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管理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发展桎梏及未来路径

2019-11-24 21:41廖显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监测设备智能

廖显辉

前言

在《辞海》中健康的概念是:人体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劳动效率高[1]。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第一个提出了健康管理(Managed Care)的概念。 健康保险组织的核心是通过其健康保险客户(包括疾病患者或高风险群体)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实现对疾病发生或发展的有效控制,降低医疗保险索赔的风险。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健康风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 在这个社会节奏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健康问题将是一个愈显突出的问题,健康管理这一概念也逐渐提上日程。根据《“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精神[2],把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水平放在国家战略高度,人们的健康将从医疗转向预防为主。借助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辅助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不断提高民众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1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概述

可穿戴设备的想法和原型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指的是可以通过具有先进功能和特性的技术佩戴在用户身上的产品和电子设备[3],用于记录日常活动或监控用户的健康状况。可穿戴智能设备大多以便携式配件的形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可以连接到手机和各种类型的终端。主流产品形式包括基于手表的手表,脚支撑的鞋子,头部支撑玻璃,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件和其他非主流产品。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各种可穿戴产品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可穿戴设备发展还存在许多的瓶颈,如:成本高,电池寿命短,数据精度低,不能独立使用,功能不全等[4]。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将由植入式和隔离设备主导。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植入人体,依靠人体的能量来运作。实时监测人体各项生理指标,通过智能系统分析,为人们提供精准化、智能化的服务。

2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 功能以运动健康监测为主

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的健康。体育健康监测是可穿戴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从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可穿戴产品行业几乎总是受到运动健康需求的驱动。运动健康监测主要分为2类:一是人体生理状态的监测,二是环境感知监测。人体生理状态监测,如运动健身类的可穿戴式智能手环就是采用运动交互类传感器来感测用户的运动状态和睡眠状态,还有其他类型可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监测来采集步数、心率、血压、血氧、运动、体脂、体温、卡路里消耗等。环境感知监测如加拿大温哥华初创公司(TZOA)研发的一款可穿戴式环境检测传感器如纽扣大小,可以夹在衣服上,用于检测空气质量、紫外线、湿度和温度等指标。但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在健康管理中的功能还相当有限,今后需要将环境数据和生理体征数据融合在一起,可以生成和判断更多有用的数据并将其反馈给用户,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体验。

2.2 用户以女生用户为主且年龄区间增大

2015年,全球可穿戴零售市场预计为7200万套,同比增长132%。使得2015年被视为可穿戴市场的元年。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用户主要是男性占85%。但是,由于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相关关键技术难以突破,运动监测和运动健康管理的应用开发进度缓慢。女性用户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因素,以智能健康配饰的科技公司为例,2017年开发出一种名为“Leaf Urban”的金属镶嵌叶形吊坠。不仅可以定期进行睡眠,分步监测,还可以通过生理变化监测用户的心理健康状况。该应用程序将自动推荐适当的减压活动和时间表,以帮助用户减轻压力。同样,从年龄层面来看,年龄越大,手镯的使用比例越大。70岁以上的人中有37.3%使用过或正在使用智能手环,90%后为20.1%,00后仅为21%。另外,在80和90之后使用手镯的人相当于移动APP,并且在00之后使用移动APP的人数远远高于使用手表的人数。可以看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用户群正在悄然变化,并且对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移动和健康监测的需求并未减少。

2.3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价格是商品内在价值的外在表现。在现代市场经济学中,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互相影响、平衡产生。商品的价格反映了物品的价值存在,简单地说,它便宜又不好,好货也不便宜。如今,以可穿戴智能手环为例,智能手环有多种选择,100元以内。吸引低价用户是不明智的,它可以满足用户解决痛苦的需求。 根据“前沿产业研究院”的调研数据,在“不购买”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原因上面,比例最多的(48.2%)是“功能上用处不大”。 因此,目前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在功能应用上对健康的干预作用不大,尚且无法在功能应用方面影响用户,用户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解决用户的痛点上才有可能在商业竞争中取得成功。

3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数据监测准确性不高

科学的监控数据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管理用户健康的核心[5]。当今市场上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监测的数据主要是步数、心率、血压、卡路里消耗等。但是一些智能设备厂商并没有考虑完整的产品功能定义,一味的只是想获得市场份额。例如,运动手镯的监测功能不是很准确。 在心率和血压监测上,可穿戴智能设备提供的数据只是一个瞬时值,不能提供关于全时段的可视化的数据分析结果。所以对于用户来说,这种类型的健康信息对于用户的作用性不大,用户参考这些数据来选择运动亦或是休息是不科学的。由此看来,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要想改善用户的健康生活习惯,提供可靠的健康规划建议,最重要的是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准确的服务。

3.2 用户与设备粘性不强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被称为引领技术革命的下一个突破口,受关注程度不亚于智能手机[6]。智能手机有人体器官功能延伸的称呼,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与智能手机相比,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时无刻需要手机,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例如,使用智能手环的人不像使用移动电话,并且根本不会离开。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几天,就会将其取下。因此,它表明公众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满足用户的需求,特别是“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是可穿戴智能设备选择的关键。

