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9 所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空间调查与分析*

2019-11-21 01:49喻正夫
图书馆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文岗位图书馆

付 鹏 喻正夫 李 艳

(1.汉江师范学院图书馆 湖北十堰 442000; 2. 湖北省医药学院护理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数字人文作为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新方向[1],是目前图书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centerNet 的统计,截至2019年3 月,全球数字人文中心共197 个,其中美国75 个[2],堪称全球数字人文浪潮的中心。2016 年,邓要然、李少贞运用网页调查法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首次对14 个美国高校数字人文中心进行了调查。这些数字人文中心仅有4 家隶属于图书馆或与图书馆有关[3],借鉴意义有限。我国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刚刚起步,普遍存在着数字人文认知及自身定位缺失、数字人文学术土壤匮乏、数字人文服务先天不足、信息技术能力差等问题[4]。因此,笔者从图书馆的视角出发,选取美国已建设数字人文空间的19 所高校图书馆为对象,通过网络检索、Email 咨询、文本分析、网站访查等方法,进行详细调查分析,总结经验,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1 调查情况说明

本文以centerNet 提供的75 个美国数字人文中心为线索,通过网络访问进行一一排查,并通过文献检索对研究对象进行补充,最终确定19 所隶属于图书馆或图书馆参与程度较高的数字人文空间为研究样本,对其成立时间、运营模式、职位设置、教育培训、资金资助、科研项目及技术运用七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运营规律,探讨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路径。本研究数据采集共分为两个阶段:2019 年1 月,通过网络检索、文本分析等方法,确认隶属于美国高校图书馆或图书馆参与的数字人文空间19 个(具体见表1);2019 年2 月至3 月,主要通过网站访查收集相关信息,对于无法通过网站获取的数据信息,采用Email 咨询、实时咨询等方法进行补充。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发展阶段及运营模式

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空间建设按照成立时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探索阶段(1985—1999 年)。1985 年塔夫斯大学珀尔修斯数字图书馆开始探索将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研究相结合,数字人文逐渐走入高校图书馆。20 世纪90 年代,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通过积极参与和自主建设的方式开始探索数字人文服务。从各高校数字人文空间的名称可看出,此阶段各高校图书馆并未厘清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关系,对数字人文的概念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②明确认识阶段(2000—2009 年)。此阶段,各高校的数字人文空间名称中开始出现“人文”“数字”“计算机”“技术”等词,对数字人文的内涵、服务定位、方向与边界认识更明确;③蓬勃发展阶段(2010 年至今)。进入2010 年后,数字人文在美国高校图书馆蓬勃发展,19 所高校图书馆中,有12 所成立于此阶段,“数字人文中心”“数字人文实验室”也更多地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空间的名称,表明各高校图书馆定位更准确,发展路径更清晰,服务也更精准。

表1…………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空间

目前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空间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自主建设型、联合建设型与参与服务型。自主建设型指图书馆依靠自身力量,组织数字人文团队,完成数字人文的日常管理、科研服务、软件提供、奖金资助、培训教育等工作,较少与其他机构合作,其典型代表有普林斯顿大学数字人文中心、耶鲁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斯坦福大学跨学科数字研究中心等;联合建设型通常指图书馆与校内院系合作,共同建设数字人文空间,如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人文科学数字研究中心是艺术与科学学院与图书馆共同建设[5],马里兰人文科学技术研究所由马里兰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和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共同建设,在技术与人文调查的交叉点上进行跨学科协作工作[6]。参与服务型指图书馆主要负责数字人文工作流程中的某一特定环节,如提供物理空间与设备、数据管理、数字保存、数据库资源等。

2.2 职位设置及教育培训

ALA 2016 年1 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339 个受访馆中有21% 的受访馆设置了数字人文馆员岗位,数字人文岗位设置在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

