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发展关键词

2019-11-17 18:10整理肖大熙
当代贵州 2019年37期
关键词:毕节市毕节试验区

整理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肖大熙

毕节试验区

毕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在建立试验区之前是贵州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毕节地区生态恶化、人口众多,严重遏制了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严峻的现实,1988年6月,经贵州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试验区。

开发扶贫

毕节试验区坚持以开发扶贫工作统揽全局,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在扶贫项目安排上,优先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优先投入见效快覆盖面广的产业、优先投放到贫困少数民族村组户、优先投入解决技术物资配套、优先投放到能带动种养业发展的项目。同时,把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发展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

生态建设

毕节试验区在成立之初就把生态建设放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试验区建立以来,生态建设已成全民共识,每年冬季声势浩大的水土保持工程,毕节各地群众都自觉自愿参加。“3356工程”“长防工程”“长治工程”等生态建设骨干工程均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各小流域的山、水、林、田、路等综合治理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毕节在生态方面所取得的业绩,为全省生态建设树立了榜样。

“五子登科”

这是1987年提出的最富有成效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举措,即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种地砍树、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牧草、绿肥铺“毯子”;山下大办乡镇企业、庭院经济、多种经营抓“票子”;大田大坝改造中低产田土,兴修水利,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收“谷子”。

两新使命

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毕节试验区批示中强调:“希望毕节试验区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也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

四个高地

2016年3月25日,贵州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毕节工作情况汇报,要求毕节全力建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高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高地,对口帮扶、多党合作的高地,实干作风、奋斗精神的高地”,与时俱进打造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

113攻坚战

2017年,毕节市委二届一次全会作出坚决打赢“113攻坚战”的总体部署,明确要求全市上下聚焦“创新发展、同步小康”这一目标,坚持“大党建”这一统领,抓实“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三个重点。

精准识别“四看法”

为了将扶贫资源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变“概略瞄准”为“精确瞄准”,毕节探索出“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精准识别“四看法”,切实解决了识别和帮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这一创举,为全市准确掌握贫困人口信息进一步提供了参照,各县(区)依此建立了贫困户一户一档,构建了信息完善、运行稳定的精准扶贫信息平台,解决了“扶持谁”这个首要问题。

一市五金多套餐

在脱贫攻坚征程中,毕节通过机制创新改变扶贫方式,实施“一市五金多套餐”措施,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创新扶贫的新路子。“一市”指建立免费苗木超市;“五金”指建立大病医疗抵垫周转基金、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精准扶贫风险兜底基金、小额贷款贴息基金、壮大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多套餐”指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推出的精准扶贫多套餐。

“1+5”经济运行调度新机制

“1”即《毕节市经济运行工作调度制度》,“5”即《毕节市招商引资工作调度制度》《毕节市政府性资产与债务管理工作调度制度》《毕节市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建设工作调度制度》《毕节市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调度制度》《毕节市人民政府资金安排与投融资工作调度制度》。

四看四比四促

毕节市委二届二次全会提出,开展以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为主题的“四看四比四促”,即看状态好不好,比想干事的态度,促团结奋进;看劲头足不足,比敢干事的气魄,促拼搏创新;看作风实不实,比能干事的担当,促苦干实干;看成效好不好,比干成事的能力,促后发赶超。

“19456”工程

“1”即倒天河两岸环境整治工程;“9”即碧阳二道和碧阳大道、机场高速、小瓦路、工业大道、毕节西至同心立交连接线、滨河东路至滨河西路、百里杜鹃路、麻园路—拥军路—洪山路—洪南路、梨寨路—新双路等9条景观大道环境整治工程;“4”即毕节站、毕节东站、毕节西站、毕节北站等4个高速公路站房环境整治工程;“5”即毕节站、毕节东站、毕节西站、毕节北站及机场周边等5个门户环境整治工程;“6”即洪山路片区、碧阳湖片区、碧阳二道片区、毕节高新产业园区、职教城片区、金海湖国际内陆港开放平台等6个片区环境整治工程。

“粮改饲”改革

毕节市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开展的改革部署,重点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规模发展适应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有效解决毕节产业发展。

五城同创

为进一步提升毕节城市形象,打造“宜居毕节”,毕节市在2017年2月提出“五城同创”战略构想,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五个全面建成

全面建成乡镇卫生院(含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网络体系、全面建成乡镇卫生院(含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全面建成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全面建成医药监管平台、全面建成省市县人口健康信息基础平台。

“8+1+1”路径

“8”即8条路径突破融资瓶颈,分别是政府发债、PPP模式融资、政府购买服务、涉农资金整合、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应收账款融资;“1”即建立融资担保体系;“1”即建立地方金融控股体系。

“雁归兴毕”计划

为进一步引进毕节在外创业的优秀人才,留住人才,建设毕节,发展毕节,毕节市在2015年12月出台了《“雁归兴毕”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实施方案》,倡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方案的适时出台,吸引大批毕节在外创业人员回归,发展家乡,建设家乡。

老少共融之家

将留守儿童、流浪未成年人和空巢老人等备受社会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统一安排入住老年公寓,搭建一个老幼共享、老少共融的和谐共处平台。

猜你喜欢
毕节市毕节试验区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Physicians’ perspectives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pediatric routine care: a survey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补足区域交通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