3.3 信息存在被盗风险

2013-2017年间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生产量急速上升,市场容量会越来越大[7]。因此,在可穿戴运动器材日益普及的未来,个人信息数据具有很大的泄漏风险,并且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来。 如果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那么未来社会的信息类犯罪问题会大幅增长。 这样,会伤害到用户的产品体验,不利于积累用户口碑,也不利于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产业的发展。对于健身人群来讲,获得互联网上获得其运动轨迹、运动范围、运动区间太过容易。对于一些不法分子来讲,很轻易的可以获得其家庭居住地、工作地点等私人信息,给个人的安全留下了隐患。因此,加强信息保护也是可穿戴智能设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4 功能被夸大化

大众想要轻松的管理自己健康状态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目前无法定义为医疗监控设备。 因为可穿戴智能设备自成立以来就有一些时尚元素。 最初的手镯形式也受到许多时尚活动家的青睐。袜子,内衣和手表已成为可穿戴设备的“载体”。可穿戴设备的特点是计步功能,血压和心率等健康指标的监测几乎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标准”。总的来说,可穿戴式智能监测不能等于医疗监测。但必须承认,可穿戴智能设备对慢性病的管理确实有一定的作用,结合医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健康管理模式。

4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健康管理的未来路径

可穿戴智能设备有助于人类健康管理,未来是可穿戴智能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8]。为了使可穿戴智能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应该从这几点出发考虑: 全面布局体征信号检测;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建立健康物联网系统; 建设健康云数据; 提供精准移动医疗服务。

4.1 布局体征信号监测

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主要用于监测人体体征:心率监测、体温监测、能量消耗、睡眠监测[9]等等,仅仅只有这样体征监测数据是达不到监测管理用户健康的目的。因此,如果想要从源头上布局健康管理,需给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相关企业的提供政策、资金、税收上的支持,使其加快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相关技术的研究,从而使可穿戴式智能性研发企业有一个好的研发环境,推出尽可能多的核心关键技术。这样,才能尽可能充分的、全面的、准确的获取人体的各项体征数据。

4.2 提升理化数据的准确性

目前,大多数健康服装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个人健康的个性化管理和监测的需求[10]。虽然目前的智能手环或手表可以监控数据,但数据相对简单且监控不准确,用户往往只能看到数据。 数据本身的准确性以及数据背后的含义尚不清楚。在中国的数字健康趋势下,人们开始利用互联网监控他们的健康状况并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分享信息。大多数医疗专业人士认为,未来的每个人都将使用互联护理技术来帮助管理他们的健康。想象一下实时监控物理数据,无需前往医院排队即可获得专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咨询,这使得数字和个性化的互联医疗解决方案能够为有效管理和预防个人健康提供新思路。由此看来,真正最有的价值的是数据本身,它是保证所有关于数据延伸有效性的前提,因此数据的准确性是数字健康管理的核心。

4.3 模拟建立健康与物联网管理系统

健康物联网[11]是物联网在医疗保健和健康行业的应用。健康物联网将完成卫生信息的收集和传播,为卫生保健和卫生信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健康物联网的建成将会大大改善健康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问题。通过健康物联网给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用户提供健康教育、健康体征监测、预防等多种健康综合服务。 帮助人们调整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不断接近理想的健康状态,到达真正的“未病先治”的效果。

4.4 搭建健康云数据库平台

健康云(Health Cloud)[12]数据库充分证明了可穿戴智能设备不是他们自己的焦点,而且这些数据是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获得的。任何可穿戴设备或其他智能设备都使用数据来增强产品服务的价值,并通过使用物联网链接和数据将产品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 然而,数据并非全部,可穿戴智能设备将是最大的市场而不是硬件本身。该服务由可穿戴智能设备体现,以增强用户的技术体验,并基于数据收集和分析,依靠人工智能算法,佩戴者可以获得完美的技术体验。

4.5 提供精准移动医疗服务

基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GPS和无线通信技术提供精准定位达到精准医疗的目的[13]。 在实际的操作应用中,对患者或者亚健康群体的生命体征监测、体温侦测、心电遥测等各类健康信息自助采集。无论用户在何时何地,被监测到身体生理指数偏离正常值时,及时给用户合理的评估和建议,协助用户在危险情况下采取最为科学理性的处理手段。同时,专业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更长时间的数据收集获得全面的物理数据指标,医疗决策将变得更加个性化。

5 结语

作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用户,用户希望通过使用可穿戴智能设备来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由此可见,想要通过运动来达到健身生活的目的,仅仅靠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来进行干预是不够的, 只有用户主观意愿发生转变,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健康的作用。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健康管理仍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可穿戴智能设备在这个阶段并没有真正管理健康功能,可穿戴智能设备只能起到支撑作用。 用户想要管理健康,必须从主观意愿上发生转变,从而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的关键技术的取得突破,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用户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从而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

猜你喜欢
监测设备智能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信号分析在无线电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调试新设备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学习监测手环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