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破难题 发展探新路

2019-11-17 18:10本刊评论员
当代贵州 2019年37期
关键词:毕节经济社会征程

本刊评论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1988年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毕节坚持开发与扶贫并举、生态恢复与建设并进、人口数量控制与素质提升并重,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的重大跨越,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重大跨越,人口实现了从控制数量为主到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跨越。

走过70年光辉历程,毕节人民绘制了一幅欣欣向荣、气势磅礴的发展画卷,镌刻着发展的艰辛,彰显着奋进的精神。

2018年7月,在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从试验区到示范区,毕节开启发展新征程。

这是攻克绝对贫困的生动实践。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试验区,乌蒙大地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贫困探索与实践。从“普遍贫困”的实际出发,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步推进,以开放促发展,以开发促发展,在区域发展中推进脱贫攻坚;从“经济落后”的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扶贫的根本途径;从“生态脆弱”的实际出发,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寓生态建设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从“人口偏多、素质偏低”的实际出发,抓住思想贫困、文化贫困的实质问题,统筹推进人口控量提质。试验区的发展成就,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探索。深化改革,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是脱贫攻坚的利器。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累计推出50余项有影响、有价值、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试验经验。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人地挂钩“金沙桃园”经验,贫困出列“五通四有”和贫困户脱贫“四有五覆盖”形象标准、精准识别“四看法”、农民讲习所等改革创新模式。各项改革的强力推进,对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是激发内生动力的精神传承。没有“精神高地”,就跳不出“经济洼地”。31年来,毕节试验区励精图治、砥砺前行,以深化改革破题,以锐意创新开路,大胆试验,扎实工作。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涌现出如文朝荣、彭文忠、喻朝芬等一批批模范人物、先进典型,成为推动毕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这是决胜同步小康的时代强音。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毕节试验区深入践行“闯出新路子、探索新经验”的“两新”使命,坚决打赢“113攻坚战”,加快建设“四个高地”,始终坚持“大党建”统领,统筹推进生产生态、生活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建设,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探新路、作示范。

感恩奋进新时代,不减豪气上征程。毕节试验区各族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开拓改革新天地、闯出开放新路子、创造发展新业绩,在新时代全面小康美丽毕节新征程中再写新篇章。

猜你喜欢
毕节经济社会征程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征程万里,初心如一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补足区域交通短板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