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经典

2019-11-17 15:28李裴
当代贵州 2019年48期
关键词:根脉书籍人类

熟读经典,就一定要读进去,就一定要消化,转化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柢。

滋养人精神最基本的途径是读书。多读书是一个被实践证明的道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读得多中春风化雨、渐入佳境。欲吟诗者,熟读唐诗;欲悟人生,熟读经典。经典是经岁月风雨、千锤百炼、大浪淘沙,是被历史检验、世人认可而经久不衰、历久弥坚的大作——有丰富的灵魂营养,有强劲的生命动能,有宽阔的理念空间,有无尽的审美可能。

既为经典,其内核里,从理论、逻辑、理性各层面、各方面沉淀着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在与现实当下的对话——阅读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理性有序、道德价值的构建提供有益文化营养。浸润其间,我们深刻感悟,事物的传承接续是有连续性的,生长于历史的、逻辑的根脉,“凡无根之物皆为妖”——君不见:树有根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落花开。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凡无根之物皆为妖,我们做什么都要有根,根固则身稳、根正则苗红、根深则叶茂。

熟读经典,要从中感悟人之所成为“这群人”“这个人”的缘由,也就是根从哪里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文化是我们的根脉所在,守住这条根便守住了本分,守住了现在和将来。真正的经典,构成了我们的“来路”,直通着我们的“老家”,如果丢掉“大道”这个根,我们将成为无根的浮萍,数典忘宗,为人不齿!

我们熟读经典,就要明白,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做有根的人,就要读经典的书。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愈经磨砺,愈显真理的光芒。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读经典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可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沟通、与高人对话。

熟读经典,就一定要读进去,就一定要消化,转化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柢。非读无以广识,读典才能寻根。要厚植国学底蕴、融通古今文化,多读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精神境界。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在品读社会中自强,在品味历史中自立,在品鉴文化中自信,在书籍的高台上攀得更高、走得更长,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初心有根,本固行远,要在学习学习再学习中精进。有资料表明,解放后的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个人藏书近10万册。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延安时曾讲过:“韩愈说,‘人不通今古,马牛而襟裾’,所以只要是人而不愿做牛马的,就要学习。”我们学习,我们读书,熟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猜你喜欢
根脉书籍人类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追迹上古三代,往探华夏根脉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人类第一杀手
“根脉”与“归属”:做好两岸文化交流报道的根本逻辑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参加中华辞赋高级研讨班感怀
书籍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