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员科研能力探究

2019-11-22 08:27于琦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科研馆员学术

于琦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馆员;科研;学术

摘 要:文章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员发表的学术著作,发现此群体较为关注职业素养、职业心理、职业教育、职业角色转型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其交流渠道较单一、学习敏锐度较低、职业认知不明确等问题提出建议,以期提升各地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0-0132-04

科研能力是指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综合体现了一个人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可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而科研成果是直接体现个人科研能力水平的证明。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图书馆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不仅能影响其职业发展,更能影响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指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但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笔者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1个省(自治区)在2018年的GDP总量排名情况[2],将排名后10位的地区视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山西、黑龙江、吉林、贵州、新疆自治区、甘肃、海南、宁夏自治区、青海和西藏自治区。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馆员”“图书馆员”“图书馆馆员”“工作人员”为篇名、主题和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发表时间选择“从2014到2018年”,限制作者为已选取的10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内的图书馆员,剔除报纸发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类别,只选择期刊进行检索,分析其论文主题,并进行分类和概括,深入挖掘其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 研究结果

2.1 高度重视职业素养

研究结果显示,有关职业素养的研究论文数量占据了样本总数的绝大部分,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能力。吉林化工学院图书馆的吴长乐认为理工院校图书馆每位图书馆员都要根据所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具体发展情况,高度重视对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需要提升服务育人的职业能力[3]。二是信息素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的王曙光认为基于网络平台的培训能够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包括图书馆规章业务、图书馆信息检索和基于地域特色制作网络资源等培训[4]。三是职业技能。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王琦等人提出在“E-research”环境下的图书馆员需要具备基础能力、信息素养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5]。四是职业道德。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的王皓杰认为提升青年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需要其在具体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抓好各项保障措施的具体落实,多渠道地开展馆员教育培训工作[6]。

2.2 持续关注职业心理

职业心理关系到馆员的工作状态,在馆员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有三个影响要素:一是职业压力。贵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的谢传梅认为通过增强馆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使其正确认识与对待图书馆工作,持续学习提升工作水平,能够缓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心理压力[7]。二是职业满意度。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的李有明研究发现,高校图书馆员采取浅层演饰策略对其自身及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采取深层演饰策略则对其自身满意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则无明显的关系,因此图书馆管理者应注重降低馆员浅层演饰的负面影响,同时为了让馆员获得更多情绪上的满足,应采取深层演饰策略营造工作氛围,进而提高馆员的工作满意度[8]。三是职业倦怠。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的张若蓉建议采用个人干预法和组织干预法解决由馆员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无所适从感或工作压力较大造成的职业倦怠[9]。

2.3 努力推进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贯穿每位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是馆员提升工作能力与相关技术的必要学习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并没有针对馆员教育的相关规定,仅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也仅提出了“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在职学习和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可见我国针对图书馆员职业教育的规章制度不系统、不规范。图书馆界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点有继续教育、远程教育、非图书馆学专业馆员的教育、不同性别馆员的职业发展教育、国外职业教育等,如: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的杨正先认为对馆员的继续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网络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10],吉林省图书馆的郝丽梅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员培训与发展应该完善岗位知识更新制度、建立健全研修活动制度和进行自我导向性学习方法指导[11]。

2.4 促进职业角色转型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图书馆需要应对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为充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要不断细化馆员服务岗位,学科馆员、参考咨询馆员、数字人文馆员、专利馆员、智慧学科馆员等纷纷出现,故较多学者开始重新定位图书馆职业角色,并关注自身职业角色的转型。例如:黑龙江大学图书馆的赵莉娜提出在MOOC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即学科资源管理服务者、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者和MOOC环境下的专业支撑人员[12];长春大学图书馆的王雪静认为图书馆员在智慧图书馆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应是知识增值服务的提供者、用户智慧能力的培育者和行业服务平台的合作者[13]。