美国19 所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岗位设置大致可分为管理岗位、研发岗位、科研岗位、服务岗位、教学岗位及兼职岗位六大类,详见图1。其中,管理岗位主要包括中心主任/院长、执行与咨询委员会、助理/副主任等;研发岗位主要包括软件/web 开发人员、用户体验设计师等,负责数字人文相关数据库、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利用;科研岗位主要以博士后研究人员与数字人文讲师为主,承担数字人文项目的研究工作;服务岗位则主要包括数字人文馆员、社会科学数据馆员、项目/教育协调员、项目总监/经理、编辑/出版人员,负责数字人文的相关咨询、协调及服务工作;教学岗位主要包括各类数字人文的讲座、培训、工作坊及课程的教育培训工作;兼职岗位主要以实习生和助理人员为主,一般面向校内学生进行招募,主要从事辅助性工作。

图1…………美国19 所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岗位设置

美国19 所高校图书馆采取的数字人文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开设课程、开展工作坊/学术活动、提供在线培训教程与指南、开展融入数字人文活动的教育四种类型,详见表2。

表2…………美国19 所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教育情况

据统计,开展数字人文相关的工作坊/学术活动是目前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教育最主流的形式,内容包括数字人文介绍等基本知识介绍,以及数字素养、科研项目介绍、主题演讲、软件使用等多方面,尤其是以软件使用方面的工作坊居多,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跨学科数字研究中心于2019 年4 月9 日下午举办的“Introduction to R” 研讨会[8];开展融入数字人文活动的教育也是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教育较为普遍的方式,例如埃默里大学数字奖学金中心开展“Invite Us to Class”活动,将数字人文技术带入不同的学校与部门,将数字人文技术整合嵌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帮助不同学生群体接触数字人文技术[9];美国19 所图书馆中,有7 家图书馆提供了数字人文在线培训教程或指南,如西北大学学术交流与数字化管理中心在其网站上提供了与数字人文相关的大量阅读材料、资源、教程、演示文稿和视频[10],让用户对数字人文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有基本的了解,便于用户使用图书馆的数字人文资源,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学习;开设数字人文课程是美国高校图书馆最具特色的数字人文教育形式,目前已有5 家高校图书馆进行了相关尝试。其中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人文科学数字研究中心做得最为出色,它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其中本科生必须修满18 个学分,课程由核心必修课、核心选修课和选修课构成,每部分6 个学分[11];2012 年4 月内布拉斯加大学开设了数字人文跨学科研究生学历认证,该课程由图书馆、人类学、艺术和艺术史系、宗教研究、英语、历史、现代语言等专业老师授课,学生必须修满12 个学分[12]。

2.3 奖学金资助

资金资助对于鼓励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促进数字人文学科发展,扩大数字人文学科影响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3]。目前,美国19 所高校数字人文空间中,有9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数字人文奖学金体系,具体见表3。

表3…………美国9 所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资助情况

美国9 所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人文资金资助按照使用目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①交流学习补助金,仅能用于申请者参加数字人文研讨会、暑期学校、研究所或其他培训课程的路费,不能用于项目、课程开发等其他方面。例如堪萨斯大学人文科学数字研究所的数字人文旅行补助金向申请者提供1 000 美元的国内或国际旅行财务支持,用于参加数字人文研究学术会议、数字人文专业发展或培训计划[14];②数字人文种子补助金,主要用于鼓励数字人文项目的探索和早期开发,既不能用于支持课程开发,也不能用于自我报酬。例如普林斯顿大学数字人文中心每学期会提供1 000 美元的种子资助资金,用于数字人文项目早期使用文本编码、地理空间编码或小规模项目分析、主题建模、语料库分析、开放数据链接的创建或使用[15];③教学补助金,主要用于数字人文课程的教学与开发,丰富数字人文课程内容。例如西北大学学术交流与数字化管理中心的Alumnae 课程奖[16]与课程改进补助金[17],用于支持教师在暑假期间开展新课程或新教学模式,以促进数字人文课程的创新;④科研项目补助金,主要用于资助各类型的数字人文项目,以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如驻地研究员奖学金、访问研究员奖学金、博士后奖学金、数字人文研究资助等;⑤优秀成果奖励,主要用于奖励具有数字人文元素的杰出学术成果,如马里兰人文科学技术研究所向涉及数字人文学科、新媒体以及艺术和人文科学的优秀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提供2 000 美元的Winnemore 数字人文学位论文奖学金[18],以鼓励其在研究期间对于数字人文学科的贡献。

