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如何破解干群隔阂

2019-11-17 18:49■和
决策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干群隔阂基本功

■和 同

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我们的干部都应当苦练这一基本功。但是从基层工作实际来看,却时常陷入工作没少花力气但认可度不高的“效果悖论”。从根本上说,“效果悖论”背后是因为干群关系出现了隔阂。没有不合格的群众,只有不称职的干部,出现此类问题还得从干部自身查原因。基层干群隔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话语体系的隔阂。一些干部到农村只会说“官话”,不会说“土话”,不会用群众语言说话,与老百姓沟通存在障碍,更谈不上在交流的基础上凝聚人心了。

身份认知的隔阂。一些干部总是把自己当作“官”,认为群众是“民”,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和思想,没有把自己看作劳动人民的一员。须知,干部是人民公仆,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行为方式的隔阂。有群众议论干部下乡说“背着手走路的是干部”“到哪捧着个茶杯的是干部”。不少干部遇到问题条件反射似的开会、发文,与老百姓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截然不同。

思维模式的隔阂。习惯了科层制度的干部有相对固化的思维模式,而农民群众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干部到农村要学会适应农民群众,不要动辄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评价农民群众的想法。

生活方式的隔阂。有的同志到农村,与农民群众坐不到一桌,凑不到一起,做不到同住一个屋檐下,总觉得这不能吃,那不能喝,这不能坐,那不能躺。这些在无形中也加深了党群、干群间的隔阂。

消除干群隔阂,最关键的还是干部心态。干部与群众间的心门,通常只能单向打开。干部找群众比较容易,但群众找干部却比较难。破解干群隔阂,必须以群众路线为统揽,坚持和创新开展进村入户走访。

让走访成为一种常态,密切干群联系。基层干什么,要问需于群众;怎么干,要问计于群众。在走访中,要善于用“大白话”沟通。“唠家常”才能拉近干群之间心的距离,群众才更愿意和干部说真心话。交流要真正把自己摆进群众中去,真正把老百姓当作一家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必须真正树立用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理念。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尽最大可能充分发动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必须从内心认同党员领导干部也是普通群众的一员。坚持到群众中去,必须保持学生的姿态,自觉拜人民为师。

让住村成为一种习惯,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带头到村住村调研,并在住村中解决实际问题。驻村工作队队员要长期坚持住在农村,注重为群众办实事,在长期住村中赢得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鼓励普通干部自发住村。普通干部也要在住村过程中多认识农民,多了解农村,多熟悉农业,深化鱼水认识,密切干群关系,体悟为民情怀。

以群众为中心开展工作,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老百姓认可了,工作才真有成效。要真正做到以百姓心为心,遇事主动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来看待分析问题。不要怕群众提问题,要敢于直面群众提出的各类诉求,善于与不同类型的群众沟通交流,在深度互动中找到深层次问题,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举措。一些个性问题,力所能及、顺手能办、不违反原则的要及时主动解决。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政策享受等群众关注的共性问题要系统解决。用心用情用力去破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猜你喜欢
干群隔阂基本功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下乡扶贫记
“民心工程”架起干群连心桥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
联通世界里的孤独与失落:对《通天塔》现实意义的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我的“干群”相处之道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