3 特点分析

3.1 与时俱进性较弱

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员的研究视野比较狭窄,对于图书馆界的新事物或近况不敏感,较少涉及大数据、阅读推广、创客空间、数字人文等前沿研究,对于国外值得借鉴的经验了解较少,研究范围局限于其单位所在地或国内。另外,由于相关地区馆员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样本文章的主题均较为常见,且观点的创新性和亮点大多不突出。

3.2 基础性

从研究样本整体上来看,文章主题的深度较浅,缺少图书馆体系、模式、模型、标准、框架等的概括和深入挖掘。样本文章中用到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少实证分析、可视化分析、比较分析等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且大部分文章发表在普通专业学术期刊或非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字数一般在三千字左右,无法体现出作者应有的学术水平。

3.3 切身性

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素养、职业心理、职业教育和职业角色都与图书馆员的工作和学习密切相关,样本文章的内容多数是自身的岗位经验或工作实践感悟,局限性过大,且此类文章只是表面问题的概括总结和常见问题的重复论述,无法从图书馆行业整体视角或理论高度进行深度挖掘。

4 原因分析

4.1 交流渠道单一

除地理位置的原因外,笔者认为财政经费不足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员交流沟通渠道单一的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针对财政经费仅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仅规定了“高等学校应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经费和物质条件”和“高等学校要把图书馆的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样本图书馆所在地区的经济不发达,而相关规定的不全面、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则必然导致相关地区图书馆的财政经费紧张,进而导致图书馆员参加对外经验交流与学术沟通的机会减少,长此以往只会让当地图书馆员闭门造车、故步自封,最终导致图书馆学术氛围消失、馆员研究能力降低和学术文章质量低下。

4.2 学习敏锐度较低

“学习敏锐度”(Learning Agility,简称LA)概念由国际著名人力资源专家Lombardo等人在2000年发表的High Potentials as High Learners一文中提出,研究者认为学习敏锐度是指人们在陌生的情境下,从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并最终能成功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的能力[14]。樣本文章中,较多文章作者的学习敏锐度较低,无法将工作中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加以拓展运用,笔者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图书馆科研培训机制与相应的奖惩制度不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将大部分的工作重心放在业务上,认为只有做好业务工作才能提升组织绩效和读者满意度,不重视甚至无视学术科研活动。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凸显自身的独特性,每一个决策和行为都要进行科学的论证,需要图书馆界同仁不断地进行学术积累,如此才能经得起时间和用户的打磨与考验[15]。二是馆员个人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相关地区的图书馆员多存在本位主义思想,把干好本职工作放在首位,科研工作可有可无。而具有较强自我洞察能力、变革意愿强烈、擅长人际交往等特质和能力的图书馆员们在工作实践中往往能敏锐、快速地发现科研创新和突破点,从而成为创新服务工作的核心开拓者[16]。

4.3 职业认知不明确

黑龙江工业学院在2019年为图书馆招聘的10个职位中有3个职位要求应聘者的专业与情报学、图书馆学相关;山西省图书馆2017年招聘的8个职位中在专业要求上没有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的职位;黑龙江省图书馆2014年招聘的10个职位中只有1个职位要求图书馆学专业。随着新老工作人员的不断更替,非图书馆学专业的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但这些馆员因自身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所限,普遍存在对自身职业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员的科研成果来看,多数馆员为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对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认知较浅,且自身所学专业无法和图书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只能局限于目前所从事的岗位工作选题,无法规划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5 改进建议

5.1 多方式、多途径地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参与学术会议或直面学界前沿人士都能够让图书馆员近距离地了解业界动态,促进个人专业能力的成长,笔者建议图书馆员应积极争取各种交流与学习的机会。首先,图书馆员应重视图书馆内部安排的学术会议,此类会议一般会给与会者和专家留出充足的交流时间,因此与会馆员要把握机会,会前做好相关资料的查找,会中积极思考问题,会后踊跃发言与交流。其次,图书馆员应时刻关注各地的会议通知,若没有得到参会批准,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参与。再次,图书馆员应加入相关的学术微信群或QQ群,既能定期参与专家以网上直播的方式举办的讲座,还能与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信息。

