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2019-11-21 05:03毕延河
散文百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洪秀全士子太平军

毕延河

洪秀全本来也是个热衷功名的乡村青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四次科举失败,深受刺激,连个秀才都考不上,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啊。发誓“不穿清朝服,不考清朝试”,学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创建拜上帝会,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几年时间席卷天下定都南京,饮马长江遥望北京,朝野震动惊骇不已。可惜好景不长,“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太平天国生存了十四年便被曾国藩的湘军给消灭了,洪秀全自己的尸体也被曾国藩用大炮轰上天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最重要的最致命的缺点就是没文化没人才,正如李秀成被俘后所说的“ 官兵多用读书人” 而太平军却“无读书人”。

太平天国的没文化没人才,先看看其核心领导层就可见一斑。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是烧炭的,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是童生,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是地主,韦昌辉买了个秀才结果被人打了一顿,胡以晃是武秀才,大字认识不了几个,百万军中只有一个文秀才就是何震川,却不在领导层里,就是一个普通的撰写诏书的。太平军中“无读书练达之人,故所见笔墨者,非怪诞不经,即粗鄙俚俗”,“读书明白之士子不从,从者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容闳到天京考察后,认为太平军“所招抚,皆无业游民, 为社会中最无知识之人, 以此加入太平军,非独不能增加实力, 且足为太平军之重累, 而使其兵力转弱。……太平军之道德乃每下而愈况。盖繁华富丽, 固足以销磨壮志, 而促其灭亡也。”容闳看得很透彻,太平天国虽有百万大军半壁江山,三教九流各行各业人数众多,但是缺乏栋梁之材。正如一个士子所讽刺的“一统江山, 五十七里又半;满朝文武, 三百六行俱全”。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才。

毛泽东说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历史早已证明,这是不可磨灭的真理,得士子得天下,失士子失天下。唐末黄巢起义军把俘获的进士抛到黄河喂鱼,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军中将领“无大小, 目不识丁, 追银数目, 多少字俱不认识”,无论当时怎么叱咤风云最终也不是过眼云烟最终失败,没有知识分子的支持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刘邦是无赖出身,一开始就藐视士子,“溺儒冠”,一把将知识分子的帽子抓下来,当众朝帽子里撒尿。但是为了争夺天下,刘邦礼贤下士重用人才,有韩信萧何张良陈平等肱骨之臣辅佐,才能楚汉相争一统天下。但是洪秀全就根本没有这种胸怀和意识,偏偏自我神化,宗教迷信,天王和拜上帝教主集于一身,贬斥历代皇帝为侯,视“周武、刘邦是联前步先锋”,文化上尊耶稣贬孔子,极端反孔,以及一切传统文化,仅仅凭那点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拜上帝会怎么吸引天下士子之心呢?

首先洪秀全反孔排儒,文化恐怖的政策,造成了太平天国文化根基的丧失。从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太平军所到之处,对于孔庙、孔像、孔子牌位,都毫不留情地予以摧毁,对于孔孟的传统思想、观念、语言、文字,都一一删除,并多次焚书禁书。天国一再明令只许诵读洪秀全颁行的经典,谓“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即旧约、新约),真天诏命书也,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使士人感到文化浩劫的降临,“至古器古书、名人字画皆不识,或掷破,或撕毁,较秦火尤甚,殊堪痛恨”。洪秀全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对名教和伦常的毁灭,是传统士大夫所不能容忍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在1854年,曾国藩振臂一呼发布《讨粤匪檄》,声称“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其次太平天国不尊重知识分子,排斥知识分子,据记载, 太平军在湖北活动, 特别厌恶绅士,“悉目为妖, 其家被祸尤烈, 遇之者横加掳掠,逼为记室” , “凡掳之人, 每视其人之手, 如掌心红润, 十指无重茧者, 恒指为妖, 或一见即杀, 或问答后杀之, 或不胜刑掠。自承为妖, 杀之, 或竟捶楚以死”。肉体上的折磨还只是开始,对士子而言最大的痛苦是被太平天国强迫去参加科举。太平天国虽然占据江南,可惜得不到知识分子支持。江南虎踞龙盘人才济济,是明清时期最为著名的地域人文集团,但是他们对太平天国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太平军至,往往是“秀才、举人、进士均皆先走”,在江南,稍有品节之人皆回避科举,所谓“有真才者不至也”。因此太平天国开科取士面临无人报名的囧境,于是采取暴力手段强迫士子参加,“鸣征传令, 不应试者斩”。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彻底断了士子对太平天国的最后希望,很多人一跑了之,跑不掉的就作诗讥讽,“四海皆清土, 何容鼠跳梁, 臣心思北阙, 贼竟有东王”,更可笑的是有状元中举以后,“乘机逃走, 不知所终”,溜之大吉走为上策。可见其太平天国的感召力多么微茫。与之对立的曾国藩正好相反,广招幕府、网罗人才,吸引了一大批精英俊杰,容闳谈曾 国藩幕府中人才之盛况说: “当时各处军官, 聚于曾文正大营中者,不下二百 ,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总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怀才之士子。 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 无不毕集, 几于举全国人才之精华”。

最后一点就是洪秀全极端迷信神话自我专制腐败。洪秀全以救世主自居,宣称,“天上至尊老人已命令全世界之人归我了,世间万宝皆归我有的了”;他奉天父天兄之命,下凡做人神合一的“万国独一真主”,忠王李秀成在供述中说洪秀全“靠实于天,不肯信人,万事俱是有天”。从起义开始到定都南京,洪秀全就认为“托赖天父天兄之权能,夫岂人力所能为战”,起决定作用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天父、天兄,“我们今日天父天兄做事,欲使魔妖生即生,欲使妖魔死即死。略显权能,即扫荡妖氛,四海升平”。信天不信人,必然要导致对人才的忽视,认为人才可有可无。科举失意的左宗棠,就先跑到太平天国,劝洪秀全放弃所谓的“拜上帝教”;清朝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为太平天国献七条建议;了解西方思想的洪仁轩给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可是再牛的人才再牛的建议也是白搭,洪秀全充耳不闻弃而不用,有天父天兄的保护太平天国就是铁打的江山了。定都南京以后洪秀全纸醉金迷酒肉池林享受帝王生活,十几年不理朝政,湘军兵临城下岌岌可危,还宣称“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迷信到自欺欺人昏昏然不知其所以然了,如此这般岂能不亡!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失败是必然的,即使有杨秀清石达开这样的军政天才也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草莽匹夫只能逞一时之勇,得一时之势,整个统治集团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小农意识,攻陷南京只知道贪图享受争权夺利,活脱脱一副政治暴发户的嘴脸。孙中山在总结太平天国成败经验时说:“历朝成功,谋士功业在战士之上,读书人不赞成,虽太平天国奄有中国大半,终亡于曾国藩与儒生之领兵”。钱穆则说太平天国“哪里有全不读书,把自己国家以往历史传统全部推翻,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天父天兄,一派胡言,便能成了事?我们不必纵论其他之一切,单看他们那些国名官名,就知其必然会失败。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当时的洪杨,并不是推不翻满清,但他们同时又要推翻中国全部历史,所以他们只可有失败”。

猜你喜欢
洪秀全士子太平军
赶考步履不停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洪秀全为何承认“下凡”
洪秀全何时得到《劝世良言》?
天国影帝杨秀清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五代时期士子入宋对宋初公文文风的影响
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变迁与传承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