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可视听化模式的实践与理论探究

2019-11-18 01:58屠兴俊黄刚
丝路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主体意识实践活动

屠兴俊 黄刚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可视听化,一方面把党团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获得更大受众群体,既发挥出主题教育活动的思想引领功能,又发挥着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并将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扩大了理想信念教育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有效增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把大学生群体从理想信念教育的客体受众位置重置到主体发起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让大学生在宣传、推广的实践活动中,牢固树立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 可视听化 实践活动 主体意识

一、理想信念教育可视听化模式介绍

(一)关于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关系着我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理想决定事业,信念指引人生高度。没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青年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事业和人生的方向,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有着直接

影响。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以青春之我奉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的崇高理想。

因此,新时代的高校应当更加深入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和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让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建设者。

(二)关于可视听化

理想信念是思想之基、精神之石。理想信念教育只有广泛融入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其“精神之钙”的功能。理想信念教育不是空中楼阁,不能脱离生活,不能“居高不下”。理想信念教育要和实践相统一,要在实践中完成。

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视听化,就是通过参与拍摄、传播、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的网络音频、视频内容,吸引更多大学生、社会人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引导大学生和广大人民群众构筑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完善健康健全的精神面貌和独立人格,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明确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在实现自身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构筑爱国主义情怀,并最终获得社会归属感。

有调查显示,组织或者参与过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占所有学生的比例90%以上。相对其他未参加过类似活动的学生,他们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认可度更高,认同感更强。与思政课程的讲解式、灌输式的教育形式相比较,可视听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更关注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主动示范,让学生在实际践行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同时也帮助和引导广大群众认同和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三)模式创新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具有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大、受众广泛等特点,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守护的重要阵地,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目前,国内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往往是半强制地要求学生关注各类微信微博公众号,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愿,使得网络平台的利用一直停留在初级、被动和主观抵制的境地。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改善教育效果,是本模式的攻克方向。

本模式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以创新的视频接力为形式,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街头采访,尤其注重对退伍老兵、离退休干部、异国久居人士等中老年人的采访,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及浓厚的感情沉淀说出的爱国言语,更具灵魂的震撼力和信念的洗礼感,并将之剪辑成视频发布网络平台,以此为视频第一棒,并向社会寻求传播接力。随后,引导广大网友、青年学生共同接力宣传,利用简单的自媒体端进行视频拍摄,录制并传播“爱国者说”视频,用一句话表达和传递爱国之情,达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目的,让广大学生和网友在传播的过程中,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思政课堂,但是理想信念教育拥有一定的实践特质,单单通过课堂教育难以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通过主题教育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理想信念的自我确立,并实现自我巩固。

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思想更为单纯,自我意识和人格正在逐渐形成,他们更加“理想主义”,更加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满足,对未来和社会都拥有更加美好的向往,也因此,他们容易建立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也更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裹挟和影响。

因此,高校必须将理想信念教育置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将教育活动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切实高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身感受,主观认同、主动接纳理想信念教育,激发理想信念教育的责任意识,唤醒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理想相统一,将个人梦想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统一。

(二)现实意义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网络媒体早已成为最为活跃的社会思潮传播工具之一。伴随着以“抖音”为代表的一批网络自媒体应用的流行,学生自主时间的碎片化程度已经越来越深。调查显示,平均日上网时间超3小时的大学生占80%左右。网络以其快速、便捷、内容丰富、题材新颖等特点,迅速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渠道,也成为学生发表观点、接收信息、感受社会思潮的平台,尤其是网络上复杂的社会思潮,有群体性、私密性、定向性、快速性、广泛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冲击和影响。

在此情况下,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实现有效、高效和实效。高校必须明确,理想信念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而是要以学生亲身力行为重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悟透,在实践中提高,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产生较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不断的实践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想信念教育可视听化的工作模式,让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加生活化、行动化,让务虚工作更加务实化。

理想信念教育可视听化的推广价值,就在于让学生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将自我意识融合到实践活动中,在自我体验中得到社会认可,在社会认可中唤醒主人翁意识,以责任意识推动自身道德水平提高,以更高的道德评判标准确立更高的精神追求,最终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思考和建议

要不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青年大学生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高校要结合新时代青年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不断解放思想,持续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路径,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深刻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意识形态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的教育,必须明确思想政治引领,提高学生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防范学生步入思想迷雾。当前社会思潮的云谲波诡,显示出当前国内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思想弱点,我们必须在激荡的社会背景下,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持续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扎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

要时刻站稳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政课堂主阵地。我们必须始终明确,思政课堂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政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与意识形态工作需求相结合,不断加强思政理论课程建设;与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与专题讲座、主题教育相结合,强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认清思政课堂的知识传授属性和价值引领属性,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牢固树立思政课堂的权威地位和主导地位,积极应对学生的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满足学生主体的成长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及时抢占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新阵地。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媒体教育平台,将线上教育和线下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广、受众多、速度快的特点,整合多方资源,不断拓宽新媒体教育渠道,打造一批知名的、主流的、具有趣味性的网络教育阵地,用青年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途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构建线上线下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的媒体工作新格局,抢占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阵地,切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不断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能够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这首先要求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成果是深入的,是广泛的。所以思政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时代特征,转换思想,创新教育方法,提炼教育内容,注重知识的内化过程,突出实践育人,让学生在实践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语言,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呈现到充实的实践活动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道理讲到学生心坎里,让学生在自主感悟中培养政治意识,在实践服务中强化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文娟.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7):39—41.

[2]张红霞,钱秋蓉.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6(06):86—93.

[3]冯刚,朱宏强.以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79—86.

[4]田霞,赵翔.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插上“微”翅膀[J].人民论坛,2018(10):126—127.

[5]胡海霞.理想信念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2):123—128.

[6]杨联星,李四维,刘建南.论微文化视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建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1):164—172.

[7]王景云.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大学文化安全的四维视域[J].湖南社会科学,2016(06):219—222.

[8]陈进华.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6(17):31—33.

[9]李四维,李学静,温健林.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机制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36(09):200—205.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主体意识实践活动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