5.2 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和科研培训制度

针对图书馆员的奖励机制,笔者建议图书馆根据职称级别设置基础科研任务和不同的考核标准,使图书馆员在完成科研任务之后能获取对应的奖励[15]。图书馆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有利于激励高级职称馆员继续参与科研活动,持续思考自身工作,保持工作热情。关于图书馆针对馆员的科研培训制度,笔者建议应分级予以制定。

5.2.1 初级科研培训。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在刚刚进入图书馆时需要及时完成角色转变,图书馆要在新馆员充分了解图书馆概况、各部门业务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基础的科研培训,让其对于科研工作有初步的了解与把握,培训内容应包括科研资料的查找与筛选、科研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笔者还建议相关馆员关注图书馆业内的核心期刊与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时刻了解研究热点和行业动态。

5.2.2 中级科研培训。在新进馆员入馆工作3年后,为提升其业务能力,拓宽其业务视角,图书馆应开展中级科研培训,包括一年至少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告知各个刊物的投稿方式与注意事项、学习各项课题的申报制度等,鼓励馆员作为课题参与人加入科研课题。

5.2.3 高级科研培训。笔者建议当馆员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积累后,图书馆应重点提升馆员申报科研课题的能力,促进其课题的顺利结项及打造图书馆核心科研团队。首先,图书馆应鼓励并支持馆员在各自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申报对口的科研项目,并参与确定选题、指导申报书的填写、邀请专家评审和协助修改完善最终稿。其次,图书馆应安排相关专家定期与课题申报成功者交流项目进展,提醒其项目进度情况,并尽力帮助其克服难题,最终促进科研项目的顺利结项。再次,图书馆应挑选馆内骨干力量形成稳定的核心科研团队,寻找本馆发展的方向和突破点,并以本馆为实践基地,进行团队项目成果的检验。

5.3 重视个人基本学术素养

图书馆员的基本学术素养能够促使馆员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从工作与实践中找到创新与突破点。图书馆员应在工作中进行点滴知识的积累,首先应精读图书馆学专业的书籍,持续学习图书馆学专业方面的知识,为自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应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拓宽视野,为自己的工作与研究寻找创意。再次还应关注自身所学专业的知识,跨学科寻求提升工作水平的方式方法,以凸显非图书馆学专业的优势与特色,在业务工作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允仙.西部高校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研究[J].图书馆,2009(5):78-79,98.

[2] 2018年中国各省GDP总量排行榜前十省份GDP数据排名[EB/OL].[2019-03-03].https://tt.mnw.cn/2019-03/03/2135059.html?tt_group_id=6664027788808290830#.

[3] 吴长乐.理工院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培养探讨[J].科技资讯,2015(21):183-184.

[4] 王曙光.基于网络平台的少数民族地区馆员信息素养提升研究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176-179.

[5] 王琦,陈文勇.E-research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重定位及其技能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4):5-10.

[6] 王皓杰.强化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7):162-163.

[7] 谢传梅.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9):95-96.

[8] 李有明.基于构面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员情绪劳务与工作满意关系模式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7):67-71.

[9] 张若蓉.西藏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4):46-49.

[10] 杨正先.对大学图书馆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J].贵图学刊,2013(4):57-58.

[11] 郝丽梅.“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馆员培训与发展方略分析[J].现代交际,2018(22):131,130.

[12] 趙莉娜.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转变[J].图书馆学刊,2015(3):14-17.

[13] 王雪静.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发展[J].文教资料,2018(17):86-87.

[14]Michael M.Lombardo,Robert W.Eichinger.High Potentials as High Learner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0(4):321-329.

[15] 王政,毕洪秋.省级图书馆学术空间的创建与打造[J].图书馆建设,2016(10):80-83.

[16] 张庆普,陈茫,侯治平.智能情境、学习敏锐度与智慧服务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97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员的实证分析[J].情报学报,2018(12):1212-1223.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科研馆员学术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