2.4 科研项目及技术运用

数字人文科研项目体现了人文科学的创新能力,是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的基石[19]。笔者对美国19 所高校图书馆拥有的数字人文项目的数量、涉及的学科及应用了何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具体见表4:

表4…………美国19 所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情况

美国19 所高校图书馆共有数字人文项目461 项,从学科分布角度来看,461 个项目主要涉及历史、语言、人类学与考古、艺术、文学、社会学、图书档案、文化宗教、哲学九个学科,其中历史、语言类的项目最多,占总数的42.52%;人类学与考古、艺术、社会学项目数量位列其次,占总数的32.97%,哲学项目较少;从技术运用角度来看,461 个项目技术运用大致可分为数字化技术、文本挖掘技术、可视化技术、网络分析技术、GIS 映射技术、2D/3D 技术、VR 七大类,其中数字化技术是目前数字人文项目运用最多的技术,也是最常见的技术,文本挖掘技术、GIS 映射技术、可视化技术也常用于数字人文项目。

数字人文研究项目与图书馆为公众提供的综合服务不同,它围绕特定领域进行深度描述和组织,是对相关领域研究内容的深化与补充;同时,它还具有持续性的特点,需要稳定的成果展示与传播渠道[20]。美国19 所高校图书馆共有461 个正在研究或已完成的项目,按其研究方向与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①数字历史研究项目,主要分为基于空间技术的历史地理研究、历史资料库建设、历史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历史场景的视觉重建等。如普林斯顿大学的项目“寻找五世纪的英国”是典型的基于空间技术的历史地理研究,其通过分析来自一百多个英国五世纪墓地的考古数据集,以GIS 等技术来展示五世纪英国的生活及历史变迁[21];②档案与文献研究项目,主要包括档案与文献数据集的建设、针对档案或文献的数据挖掘。如耶鲁大学的Ensemble@ Yale 项目是一个众包项目,它通过项目网站提供与耶鲁戏剧团体演出相关的资料扫描图片,尝试让用户对图片进行在线标注,从而提取通过OCR 无法发现的复杂语义关系[22];③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主要有语料库的建设与利用、语言文学作品研究、跨文化沟通和语言学习。如弗吉尼亚大学的Arapesh 语法和数字语言档案项目,对生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某山区约25 000 名村民的传统使用语言进行词汇的转录和录音,从而进行保存、整合和传播[23];④数字人文工具开发,主要分为为支持数字人文项目而开发的专用工具、数字人文研究通用工具、数字人文工具的发布平台。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Palladio 项目,它是一个基于Web 的平台,用于将空间、时间和关系视图的历史数据进行发布与可视化[24];⑤数字人文推广项目,为了推广数字人文研究成果,扩大影响力,一些高校建设了以游戏项目为典型代表的推广成果。如布朗大学图书馆的感官修道院项目,将中世纪和早期现代修道院建筑、生活现象等方面的成果,通过3D 及VR 技术向用户展示;用户可以在服务器上创建自己的修道院建筑群,并从视觉、气味和触觉方面进行修道院的日常生活体验,如学习礼仪等[25]。

3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3.1 找准定位,选择图书馆数字人文运营模式

据笔者调查,美国高校数字人文服务涉及多种实施主体,主要有图书馆、院系、计算机中心、独立二级机构、科研中心等,不同的实施主体及运营模式各有优缺点。因此,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领域可以充当的角色和功能有很多,如数字人文资源采集、收藏与提供者、科研项目支持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咨询顾问、公共推广者等。由于国内数字人文研究刚起步,图书馆关注这一领域的时间不长,在数字人文实践方面涉足不多,多数图书馆尚处于观望状态[4]。在为数不多的实践探索中,既有隶属于图书馆,由图书馆主导的数字人文实践工作,如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主导开发数字人文智能平台DHAIP;也有图书馆作为协助者,参与到数字人文研究当中去,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参与了“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项目的建设[26]。因此,图书馆以何种身份开展数字人文服务,是主导建设还是参与协作,在客观条件上能否满足开展数字人文的所有要求,都是图书馆需要认清的问题。图书馆需要在整合自身资源的基础上,评估自身客观情况,找准定位,选择适合图书馆的数字人文服务运营模式。

