频频遭遇“罗生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1.新闻报道是间接叙述的非虚构性叙事,当人物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隐瞒某些事实或说谎,新闻报道更多的是记录,而不能合理想象地虚构。

2.新闻报道是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公开性叙事,叙事者出于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也会有意识无意识地进行选择性叙事。

一些有识之士说:也许只有时间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诚如本文一直想表达的思想:叙事就是与时间做游戏。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叙事每时每刻都在继续,新闻报道非虚构叙事不断从小说电影戏剧等虚构叙事中汲取养分,并结合行业特点,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叙事模式。

猜你喜欢
虚构性叙事文罗生门
在相关领域吸收与剥离中自张一军——中国叙事文化学第二生长时段的学术背景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试论《殷芸小说》的内容与特色
《史记》的虚构性与传奇性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元小说叙事策略
三株 人事变动罗生门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论小说《罗生门》的叙事技巧
论诗歌叙事语符对诗歌叙事文本语义的结构主义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