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用题”教学到“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11-19 09:37黄小青
关键词:应用题实践现状

黄小青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解决问题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有机组成内容。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用“解决问题”来替代原有的“应用题”,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本文尝试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8-008-2

我国教育部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如今,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竞争,归根究底是民族素质和科学技术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掌握面向新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占据不败之地。”为了加速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全国各地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小学数学学科是义务教育中的主要学科之一,课程、教材的主要特征是开放性、竞争性、创新性和法制性,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有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经济头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删减与实际脱节的应用题;引导学生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简言之,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教师要竭力培养他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为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从目前来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本文先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

虽然小学数学教师在改善解决问题教学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方式单一

从目前来看,教师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活动内容比较封闭,为学生呈现的应用题依旧是单一性的、定向性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2.教学目标封闭

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解题技巧与解题方法的教授,没有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新性思维。这种狭隘的教学目标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3.教学内容落后

顾名思义,解决问题教学就是要锻炼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解决问题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炼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鲜活性。但教师过于看重教材,为学生组织的教学内容不够生动,甚至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节,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当前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确实不乐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改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对策与实践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正所谓“学而疑则思”,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教师诱导学生产生“疑”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卸下心防、畅所欲言,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提出:“掌握知识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设置让学生感觉好奇的悬念,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中的“分段收费应用题”时,为了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在布置预习提纲时,我就抛出了一个问题:哪位同学在生活中乘坐过出租车?孩子们纷纷举手,我继续问:谁知道出租车是怎样收费的呢?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起表价是7元,有的说超过了3公里价钱就会快速上升。这时,我及时提出问题:“那如果超出了3公里,每公里按什么标准收费呢?如果我要乘坐1公里要付多少錢呢?4公里呢?5.5公里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段收费的实际应用与应用规律,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中,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解题思路清晰明朗,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效果。

2.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质量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仅依靠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中把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6个成员。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各个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一起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计算梯形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我没有直接将教材中现有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授给学生,而是让各个小组通过“剪一剪”操作活动,一起研究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动手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小组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组装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有的小组将一个梯形往下翻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还有的小组将梯形剪成了一个长方形进行推导,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2×高。这几个推导公式都是正确的,并且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推导出来的,学生在推导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成就感,也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肯定解题策略的多元化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要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可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可以将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教给学生,让他们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然后结合自身的知识形成一些特有的问题解决策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我为学生布置了一条题目:“鸡兔同笼,上有8个头,下有26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我没有直接将具体解法告诉学生,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有的学生从“O只鸡8只兔、1只鸡7只兔、……7只鸡1只兔、8只鸡O只兔”各种情况出发列出表格,验证结果,找到答案。有的学生先假设有4只兔、4只鸡,然后再慢慢调整,最后得到5只兔3只鸡的正确答案。还有的学生发挥想象,假设兔子学鸡走路,即都是鸡则有16条腿,少了10条腿,原因是有5只兔学鸡走路造成的;还可假设鸡学兔子走路,即都是兔子则有32条腿,多了6条腿,原因是有3只鸡学兔子走路造成的。这些不同的解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解题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想象,尽量想出多种解题思路。教师还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解题方法,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就感。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教师要努力探索解决问题教学的新方法,新技巧。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思考抽象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感受到数学问题的鲜活性,从而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将解题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对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张荣玉.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5).

[2]黄健华.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初探[J].学苑教育,2011(12).

[3]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应用题实践现状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