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激励理论在大学生田径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019-11-24 21:41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田径层面意识

周 宏

前言

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以及积极、向上的训练心态是保持良好田径体育成绩的关键。因此激励理论在大学田径练习中的应用有很重要的意义,训练前以科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个体素质与身体能力,并确定训练目标以此激发大学生运动的潜在动力。这样大学生运动员便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体育练习,进而提高田径练习效果。近些年伴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如今田径项目已经成为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核心项目。为提高田径练习有效性,有效的练习方式就成为了众多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将激励理论作用于大学生田径练习,使学生在不断形成自信的同时,提高练习成绩。这么做既符合新时期的田径练习要求,同时也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健康成长。

1 制定激励目标

大学生是一群即将步入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群体。为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田径项目的有效练习有着重要的寓意。开展田径练习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对练习的实际需求。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心理愿望[1]。这对激发学生田径训练参与意识,使学生增加积极主动进入练习,能够按照教师指导参与田径训练有着十分突出的意义。激励理论的教育目的是,利用激励理论激发学生主动训练、自觉训练意识。在达成了阶段性训练目标后,使学生形成成就感,产生享受成功的意识。这样学生便会产生更强的训练动机,这对学生田径练习而言能够发挥刺激的作用,在提高学生练习成果、练习价值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为制定合理、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突出激励理论价值,教师就必须要综合考虑,考虑学生对体育训练需要,考虑激励理论有效性,考虑教学大纲目标。以上述要素为基础,围绕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激励目的,以便充分控制被激励学生,完成大学生的有效指导。在激励理论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提高田径训练成绩。

应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目标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激励安排训练计划与训练目标。此外训练中教师有必要予以大学生训练表现及时的评价与肯定,以此构建和谐的训练氛围与激励效应。这样在大学生训练中才会取得成绩、获得进步[2]。也正是因为这样学生才会不断接受各种田径练习挑战,形成勇往直前、不畏艰苦的意志。在学生从练习中取得成就、进步时,甚至是学生遇到了训练问题时,学生便会勇敢的克服自己内心的枷锁,勇敢的面对失败并不断努力,直到最后取得成绩。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要耐心的鼓励与支持学生。这不仅是教师在田径练习中应做的工作,同时也是教师在提高学生田径成绩时所必须付出的努力。通过鼓励学生,使学生群体形成激励效应,激发其他学生的效仿与学习[3]。教师在田径训练中有必要为每一名学生都设立一个目标,使学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完成田径练习。

设定练习目标、练习计划时,教师必须要确保目标和计划要具备可行性的特性。即学生可以自行努力达成目标。如果目标过大、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丧失积极性、失去理性的问题。在大学生完成一个个目标的同时,大学生也在克服着自己的心理问题。在练习中不断满足自身需要,增强自我竞争意识。以心理学角度来看,主动式学习远比被动式学习更容易取得成绩。教师言语的激励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挑战意识。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动机开发、动机培养。从要我做逐步演化成我要做,直到学生最后形成了做得好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取得一些成绩,进而实现更长远的训练目标。

2 采取精神激励方式

在激励理论中精神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精神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内在潜力,迎合学生内在需求,使学生形成完成任务的动力。激励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面对这一需要,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就必须实现充分的发掘。在大学田径运动中,精神激励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包括尊重层面、荣誉层面、情感层面。

尊重层面指的是教师在开展田径训练时,除了要重视基础田径训练教育,同时还要注重田径技能传授和予以大学生足够的尊重。消除大学生对田径练习的不接受、不认可态度。使学生从运动中收获心理层面的满足。

荣誉层面指的是利用精神激励的方式,使学生为了某些内在的精神需求而努力。常见方法包括荣誉证书、奖杯以及奖状。大学田径运动可以用礼品形式代替,使学生对获得荣誉产生积极性,进而主动参与到田径练习。提高学生体育成绩。

情感层面指的是通过适当的形式串联起教育和学生的关系。对于学生在田径练习中的问题,教师应予以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当学生出现身体不适、受伤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帮助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与心灵距离,这样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认同感,从而积极配合教师开展的田径练习。

3 训练方法的斟酌选择

大学生是一群思想相对成熟,有自己独立想法的学生。为提高田径练习有效性,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端正学生的训练意识十分重要。只有当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练习活动,形成自觉练习意识,大学生的田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有必要在应用渗透激励措施前综合考虑、研究大学生的能力,结合学生训练实际需要,采取针对性训练方法,积极获取与分析学生反馈。在结束每一个阶段性训练目标后,开展练习测试,验证学生的训练效果,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与练习自信心。

从现状来看当前有许多大学生都存在训练积极性较低的问题,这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机能普遍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激励理论有助于激发学生训练兴趣。学生在训练中取得的成绩有助于增强学生训练自信心,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田径练习。

如800米跑步中,学生如果不会掌握运动的频率,那么学生在跑到中后半段时候就会出现身体乏力的问题。为消除这种问题,减少不良姿势以及规律对学生跑步成绩的影响,教师就必须予以学生技术层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练习步骤意义,并对学生后续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予以认可。大多数大学生在中长跑的后半段都会出现身体不稳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采用调整式训练,调整学生的腱器官与肌酸器官,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肌肉力量,实现躯干控制能力、躯干稳定性的增强目的。

4 结语

激励理论作为行为科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在近些年的研究成果中取得了相对十分不错的成绩。激励理论在大学田径练习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训练成绩,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好地身体素质。激励理论的应用,必须要契合激励对象的行为特点以及田径运动的活动规律,在针对性练习中,激发大学生的体育潜能。在学生不断获得新的成绩与成就感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训练效果也会得到不断地进步。

猜你喜欢
田径层面意识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计数:田径小能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