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9-11-22 08:10郭新荣
甘肃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郭新荣

【关键词】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121—01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对于满足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脱离了学生时代以后,人们都朝着专业化领域学习和探索,渐渐遗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从初中语文教学开始,使学生牢记于心。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1. 教师缺乏教学意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缺乏相关意识,忽略了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知识点的讲解和課后练习上,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渗透传统文化,这样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个情况则是,教师有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但是由于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的限制,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教材联系不大,学生不易理解,既没有深刻认识和学习传统文化,又没有理解语文教材,教学质量低下。

2. 渗透方法不合理。现阶段,多数教师的渗透方法不合理,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较为浅薄,并且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深化游戏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文艺汇演来呈现传统文化,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播放音频影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做到形象记忆。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 加强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中华民族文化一大成就是古诗词歌赋,其是传统文化的一大代表。所以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对学生进行课外延伸,通过作者生平分享其他著名诗词,或是联系相似类型和情感表达的诗词,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储备。比如《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观刈麦》和《归园田居》等等,通过对古诗文格式类型以及作者想要表现的情绪,寄托的精神为参照,找寻相似类别的诗歌,加强传统文化渗透。

2. 了解史实,结合时代背景。每个阶段的传统文化都具有时代性,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学生要理解传统文化就必须对其有所认知,了解当时的社会特点,只有深入了解历史和资料,才能体会其中的感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会接触很多近代史的人物和事件,用现代人的角度看这些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必须了解史实,结合时代背景去学习,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播放相关电影和片段,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了解文化导致的社会变迁,懂得文化的力量,知识的力量。

3. 贴近生活,结合日常实际。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和理解力,让学生接触身边的小事,关注社会见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感受传统文化,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教师要向学生讲授传统文化,让学生去追寻和探索传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清楚看见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比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播出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积累文学知识,提升语文水平。

4. 探索发现,继承发扬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只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启示,更要让学生领悟和懂得传统文化的内涵,用心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也不仅仅只能是知道、了解,要想去探索、发现,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共同发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对于传统文化不能仅仅是明白发生了什么,更要去深入探究,去挖掘其中的精神含义,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最终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是中国人的根。只有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才能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差异性所导致的修养、礼仪、思维、言语上的不同,才能让学生理解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真正含义。摒弃不良传统文化,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