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反思回归真实

2019-11-18 01:58李勇
丝路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琴一堂课课文

李勇

摘 要: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人类教育发展至今,面对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个性鲜明的教育对象,教学反思无论对于学生的成长,还是对于教师本人专业的成长,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级教育部门教学督查要检查教学反思,评选优秀教案要检查教学反思。然而我们撰写教学反思的意义仅在于此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每一位教师应该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化“要我反思”为“我要反思”。在此,笔者就自己多年撰写教学反思的笔记,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经验。

关键词:课堂教学 反思

一、反思课堂教学的收获

一堂成功的课总会带给自己美的享受。可能下课以后,我们还会回味课堂上学生小手林立、小眼放光的情景。可在享受的同时,我们要及时总结这堂成功的课是怎样营造出来的:是自己的教学预设到位;问题设计找准了师生的共鸣点;课前导入精彩入胜,抑或是与教学设计无关的课外因素。例如: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清除了学生的拘谨感等等。这一切,教师都应及时地记录在案,供自己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改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例:觉得自己一直都很重视课前导入,每次上新课时,都会深切地注视学生们的眼睛,只待教室鸦雀无声时,才开始自己真情的课堂导入,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设计一个可感悟的情境,或以一个精美的小故事……力求每堂课一开始就以精彩抓住学生的心。仔细翻阅自己的备课,课堂导入的那一番话,往往是十分精彩的,因为它们都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刻意的、牵强的导入是无效的,只有真切的,流畅的导入才是我追求的效果。还有,每当孩子们都安静下来时,亲切地对孩子说一声:“孩子们,咱们要开始上课了。”我个人感觉挺不错的,它几乎已成了我的教学风格。

二、反思课堂教学的不足

有人说“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注定不会十全十美。无论多么完美的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能找到一些不足和遗憾,教师要善于对这些疏漏、失误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自己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而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得到升华的。

例:课堂教学确实要“适可而止”,一个问题总是觉得学生没有回答透,没说出与自己心中一致的答案,于是无休止地问:“还有吗?”可是这些缘于学生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事实上已经是最完美的答案了,又何必强求学生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说是教参的“想法”)完全一致呢?这样的恶果就是直接导致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课堂效率低下,重点把握不到位。看来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的确应“适可而止”。

三、反思课堂小插曲的启示

课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思维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既可能上演“无法预约的精彩”,也可能发生“出乎意料的尴尬”。然而,课堂上的小插曲往往都是最能凸显教师的教学机制,如能及时反思自己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合理或不妥的处理方式。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水平都将在今后得到质的提升。

例:一节课让自己明白了,学生是如此重视老师对其课堂回答的肯定。课堂上,小琴的手似举非举,看得出她很想回答这个问题,却又有一丝担心。自己的目光扫视了教室良久,最终决定让她来回答这个问题,小琴的声音很小,表达也不甚清晰。于是就说道:“小琴的意思我听明白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小琴的回答进行了“包装”。结果获得了满堂掌声。这节课,一直默默关注着小琴,她的眼睛很有神采,告诉了我们上课的专注度。自己心想,她有可能因为这一次经历而喜欢语文了。

四、反思课堂教学的困惑

新课改发展至今,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都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践。如: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何精讲多练,营造高效课堂等等。于是课堂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也就油然而生: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优差生如何共进、教学时间怎样分配等等。一堂课结束了。我们却不能及时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不足之处的有效办法,但我们确实思考了。这时,我们不妨将自己的教学困惑记录下来。这样的反思能督促自己做教学的有心人,时时朝着解决教学困惑的方向而努力。

例:有感于贾志敏的“睡不着,就背书”和于永正课前总是要求自己一定要先熟读课文。的确,我们在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的时候,自己是否对课文熟知于胸。《两小儿辩日》是我上过很多遍的课文了,正因为如此,课堂上,就能驾轻就熟,教学起来完全游刃有余,胸有成竹,教学思路自然清晰。

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深知熟悉课文对教学的重要性,可回到现实,身为班主任的我们终日面对许多琐事,而无暇研读课文,真的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去课前搜集资料,仅凭的就是一本教参,或者是浏览网络,也仅仅是浏览,甚至没有更多时间多读几遍课文或者是写写小黑板。自己想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却或多或少受现实的一些束缚,让许多与我同一类型的教师与研究、思考、小结渐行漸远。

五、反思他人课堂教学对自己的启示

新教学观推崇每一位教师都是“专家型教师”。对于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来说,要想成为“专家”,也许不易,但成为主动学习的教师却很容易。你可能向书本学,向名师学,向身边的同事学。你可以把别人的课堂教学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做比较,发现自己成功或不足之处。别人的课堂就成了你的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你就能更加准确地矫正自己的教学方法。于是,记录他人课堂教学对自己的启示也是教学反思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

例:听了谭建雄老师执教《将相和》一课,学会了一个教学细节——在课题下板书课文出处及作者。这对小学生学习名著实在太重要了。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对课文出处及作者掌握不是太强调。但掌握名著的出处及作者其实挺重要的,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能起到铺垫作用,板书课文的作者特别是名家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其实,听别人一堂课并不一定收获全部,但一定要汲收别人某一个优点为己用,小学课堂教学事实上就是由许多普通的细节构建,重视对这些细节的运用,将受益匪浅。

六、反思个人知识性错误

俗话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因为思维定势或教学中的疏漏,我们的课堂教学偶尔会犯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或是板书出现错别字,或是把某个知识点误授给学生。发生此类情况,肯定要及时改正,通过教学反思更好地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低级错误。

例:教学生“认识分号”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原来自己对分号的用法还不甚了解。以前我是这样认为的:排比句中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分号,凡是分句句式特别严谨的,则用分号,否则用逗号。而今天才明白,事实上,分句之间如果已经用过逗号,分句之间的停顿就用分号。为了加深学生印象,我决定用一张测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不希望学生以后犯与我相同的错误。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反思都是以自己的课堂原型为基础的。教学反思应是个人灵感的迸发、智慧的整合、经验的积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撰写教学反思类化为个人的教学习惯。孔子“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为什么不能“吾日三省吾课”呢?没有教学反思,我们的教学只能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因此,我们只有在教学中时时反思、事事反思,并自觉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反思型、学习型的名师。

参考文献

[1]王恩惠.教学反思的失真及回归本真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09,(03):73—75.

[2]王映学,赵兴奎.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3):54—57.

[3]熊川武.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2,(06):5—10.

猜你喜欢
小琴一堂课课文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喝醉的证据
解释不清
我的同桌是“闪电”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怎样写好“一堂课”?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