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内6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表现

2019-11-19 02:38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离体霜霉病供试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欧亚种葡萄(Vitisvinifera)是品质优良的葡萄种类,但通常不抗真菌性病害。葡萄霜霉病病菌(Plasmoparaviticola)是危害葡萄生产的主要真菌病害,几乎遍布全世界所有的葡萄产区[1,2]。目前,尚未发现一个葡萄免疫品种、品系或类型,也没有一种农药能根除葡萄霜霉病[3]。葡萄霜霉病起源于美洲,1870年因引种抗葡萄根瘤蚜的砧木而传入法国,其后陆续传至世界各地。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可导致叶片早落。发生严重时,导致葡萄植株发育不良,对树势和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导致减产30%~50%,严重时可达80%以上[4]。

葡萄霜霉病是复侵染病害,目前主要采用农药防治方法,但农药防治不仅增加生产成本,污染环境,还会降低葡萄及其加工产品的品质,长期使用农药后还会使植株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寻找新的病害防治途径。实践证明,选育和合理推广抗药新品种是综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最有效措施[6,7]。笔者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2种方法,对6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进行了鉴定,旨在筛选出抗病性较强的葡萄品种直接用于生产栽培,或为抗病育种提供原始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所用试验材料种植于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塑料大棚内。供试品种有维多利亚、9307、粉红亚都蜜、研选5号、早紫和凤凰51号共6个,株行距为1m×2m,单臂篱架,扇型整枝。试验期间,所有品种田间管理条件相同。

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试验中所用仪器及设备主要有LRH-400-GS型人工气候箱、显微镜(16×40倍)、手持喷雾器、血球计数板、打孔器等。

1.3 试验方法

1.3.1 田间自然鉴定

试验于2014年7~9月份进行。每个品种随机选取非边缘位置且长势大致相同的植株作为病害鉴定用植株,单株小区,4次重复,以叶片为调查对象。

在发病过程中,分2次(8月29日和9月27日)对各品种的感病情况进行调查。每小区选取5~6个枝条,调查100片以上叶片。记录各小区调查的总叶片数和发病叶片数以及叶片病斑面积占总叶片面积百分率(严重度),根据Desaymard的“0~3~7~10”10级分级方法[8](见表1),统计每一级别的感病叶片数,计算各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表1 葡萄霜霉病分级标准(Desaymard分级法)

对叶片的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F测验)[9],差异显著者再进行多重比较(新复极差法),然后计算最小显著差数(LSD,P=0.01),再按感病性将供试品种依据文献[7]的方法分成3种类型:①感病性弱的品种,这一类品种的病情指数下限为最抗病品种的病情指数A,上限为A+LSD;②感病性中等的品种,包括所有介于1类和3类之间的品种;③感病性强的品种,这一类品种的病情指数上限为最感病品种的病情指数B,下限为B-LSD。

1.3.2 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

1)适宜孢子囊接种浓度的确定 将取自田间自然发病的葡萄叶片,用洁净的毛笔刷下病菌,加蒸馏水配制成孢子悬浮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配制成2×104、4×104、8×104、16×104孢子囊/mL共4种浓度的菌液备用,以蒸馏水作对照。

采摘供试植株第5或第6节位上的无病叶片,用直径1cm的打孔器将各品种的无病叶片打成叶圆片30片,叶背向上平摆于同一个底部垫有三层吸水纸的瓷盘上,重复3次,然后用手持喷雾器进行喷雾接种,接种后用塑料薄膜盖住瓷盘以保持湿度[10]。将瓷盘放置于温度为22℃、光周期为12h、光强为6000lx的人工气候箱中。9d后统计发病情况,用Desaymard的“0~3~7~10”的分级法进行分级,并计算病情指数。结果表明以8×104孢子囊/mL浓度菌液接种所引起的不同品种间病情指数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均最大,为室内接种的最佳浓度,因此室内接种的抗病性鉴定用此浓度进行。

2)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 2014年9月25日,以8×104孢子囊/mL的菌液对供试的6个品种的离体叶圆片进行喷雾接种,重复3次,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均与适宜孢子囊接种浓度筛选的完全相同,接种后9d后统计发病率和严重度并计算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自然鉴定

对供试品种植株的叶片进行田间自然鉴定,统计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2014年8月29日与9月27日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

从2014年8月29日的鉴定结果可知,霜霉病叶片发病率在19.81%~62.28%,平均36.26%。病情指数在7.75%~26.73%,平均14.46%。从发病率来看,9307、研选5号无显著差异;粉红亚都蜜、凤凰51号和早紫之间无显著差异。病情指数也是如此。对病情指数的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F=10.8246,P<0.01),并计算所得最小显著差数LSD0.01=8.26,将供试品种分为3个级别:维多利亚为高感品种,9307、研选5号为中感品种,粉红亚都蜜、凤凰51号、早紫为低感品种。

表2 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田间感病性

注:①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②表中大写字母表示1%水平上显著,小写字母表示5%水平上显著。

2014年9月27日的鉴定结果表明,叶片发病率在20.11%~56.39%,平均38.24%。维多利亚、研选5号之间无显著差异;凤凰51号、早紫之间无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在7.30%~25.88%,平均15.73%。9307、研选5号和粉红亚都蜜之间无显著差异;凤凰51号、早紫之间无显著差异。对病情指数的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F=11.9921,P<0.01),并计算所得最小显著差数LSD0.01=6.95,将供试品种分为3个级别:维多利亚为高感品种,研选5号、粉红亚都蜜、9307为中感品种,凤凰51号、早紫为低感品种。

2.2 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

表3 供试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表现

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病情指数的多重比较结果可知,维多利亚、研选5号、9307之间无显著差异;早紫和粉红亚都蜜之间无显著差异。为了将供试品种按感病性进行分级,对病情指数的鉴定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F=19.1756,P<0.01),计算所得最小显著差数LSD0.01=10.4533,然后将供试品种对霜霉病的感病性分为3个级别:凤凰51号为高感品种,维多利亚、研选5号、9307为中感品种,早紫、粉红亚都蜜为低感品种。

2.3 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的相关分析

田间自然鉴定与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的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8月29号、9月27号田间自然鉴定的病情指数与室内接种鉴定的病情指数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4和0.8110,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2种鉴定方法的结果极显著正相关。室内接种鉴定排除了气候等因素对鉴定结果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也最能说明品种间抗病性的差异[11]。故品种间抗病性的强弱以室内接种鉴定结果进行归类。

表4 田间鉴定与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的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

3 结论

在欧亚种葡萄对霜霉病抗性鉴定试验中,6个品种的叶片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病性,同一时期各品种的叶片发病情况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按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的病情指数对各品种叶片的感病性进行分类,其叶片感病性强的为凤凰51号;感病性中等的有维多利亚、研选5号和9307;感病性弱的有早紫、粉红亚都蜜。根据试验所得结果,建议将抗病力强的早紫和粉红亚都蜜品种在霜霉病发病严重的南方保护地适度推广栽培,也可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加以利用。与露地相比较,塑料大棚内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程度较轻,发病时期较晚,这表明欧亚种葡萄在南方地区宜采用保护地栽培[13]。

猜你喜欢
离体霜霉病供试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不同处方配比及提取工艺对银柴退热汤解热镇痛抗菌抗炎作用的影响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2015年版《中国药典》脑安胶囊项下阿魏酸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改进
切花月季‘雪山’的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灵魂离体
离体牙经不同方法消毒后微生物培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