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建设学校特色体育文化

2019-11-21 13:17梁金清
师道·教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间竞赛游戏

梁金清

基础教育对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大課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成为锻炼孩子德智体美的结合点。新时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追求是健康、创新、和谐。为此,需要在传统的活动基础上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从学校近年实践来看,以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1.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以操健体”

基础教育阶段是孩子长身体的黄金时期,课间组织适当、适时、适度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可或缺的。经过40分钟文化课后,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让学生站立舒展和运动后对学生身体起到积极的放松作用。有个别学校“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薄弱,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知识传授,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殊不知没有身体放松的疲劳战术,对提高学习成绩适得其反。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身体协调能力,使学生的体质得以大大增强。

2.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以操益智”

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师生走上操场在阳光下共同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这期间,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得到调节,易于在活动中受到启发,使教学活动更活泼更生动,让教学充满活力;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新游戏新活动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更乐于思考,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由“让他学”到“他要学”,学习主动性得到加强。??

3.大课间体育活动还可以“以操促德”

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少年儿童喜爱,他们求知欲旺盛,求胜心切,喜欢鼓励和表扬。根据这些特点,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教师们设计了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体育活动的内容游戏化、乐趣化。在集体竞赛中,跨班级跨年级甚至到课外活动竞赛,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誉感。体育活动中学生相互关爱,相互激励,克服困难,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二、采取得力措施保障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学校全方位重视,形成特色化的大课间体育文化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个全体师生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全员统一思想,各方积极配合。要建立体育教师组织,班主任配合的组织网络,齐抓共管,层层落实。学校要求师生人人参与,校领导更是以身作则,把参与活动情况记入相关的记录中。对大课间实行过程管理,之前制定合理的计划,之中要强化管理,落实到位,之后反馈改进,使学校大课间活动逐年上新台阶。另外,场地器材要具体落实到位。学校体育组精心制定活动轮流表,以一月为一个周期,让不同年级学生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进行,练习场地和器材也相应进行轮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运动技能,为实现自主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长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学校大课间活动逐步形成校园文化的亮点,成为学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逐步有形成了特色化趋向。

2.采取积极措施,保证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

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在学校较为狭小的空间进行,同时还要加入一些硬件设施,这样就要密留意学生的人身安全。例如,学生用脚踢足球,由于用力过猛可能砸到他人的眼睛或脸上,跳绳时容易打到前后同学身上等,这些都需要在动作设计和人员规划站位上加以考虑,教师在活动中应指导到位,监护到岗,教育学生自觉提高安全意识,要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让活动在快乐中开始在收获中结束。

3.把游戏融入大课间,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孩子是游戏的主人。在大课间活动中融入体育游戏,这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在大课间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更加精彩,使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更加形象、具体;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作协调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大提高。

4.通过家校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对体育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只有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彰显出体育教育的最大的整体效益。于是,学校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学校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中,甚至在开放日引入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互动,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通过校讯通、家长微信群、QQ群、家长会等方式,让学生家长关注“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课间竞赛游戏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我看竞赛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