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下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2019-11-22 09:58叶蓉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走班制分层作业高中数学

叶蓉

[摘   要]走班制下高中数学分层作业应秉持分层设计的思想,对作业的形式、内容、难度、时间等要素进行合理分层.

[关键词]走班制;分层作业;设计;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9-0021-02

新课改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区别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当前,固定班级的教育方式,存在忽略学生成长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等缺陷,“走班制”能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发展环境.高中数学教学可基于“走班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基础差异、学习成绩、知识接受能力等来进行分层教学,可将学习成绩优秀及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分在A班,将学习成绩中等且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在B班,将学习成绩差且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分在C班.实施高中数学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有效设计分层作业,以达到走班制教学的真正目的.以下就三个方面对分层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进行介绍.

一、形式和内容要素的分层

新形势下,作业的设计不能仅围绕着“量”,应注重“质”和“效”这一问题.为此,设计和编排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应该层次化、多样化,要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形式上,可将作业设计为“预习作业”“巩固作业”“总结反思作业”等类型,其中巩固作业又可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和探究型三个层次.

(一)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种类繁多,数学科目中,最常见的是“导学案”,这种类型的预习作业需要教师提前编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对新授课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能带着疑问进课堂,这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和发展多元智力的机会.在不同教学层次班级中,教师可根据内容对导学案进行分层,如A班、B班、C班预习的难度和量依次递减.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设置的预习作业可以不同,但对于同一个层次的班级,“导学案”内容不分层,属于基础性作业,要求所有学生都做,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巩固作业

学习新知识后,需要布置作业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巩固作业的分层设计方法有以下三种:

1.不同层次班级按不同内容分层.每个层次班级的作业内容不同.对于A班,基于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所设计的题型应该更具有灵活性,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更具有综合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对于B班,则应将作业设计的重点放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强化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对于C班,作业设计的重点在于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用方法.

2.同一层次班级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将问题设计成一题多问或者一题多解.例如,在教学人教A版选修2-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第二课时可设置一道题:已知函数[f(x)=ax2-ex],若[f(x)]存在两个极值点[x1,x2],求[a]的取值范围.

本道题有三种处理方法:(1)完全分离参数,转化为研究不含参数的函数图像问题;(2)不完全分离,转化为研究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问题;(3)将函数进行求导,导函数[f ′(x)]有两个可变零点可得方程[f ′(x)=0]有两个不等实根,进行整理变形,得[ex=2ax],通过数形结合与切线产生联系,临界条件为直线[y=2ax]与曲线[y=ex]相切,再通过图像特征得出结论.

对于方法3,在A班,学生通过预习作业已经掌握了切线等常见函数的一些二级结论,本道题他们可快速解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于B、C班来说,可以在讲解前两种方法之后再进行练习巩固,提升学生相关能力.

3.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作业.例如,可以给A班学生布置一些数学解密的作业,而B、C班则可以布置一些阅读类的作业,如阅读数学发展史、名人小故事等,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三)总结反思作业

学完某一模块或者某一章节,应要求学生进行整理总结,制作知识导图.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要求同样分层,如A班学生需要自行制作知识导图,B班学生在大致知识框架下,要能够填写具体的知识内容及典型例题,C班学生要能够进一步完善知识导图,并能够对高频考点进行有效的总结反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学生理顺知识点的同时,又理解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在交流中思考,自行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或改进方案.

三、时间要素的分层

教师布置的作业时间一般控制在40分钟左右.可是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完成时间也大相径庭.如A班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速度快,准确率高;C班学生完成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多,且质量差.因此,可以根据作业量分层,将充分练习和自由发展相结合,通过量化训练提升学生的作业效率.

同一份作业,有的学生30分钟完成,有的学生2个小时才完成,除了个体差异外,还与有效作业时间关系密切.对此,教师可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一个作业完成情况记录表,分别调查记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时间、作业正确题和错误题、出现的問题、原因分析(智力、非智力)、自我评价分析等情况.通过表格,不仅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学生还可以自我反思和总结,给出自我评价.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作业进行深入思考并分析错误原因,提高有效作业的时间,同时教师也可对下一步作业布置进行有效规划.

总之,对“走班制”下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是一项积极有益的探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新教育观念,将有效分层作业思路渗透到教学中去,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能力.

(特约编辑 安   平)

猜你喜欢
走班制分层作业高中数学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