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

2019-11-19 04:05余海宁杨小英
医学综述 2019年21期
关键词:缺氧性蛛网膜白质

余海宁,徐 昕,杨小英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放射科,西宁 81000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由于围生期出现窒息、缺氧等,导致新生儿脑部遭受缺血、缺氧等损害[1]。该病主要症状为惊厥、肌张力改变、意识障碍、神经反射改变等。研究表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同时也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2]。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展迅速,具有难治愈、致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存活患儿往往有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对患儿及其家属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等特点,所以诊断十分困难,另一方面该病往往合并硬膜下出血、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发症,这又加剧了准确诊断的困难程度[3]。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成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的有效方法。目前,诊断该病较为常用的方法为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但两者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方面的价值目前尚不明确[4]。本研究主要比较CT和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诊断价值,为准确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接诊治疗的58例疑似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7 d,平均(3.49±0.33) d。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病理分级标准参考文献[5]。临床诊断标准:①有胎儿宫内窘迫史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即胎心音<100次/min,持续5 min以上和(或)羊水Ⅲ度污染,或分娩时有窒息史;②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阿氏评分1 min≤3分,并延续至5 min时仍≤5分,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③生后不久出现持续24 h以上的神经系统症状;④排除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同时具备以上4条即可确诊。纳入标准: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6];入院前未接受其他治疗;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者;患先天性疾病者;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引发的脑损伤者;生产时造成颅脑出血患儿。

1.2方法 患儿均进行CT和MRI检查,MRI检查在患儿出生后5~14 d时进行,CT检查在患儿出生后12 h至7 d进行。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对患儿进行检查,检查前30 min使用10%水合氯醛对患儿进行灌肠,基线选取眶耳线,扫描层间距、层厚度均设置为5 mm,扫描参数设置为350 mAs、120 kV,扫描范围颅顶到颅底,窗宽80 Hu,窗位35 Hu,矩阵设置为512×512。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 MRI系统对患儿进行检查,使用自旋回波得到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

1.3诊断标准

1.3.1CT诊断标准 轻度:病变部位白质、灰质信号差异明显,且病变部位位于大脑两侧额叶,呈现点片状;中度:病变部位白质、灰质信号差异模糊,且病变部位位于大脑脑叶个数超过2个,呈现大片状;重度:病变部位白质、灰质信号无差异,病变部位呈现弥漫性低密度,脑池、脑沟消失或变窄[7]。

1.3.2MRI诊断标准 轻度:病灶不存在明显占位,病变部位位于大脑两侧半球,脑部枕叶白质区、颞叶、双侧额叶有片状、点状信号,病变位于2个以下脑叶,颅内未出血,大脑重要功能区未受损;中度:病变部位位于2~5个脑叶,颅内出血,脑部额叶深部白质点片状信号,基底节区出现异常,脑部重要功能区受损2个以下;重度:中度基础上,病变部位位于5个以上脑叶,脑部重要功能区受损2个以上,颅内出血,大脑半球弥漫性片状信号[8]。

1.4观察指标 记录CT和MRI检查的轻度、中度、重度患儿例数,计算检出率、符合率;记录两种检查方法基底节区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CT和MRI检查结果 2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病理分级为: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3例;CT检查结果:3例病理为轻度患儿,CT诊断为正常新生儿,1例病理为中度诊断为重度,1例病理为重度诊断为中度;MRI检查结果:重度检查无误差,2例病理为轻度诊断为中度,1例病理为中度诊断为轻度。见表1。

表1 CT和MRI检查结果 (例)

MRI:磁共振成像

2.2CT和MRI检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率、符合率比较 MRI检查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100.00%(23/23)、86.96%(20/23),高于CT检查的86.96%(20/23)、69.56%(16/23)(χ2=5.236,P=0.005;χ2=5.521,P=0.003)。

2.3CT和MRI检查颅内出血结果比较 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低于CT(P<0.01),对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1),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检查颅内出血结果比较 [例(%)]