3.2 依据现实,设置本馆需要的数字人文岗位

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岗位设置较为系统,分为管理、研发、科研、服务协调、教学培训、兼职实习等岗位,进行数字人文软件工具开发、参考咨询与指导,承担数字人文项目与教学、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未设置专门的数字人文馆员,多由学科馆员、数据馆员、参考咨询馆员等兼任。由于这些馆员一般不具备娴熟的数字人文技能,已有工作任务较繁重,无法对本校数字人文研究和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持,从而影响了图书馆数字人文的可持续发展[27]。因此,我国各类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根据学校人文学科发展需要及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数字人文相关岗位。制定数字人文岗位时需考虑本馆发展战略、本校数字人文项目开展情况、用户实际需求等,确定数字人文岗位的工作任务、服务范围,并协调好各岗位之间的关系。资源条件暂时不成熟的图书馆,可先通过招聘或馆员培训的方式,设置1—2 名数字人文馆员,主要负责数字人文工具学习、参加相关学习培训与讲座、参与其他高校数字人文项目、进行数字人文的参考咨询与简单指导,探索适合本馆的数字人文实践路径。

3.3 加强资助,从推广数字人文学科入手

经费不足是数字人文工作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13],故针对不同的数字人文群体和使用目的,加强资金资助对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将数字人文优质资源吸引到图书馆来,为图书馆所用,如设立课程合作开发与工具开发基金,可将经验丰富的数字人文教师、研究人员及开发人员吸引到图书馆来,进行数字人文课程及分析工具的开发;另一方面,可增加读者接触数字人文的机会,拉近两者的距离,扩大数字人文学科的影响力[28]。由于我国数字人文学科起步较晚,读者、相关人文学科学者等数字人文潜在用户群体接触数字人文的机会并不多,再加上资金压力,数字人文与用户接触的机会就更加难得。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加强资金资助的同时,可通过工作坊、讲座、研讨会、培训班、设立基金奖项、招募实习岗位等方式,增加数字人文与潜在用户接触的机会,积极推广数字人文学科,扩大数字人文的影响力。

3.4 坚定目标,将科研项目作为重中之重

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主任Peter Leonard 认为“提供数字人文的新设备与环境不是第一位的,增加不同领域专家的合作,培育数字人文新项目才是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的首要目标”,他将近55%的经费用于数字人文项目的支持[29]。美国19 所高校共有数字人文项目461 项,平均每所高校拥有25 项数字人文项目,最多的为马里兰大学,共有96 项数字人文项目。可见美国高校图书馆将支持数字人文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坚定目标,将图书馆打造成为高校数字人文项目研究的孵化器与催化剂,使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项目的不同生命周期都起到重要作用:①项目计划阶段。 图书馆为数字人文项目提供咨询磋商,为项目解决数据管理、语料库创建、可视化、数字工具等相关的数字人文问题,并提供项目准备阶段、早期探索和开发方面的资助,如用于参加培训课程的资助;②项目创建阶段 。图书馆主要为数字人文项目提供人力、空间及设备,如数字人文研究的实验室、专用软件、计算机、数据库及图书等,并提供相关的资金资助;③项目实施与分析阶段 。图书馆主要为数字人文项目提供项目管理(如协调项目团队,与团队成员、合作伙伴和团队保持定期沟通,准备和更新项目文档,安排和促进项目登记会议、获取会议记录,跟踪项目目标及结果的进展情况等)、数据管理(如数据选择、收集、建模、清理、转换和维护)、个性开源工具开发及资金资助等服务;④项目保存与分享阶段。图书馆主要为数字人文项目成果提供编辑、出版,创建成果库,项目成果的保存、运营、更新及推广等方面的服务与资助。

猜你喜欢
人文岗位图书馆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图书馆
人文绍兴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人文社科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