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管理探讨

2019-11-25 02:45马光凯
就业与保障 2019年23期
关键词:学制教学计划学分制

马光凯

引言

2019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目前,我国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技术工人求人倍率为1.5~2。高级工以上的求人倍率达到2~3。全国2.88亿农民工,初中以下学历的占70%,参加职业培训的不到30%。因此,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是培养我国高技能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技工院校应突破原来的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内涵

当前技工院校招生学制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非全日制技工教育是指技工院校在全日制技工教育的课余时间内,充分利用办学资源,开展以新成长劳动力和企业在岗员工为主要招生对象,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为特色,以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形式。技工院校根据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的需求,经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训模式后,通过企业推荐,将有培训愿望的企业在岗职工招为院校非全日制学生,凡在职职工均可报名,不受年龄的限制。非全日制教育按学期注册入学,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教学。

弹性学制是指学生修业年限有一定伸缩性的教学模式,其特点表现在学生既可提前毕业,又可滞后毕业、学习过程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习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区别、学习方式有校内和校外之分。学分制是通过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多少的单位,以学分衡量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情况,并要求学生必须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技工院校学分制为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对学习者的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并进行学分的存储、积累,实现学历教育之间、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学分互认与转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各级各类教育沟通与融合,成为完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二、加强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建设

1.管理制度要与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相配套

技工院校应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施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重视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形成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技工院校应结合实际,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模式灵活的特点,制定出标准统一的非全日制开放性办学管理制度,为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实施保驾护航。

2.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技工院校应充分考虑参与技工教育非全日制学习对象大部分文化程度低和已在工作岗位的特点,参照国家和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定针对性强、灵活可行的非全日制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必修课保证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质量。通过选修课对必修课进行拓宽或深化,开设多样化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其潜在能力,促进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包括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技能。

3.采取多种形式,充分体现灵活教学

技工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应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可采取自学、远程教学、集中辅导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教学。学校可自主开发专业培训视频,实施远程教学,并通过观看视频时长,学生网络答题等办法,实现灵活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提高技能水平,获得名次的,特别是全国全省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应给予充分肯定,奖励课程学分。对于学生通过自学,自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抵学分,免学相应的专业课程。

4.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满足选修课需要

技工院校应高度重视学校教学资源配置, 一方面应避免教学资源不足、配置无效,教学资源利用低效等情况,另一方面应合理配置有限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知识素养,鼓励教师开发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课程,解决选修课程资源缺乏,不能满足学生自由选择需要的困境,实现真正的弹性学制。在设备资源方面,各校要加大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图书馆、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学分制下设备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三、学分的制定及量化管理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习分量、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学籍管理制度,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计划和制订课时分配、教师工作量安排的依据。学分以学期为计量单位,规定公共课和专业课每门课程2学分(每个专业可设定2~3个核心专业课程,并可适当提高0.5~1分值),选设课每门1学分。根据企业新型学生制培养目标的需要,一年制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二年制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学生每学期修习课程的总学分一般在10~13学分之间。学分最小单位是0.5分。

学生必须按每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完成学习内容,保证出勤率,并上交作业或学习总结,经审阅合格后,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核。总评成绩由作业或学习总结、考勤记录和课程考核构成,作业或学习总结占20%,出勤记录占20%,课程考核占60%。总评成绩合格才能获得该门课程学分。

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课程学分指学完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所得的学分。非课程学分指学生取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通过技能考核认定获得的培训合格证书,以及学生在参加的各种知识、技能、文艺和体育等比赛中受到表彰和获得的奖励。

四、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实践探索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结合企业生产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实际,积极稳妥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福建省首先开展对企业新型学徒制进行了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实践探索。

培训机构应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规模需求和相关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与企业共同制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报当地人社部门审核后执行。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要体现因材施教和分类指导的原则,采用模块化、层次化和综合化等课程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把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以确保培训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

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选设课三种。为保证企业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模和质量,学生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德育、语文、计算机、外语或数学选一)、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等)。选设课为深化、拓宽学生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课程,扩大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发展学生潜能,企业和机构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企业实际需要在若干专门化模块中开设相关课程,供学生有选择地修习。企业和培训机构应创造条件,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合理、科学、均衡地设置各类课程,确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并组织好教学管理工作。在修满规定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学分基础上,重视选设课的开设,其中选设课不少于总学分的10%,鼓励学生自主选修。

企业和培训机构要指导学生根据企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按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学期授课计划进行选设课选课。培训机构应事先向学生公布实施性教学计划选设课的课程及相应的学分,以供学生选择。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学生可根据企业的生产安排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五、结语

技工院校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人才,满足社会对多种类型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要完善以弹性学制与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学制教学计划学分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癸卯学制”与晚清女子教育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