MRI:磁共振成像

2.4影像学图像分析 同一患儿CT、MRI均检出患儿蛛网膜下腔出血(1a、1b);同一患儿不同时期随访,生后1 d CT检出灰白质界面模糊不清,颅脑缝增宽,脑组织肿胀,脑水肿程度严重,4个月后CT检出脑萎缩,脑多囊性病变,不同程度脑组织坏死(1c、1d);MR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检查显示右侧脑室旁结节状脑白质损伤(1e);MRI T1加权成像序列检出双侧脑室旁脑白质多发斑片状损伤(1f);同一患儿,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损伤表现,MRI T1加权成像序列检出左侧侧脑室旁脑白质见斑片状脑损伤(1g、1h)。

a、b:同一患儿CT、MRI患儿蛛网膜下腔出血;c、d:同一患儿生后1 d和4个月后CT脑组织成像;e、f:MR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和MRI T1加权成像序列双侧脑室旁结节状脑白质损伤成像;g、h:同一患儿CT和MRI CT脑损伤表现

图1 CT和MRI检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图

3 讨 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主要是因为高碳酸血症、重症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反复呼吸暂停、产期窘迫、宫内窘迫等造成的,其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围生期窒息,多发于足月胎儿,该病主要影响患儿脑血管调节功能[9-10]。临床病理主要是后期脑软化坏死萎缩、脑水肿、脑缺血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神经大量萎缩、脑空洞等,极易引发患儿后遗症,甚至死亡[11-13]。临床影像学的发展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和方法,最常见的有MRI和CT,但两者在检查诊断过程中仍有误诊、漏诊的情况,所以研究人员仍要加大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特点、诊断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早日找到一种方便、快捷诊断方法,为新生儿提供治疗的最佳时机,提高治疗效果[14-16]。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检查具有直观易懂、密度分辨率高、检查快速等特点,同时CT还可以准确确定患者病变范围和部位,通过对患者随访的评估推测预后效果[17-18]。CT检查具有病程进展、病理变化诊断准确性高的特点。人体脑实质低密度的范围、形态是判定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重要标准,CT对低密度脑实质的检出具有重要作用。当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脑实质密度差值>5 Hu时,即可确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颅脑出血,当患儿出现颅脑出血并发症时,往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为治疗提供更多时机和选择。

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检查主要有脑旁室梗死、脑出血、脑水肿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脑血管多为不完全堵塞,当血流再灌注时可引发血浆蛋白和红细胞外渗。MRI对脑水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以部分研究人员提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MRI检查最好在出生后2~4周[19-20]。当人体脑软化时脑白质减少,脑室旁的胶质发生增生,这就是明显的“反转”现象,影像学表现为侧室壁边缘T1、T2呈现高信号。MRI检查无辐射,安全性好,适合新生儿检查。同时MRI适合人体各个部位的检查,特别是颅脑,检查结果更为准确。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准确地反映人体大脑白质、灰质信号,将大脑解剖学结构清晰地呈现在影像上。MRI对神经元损伤等脑组织的异常变化能十分清晰的呈现,对脑髓鞘化的过程也可以清晰显示。同时MRI能准确检测出微小病灶,如基底节区出血、白质区微小出血等。MRI也能有效地检测脑水肿。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检出率、符合率均高于CT,MRI检查结果优于CT,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颅脑内部含有大量水分,而MRI对脑水肿和颅内微小病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从而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低于CT,对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1)。这是因为CT检查分辨时是依靠密度,诊断依据主要是CT测量值、低密度范围和形态,所以CT对微小病灶和脑水肿不够敏感[21-22]。

综上所述,MRI较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率和符合率更高,但CT更易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更容易检出基底节区出血,但本研究对象数量少,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缺氧性蛛网膜白质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黄芪百合颗粒对亚硝酸钠中毒致缺氧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