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研读课标 高效备考复习

2019-11-22 09:58罗小琴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启示课程标准

罗小琴

[摘   要]通过仔细研读2017年版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课程架构、课程内容中的重要关键词,厘清了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的思路。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教师应重点体会新课标理念的内涵,通过细读教材和实施教学实践,让课标理念落地,在不断地总结中提升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程标准;备考复习;高中生物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9-0083-02

一、“课程理念”中的关键词

1.核心素养

2017年版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简称“2017年版课标”)是对2003年版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简称“2003年版课标”)的继承和发展,它从更高的层面创造性地提出了“核心素养”一词,统领本次课程改革。其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4个方面。

【备考启示】从核心素養的统摄和指导的角度看,4个方面几乎涵盖了教、学和测评的方方面面。在备考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并通过教学实践,去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2.大概念

2017年版课标在教学内容上聚焦大概念,兼顾学科概念和跨学科概念。为了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其更加追求“少而精”的教与学,以适应时代的海量信息的冲击,试图回应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精简容量,突出重点,为切合学生年龄特点,从而有效规避碎片化、零散化的学习,并产生了核心概念、主要概念、基本概念和次位概念的说法。

【备考启示】以大概念作为关键节点将生物学中的相关概念组织起来,使之结构化和立体化,是高考生物复习的根基,也是回归教材的抓手。

二、“课程架构”中的关键词

1.必修

因为有继承,所以课程内容组织沿用模块形式,将必修内容设计成了两个模块,即“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模块化的教材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只关注知识结构体系的教材相比,更显灵活,例如必修1、必修2分别是以系统观和信息观进行编撰的。作为必修内容,教材的整体架构变动不会很大,只是修订和细化统整。

【备考启示】必修模块的划分和选择方式,为新课程的高三复习备考做好了衔接,让一线教师不至于因教材架构波动太大而无所适从。“分子与细胞”模块及“遗传与进化”模块是深入理解生命现象和规律的基础,是理解生命机理和本质的根基。后续备考的重点应放在关注新教材的动向,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信息的具体呈现形式上,以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有效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

2.选择性必修

新课标创造性地设置了“选择性”必修课程,生物“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模块,是选修选考内容,在内容上既相对独立,又体现与必修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而原“稳态与环境”模块也非删除、割裂、舍弃。诚如课标解读中所言,毕竟生态学知识的发展还需深入,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较多且直观,可以放入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进行学习。

【备考启示】生物“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在生物学知识的完整性和选择性及学生个性化需求基础上进行优化分选的,并且切分开了原必修3“稳态与环境”,能够较为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将原“生物技术实践”与“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进行整合,真正体现了“理论—技术—实践”的对接。这样不但丰富了生物学内容,而且为学生在备考中自主梳理教材知识提供保障。

3.选修

选修部分涉及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及学业发展基础三个方向的多个拓展模块。

【备考启示】该部分内容的设置为校本课程留出了很多拓展和发挥的空间,因为属于不同地域学校灵活选择的课程,不纳入考试内容。不过其中的现实生活应用方向,是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知识的灵活应用。从这个层面来看,校本课程的研发,给生物复习备考提供了补充和运用的机会。

三、“课程内容”中的关键词

1.分子与细胞

①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方面来认识生命的本质;②生命的物质性——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基础;③细胞结构的整体性——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角度分别学习其物质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④在学习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认识各类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⑤构建“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的大概念——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细胞的生命历程。

【备考启示】从课标解读来看,模块主线是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认识生命本质的。此外,从课标和解读的表述上看,用到了“质膜”一词,这就要求在复习备考中应适当拓展高中与大学教材相接轨的术语,既是统一也是精准对接。同时,也有几个实验,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线粒体”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被删除,增加了“胞质环流实验”,所以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新增的实验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 遗传与进化

①从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方面来认识生命的本质;②某些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的事实依据;③举例介绍表观遗传现象及该项研究取得的进展;④运用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的杂交实验,孟氏定律由亲代的性状预测子代的性状;⑤探讨耐药菌的出现与抗生素滥用的关系;⑥概述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阐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备考启示】遗传学部分的内容整体变动不大,知识体系上没有太大调整,只是加了表观遗传学进去,对个别术语进行了规范,如课标中用“遗传多样性和协同进化”替代“基因多样性和共同进化”。如果说有较大变化的可能就是安排了生物进化的证据、物种形成的机制、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以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等相关内容。同时课标解读特别强调了概念顺序可重新组织,这为教师的复习教学提供了拓展与发挥的空间。

3.稳态与调节(略)

4.生物与环境(略)

5.生物技术与工程(略)

【备考启示】以上3、4、5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总体来看,高中生物学课程是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的层面组织内容排序以揭示生命本质的。值得关注的是,生物技术与工程整合的同时,从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角度进行内容组织。从课标及其解读来看,将胚胎工程纳入细胞工程并进行了精简与整合,而原教材的生态工程放到了“生物与环境”这一模块中进行隐性呈现,同时删减了原“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酶的应用”“研究从生物材料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等内容。除了课标组的综合考量外,这种处理给试题命制和精准备考予以诸多启示。

总之,新课标整体架构上有新颖之处,在模块内容的知识体系编排上也有相应的调整,这都给生物高考的复习备考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生物教师要密切关注和学习课标内容和教材内容,将两者统整起来,不可偏废,同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取长补短,优化迭代,从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做到效率和效益双丰收。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学启示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愉快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