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研究

2019-11-24 23:33赵爽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性格因素

赵 娜,赵爽杰

1 引言

青少年在校犯罪,逐渐成为重大社会问题。虽然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探讨了各种环境下青少年对犯罪恐惧的预测因素,但实际上忽视了青少年对犯罪受害的恐惧[1]。近年来,相较于青少年犯罪行为更加“温和”的表现方式“不文明行为”逐渐受到学者关注。

不文明行为(Uncivilized Behavior)始终存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包含多种研究领域。旅游不文明行为指游客违反社会规范[2];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表现程度低,没有明确伤害意图,但违背相互尊重[3]。综合来看,不文明行为指人们在道德缺失的情况下违反规则,产生言语辱骂、行为轻浮等不道德行为。研究主体则指10-29周岁年轻人,多为学生。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指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因道德缺失做出违背规则的举止和动作,包括言语、行为举止不文明等不道德行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4]成为不文明行为在体育领域的研究重点。

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解释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因素,用科学的方法,探索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他人在场的影响(Allpot,1954),引导青少年形成合理文明行为,提高青少年文明素养。

2 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社会心理学中计划行为理论、自我知觉理论为解释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影响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考察人们行为意图(Behavior intention)可以预测人们行为,而行为意图又分别由行为的态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和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三个因素决定。

自我知觉理论可以解释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人的情绪体验、态度和行为等也会受到自我知觉的影响。

3 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影响因素

石岩(2014)认为“影响因素”可以作用人或事物的行为、改变人的思想或性质,分为内在影响和外在两类[5],参考国内外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影响因素,依据朴素心理学原理(海德,1958[6])的内外因分类,提出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影响因素有内在因素:情绪宣泄、认知偏差、道德弱化和性格;外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缺乏以及网络。

3.1 内在影响因素

3.1.1 情绪

情绪管理能力对不文明行为有预测力,差异性的情绪表达方式会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如果产生消极情绪,会影响自己对事物的判断,难以管控自己情绪,影响自己下一步行为方式。消极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人们在心情低落或处于不快乐情境下产生地主观体验,包括恐惧、厌恶、愤怒、憎恶、紧张等一系列使人难以接受地情绪感受[7]。当盼望的事件违背个体期望,消极情绪就会产生,使青少年产生不文明行为。

研究发现,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是由于观众消极情绪导致的。且情绪与社会认知存在双向关系。

3.1.2 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指人们头脑的认知再加工,是对社会现象的重新梳理,如辨别信息、归类内容、判断真理,对社会行为存在的诸多关系进行新的判断和解释[8]。由于青少年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不文明行为产生不同的认知观念。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大致出于以下三种状态,即青少年处于无知型(对锻炼规则不了解)、习惯型(不文明习惯延续)和放纵型(自我为中心释放负能量)。青少年认知偏差,认为其行为不属于不文明行为,则会产生更多不文明行为。

3.1.3 道德弱化

个体具有与自我调节机制相匹配的道德标准,但这种自我调节功能可以被个体选择性地激活或停用(Bandura 等,1996)[9],在面对外部压力过程中,道德认知自我调节机制降低了个体自身的道德自制能力,削弱了道德规范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使其轻松地违反道德标准,为其随后的不文明行为提供合理化解释。

3.1.4 性格

性格影响个体行为,对于这种合理的解释在于人的偏向性,人常常会产生习惯,形成自己独特癖好,人们无论是获取信息还是对事物作出判断,都会自然形成自己的偏向性,如此形成有别于他人的做事风格和生活方式,这就是性格[10]。性格大致分为内向和外向型两类。外向型青少年喜欢与他人交流、比较开朗、容易表达自己心声,也较适应环境变化;而内向型则比较喜欢自己独立,拥有主观世界、喜欢沉思、不擅于交际、比较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不同性格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产生不同行为表现。

3.2 外在影响因素

3.2.1 社会环境

居住地生活环境、学校风气作为社会环境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方式,社会环境熏染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冲突,对学生产生的正面积极地影响就会减少,在良好地行为选择上就会出现疑惑或者偏差,良好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人们更容易模仿社会可接受的行为,从而减少不文明行为。

3.2.2 家庭教育缺乏

人首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这会关系到人们以后生活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人们形成正确认知模式有好的作用,培养合理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R.P.Peck等人将父母的教育态度分为放任、民主、溺爱、专制4种,其认为家庭教育存在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分溺爱使孩子形成骄纵的性格,考虑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接受与自己相悖的观点,另一部分家长的教育态度是以简单、粗暴、专制行动,导致青少年抵触、愤怒,逐渐形成固执、任性的性格,在体育运动中更容易产生敌对情绪,进而产生不文明行为。

3.2.3 网络

网络可以开发大脑、提升智力,然而人们易网络成瘾,沉湎于游戏,使生理、心理受到伤害,甚至将电子游戏中冲突性画面付诸行动,产生不文明行为。网络不文明现象影响着青少年认知,网络隐蔽性、匿名性等特点以及网络欺诈屡见不鲜,网络不文明现象影响着人类认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

4 小结

青少年问题是社会核心问题,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总结国内外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影响因素,包含内在因素:情绪宣泄、认知偏差、道德弱化和性格;外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缺乏以及网络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为未来加快解决青少年体育锻炼不文明行为问题提供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性格因素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