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村那一天的运筹帷幄

2019-11-21 02:18张存鲜
藏天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寻甸丹桂中央红军

文/张存鲜

1935年4月30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云南寻甸柯渡乡,中央军委总部驻扎在柯渡乡丹桂村。面对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如何摆脱?长征何去何从?必须尽快商讨做出决断。于是,这个每逢金秋就丹桂飘香的回族村子,召开了一次对长征胜利起着关键作用的中央军委会议,在红军长征史上,镌刻下重要的印迹。

也就是在4月30日的当晚,中央军委在丹桂村地主何本恩家的四合院里召开了军委会议,决定了前进的路线:从寻甸至禄劝,在皎平渡这个地方渡过金沙江,并对抢渡金沙江的每一个环节做出了具体的研究和部署。第二天,中央军委领导率领先行部队离开丹桂村,奔赴金沙江。

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长征也经过寻甸柯渡。为了阻击尾追的滇军,4月9日,驻扎在柯渡可郎、甸尾一带的五师和六师返回阻击,在距离柯渡30公里的贾白山与滇军遭遇,双方展开激战(史称六甲之战)。战后,红二、六军团果断改变路线,横扫滇西,从丽江石鼓一带渡过了金沙江。六甲之战为红军主力转移赢取了宝贵时间,粉碎了滇军企图围歼红军的阴谋。

在1935、1936年,红军长征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柯渡的人民群众给予了红军大力的支持,是中国红军长征史上一段重要的里程。

时间到了1975年,毛泽东的警卫员吴吉清,周恩来的警卫员范金标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来到柯渡,确认当年红军总部驻地旧址。

中央红军总部设在丹桂村,领导人及中央无线电总局分住几处。现在红军长征纪念馆以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的形式,借助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遗留的一些历史文物和图片,再现当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寻甸的点点滴滴和长征的历史过程——当年在门两侧挂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的一座四合院内,住着刘伯承、朱德、周恩来和总部参谋人员;另一座四合院内,住着博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陈列的文物,有油灯、望远镜、子弹箱,有饭盒、斗笠、手工缝制的小皮文件夹,缝着红五星的粗布挎包,手工编制的草鞋,还有左轮手枪、驳壳枪,很沉重的“二十响”。那把留在庄子上诸仕光家的黄铜军号,应该还记得,红军在嘹亮军号中的艰苦跋涉和斗志昂扬。

文物虽不言,可是会说话,记载了当年多少故事啊:红军小战士吕兴富在柯渡甸尾养伤,走时送给吕家一把刺刀,说:留给你守庄稼用;贫农左开留帮助红军办伙食,临别时,一位红军营长送给他一把腰刀;毛泽东用过的铝制水瓶;还有为计时,毛泽东的警卫员从当地较富裕的杨家协商带走的一个小八音钟。

看一次展览,受一次深刻教育。以红军当时的条件及装备,取得长征的胜利,实属不易。在中央军委三局,即无线电总局的住地,一台笨重的、陈旧的电台,告诉你:就靠这样的电台,中央红军领导,掌握敌情,把握动态,部署战略,下达命令。

1935年4月30日的那个晚上,中央军委的会议紧急召开,在作摆脱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的决策的时候,中央红军领导人的面前,摊开的是一张很旧的地图。隔着玻璃,依稀辨认出云南府——昆明、临安府——建水、元江州、曲靖州、普洱府、寻甸州、马龙州、沾益州的字样。运筹于帷幄之中,会议决定,经禄劝,奔金沙江边的皎平渡,在皎平渡抢渡金沙江,一举甩掉尾巴,此举,中央红军顺利渡江,取得长征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红军时期有着严明的纪律。红军驻扎在柯渡时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位红军的炊事员把在前面路途中群众送的火腿带进了清真寺准备做饭,引起了回族兄弟的不满,朱德得知此事后,火速赶来,亲自向阿訇赔礼道歉,并对红军内部做了严肃教育和处理。在距离丹桂村一公里远的回辉村清真寺的一面墙上,至今还留着那件事发生后红军书写的标语: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回家指回族)。正是有严明的纪律,才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基石。

197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丹桂村筹建红军长征纪念馆,各地群众把收藏的长征遗留物品陆续送来,一部分正在展览,一部分在寻甸县文史馆保存。从1977年公开对外开放以来,已经接待参观者百万余人。

忆峥嵘岁月,老一辈的革命家从这片热土上走过,如今的寻甸大地,华章四起,心笃人和,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百个经典景区之一、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如既往地接待着来访者。

红色永存,历史不会忘记。

猜你喜欢
寻甸丹桂中央红军
才艺展示园
中央红军北渡长江第一恶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丹桂飘香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寻甸县农技推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
清末上海新丹桂茶园表演《红楼梦》戏曲考论
寻甸县总工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