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而取义

2019-11-17 10:21陈俊彦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舍利道义流传

陈俊彦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有不少人将“利”作为了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孔孟思想则反复强调的是“义”。“舍利取义”才是我们现代人应提倡和学习的精神品质。

何为“利”?用简单的扩词法,便是利益。其实古籍中有许多词汇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利”,比如说“富”“贵”“万钟”“厚禄”,这些都是为人所熟知的“利”的代名词。谈到“利”,人们总联想到金钱、权势之类难以简单评价好坏的东西,千万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庸仁厚的传统叫人不愿去随意评析。“利”究竟是好是坏,还得结合实际。

何为“义”?这是一个常常与“仁义、道德”相关联的字眼。“义”,即处世真理和高尚操守,可以是正义,可以是道义,总之是人内心世界存在的坚守的正确的为人之道和精神上极为崇高的行为准则。“义”是一个让人觉得正义感、自豪感十足的一个词,是受人崇敬的。

明晓了“利”和“义”,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舍利而取义”。孔夫子早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这个花花世界中金钱财富、高官厚禄、美女香车的重重诱惑,必须坚守“义”,才能抵挡住“利”的轮番轰炸。也许有人会问:“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財不也就是一种‘利吗?”对!“财”是“利”是一种。但这里所说的“舍利”是有悖于“义”的标准的“利”,应当被舍弃,而正当得利是符合“取义”的基本要求的。贤人们“舍利取义”,流传下来无数佳话;庸俗者“见利忘义”,背负无尽的骂名。现在贪官污吏在大力整治下纷纷落马,贪图利益者得以严惩,还正直道义一片青天。因此,“舍利取义”应该为人们所秉持,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内在守则。如果人人都能以“义”为重,以“利”为轻,那么“问题疫苗”“毒鸡蛋”“镉大米”等就难以再次危害人们的健康。

我们都应该坚持“舍利而取义”,让正直成为习惯,让利欲淡出视野,让这个时代拨开“利”的阴霾,充满“义”的阳光。

【作者系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二10班学生,指导老师:黄思进】

猜你喜欢
舍利道义流传
王根保藏枪
道义
高祥杰
吉光片语
迎额头崩出的字
三朝高僧传中的舍利描写
硕宝成长语录(二十一)
2013年第11期识将还军有奖征答答案
短文改错训练:Watch TV
何谓[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