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莽到东汉 再说“货币”一词

2019-11-25 03:10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钱币 2019年5期
关键词:光武帝后汉书王莽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我曾经写过《中国“货币”一词的初史》,刊登于《中国钱币》2016 年第五期。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代属于货币性质的名称很多,如币、货、金、银、珠、玉、钱、刀、龟、贝、泉……等等。“货币”也是名称之一,不过出现的时间比较迟,不是在先秦。

《汉书·食货志(上)》说:“《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这说明“食”指粮食,“货”指粮食以外的各种生活用品和“金刀龟贝”等,“金”指黄金,“刀”指刀形的铜铸币,“龟”指龟壳,“贝”指贝币。我曾经认为“货币”两字连用开始于唐朝,但现在已经改变了观点,故重写此文,以供参考。

“货币”的初史应从王莽时开始讲起(但那时还不称“货币”)。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的侄子,成帝时受到重用,官至大司马,哀帝时被罢官。哀帝死后,太皇太后(元帝后)临朝称制,王莽复为大司马。平帝元始元年为太傅,赐号安汉公。四年王莽以女儿为平帝皇后。元始五年(5)王莽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8)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改称民间土地为“王田”,不得买卖 。他四次改变币制,造成了币制的混乱。

王莽在位时共改变过四次币制:

第一次是在居摄二年(7)铸造大泉五十、契刀和错刀。大泉五十重12 铢,当五铢钱50 枚;契刀五百,当五铢钱500 枚;错刀上有文字“一刀平五千”,“一刀”两字用黄金嵌入铜内,故俗称“金错刀”,当五铢钱5000 枚。“禁列侯以下不得挟黄金,输御府受直(值),然卒不与直(值)。”[1]

第二次是始建国元年(9),因为考虑到刘(劉)字含卯、金、刀,又将货币改为大泉五十和新铸的小泉直一,宣布挟五铢钱及言大钱当罢的要投诸四裔。“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2]

第三次是始建国二年(10)实行非常复杂的宝货制,有五物(金,银,铜,龟,贝);六名(黄金,银货,布货,泉货,龟宝,贝货)和二十八品(黄金,朱提银,它银,元龟,公龟,侯龟,子龟,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序布,幼布,幺布,小布,大泉,壮泉,中泉,幼泉,幺泉,小泉,大贝,壮贝,幺贝,小贝,漏度〈贝〉)。对各种品名都规定了标准和值钱数。这样复杂的币制,根本不可能被百姓遵行,实际流通的只是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两品。

天凤元年(14),王莽改变金银龟贝的作价,罢大小泉,改行货布和货泉。货布重25 铢,值25 枚货泉;货泉直径一寸,重5 铢,当一。原来的大泉五十亦改为当一,允许再使用六年。天凤四年(17),暴发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更始元年(23),王莽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公元25 年,刘秀为光武帝,其国称为“东汉”或“后汉”。写后汉历史的本有多人。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曾著《后汉书》,成纪传八十卷。元嘉二十二年(445),范因“谋反罪”被处死刑。现在的《后汉书·校点说明二》说:“在范晔以前,已经有不少人用纪传体编撰后汉一朝的历史……范晔以《东观汉记》为主要依据,参考各家的著作,自定体例,订讹考异,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范晔编撰《后汉书》,原定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合为百卷,跟汉书相应,但是十志还没有写成,他就被杀害了。

《后汉书》中有些“货币”名称的记载,主要是叶坦老师告诉我的:

《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第一下

十六年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是岁,始行五铢钱。

《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政令日变,官名月易,货币岁改,吏民昏乱,不知所从,商旅穷窘,号泣市道。设为六管,增重赋敛,刻剥百姓,厚自奉养……此其逆人之大罪也。

是时,述废铜钱,置铁官钱,百姓货币不行。蜀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述”为公孙述,此条叶世昌补加)

《后汉书》志第二十四百官——太尉

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货币、盐、铁事。仓曹主仓谷事。

《后汉书》志第二十六百官三

大司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

上述第一条表现了光武帝和王莽的根本区别,光武帝要强国安民,而王莽却只知为己敛财。《后汉书》中的“货币”一词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学名,而此前关于中国货币类的名称非常复杂。由于王莽时期社会经济混乱,光武帝将原来通用的“货”和“币”合成为“货币”来代表新的货币政策,用“五铢钱”来统一货币制度。“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是岁,始行五铢钱。”从字面上看,也可以解释为王莽当政时就已经有“货币”之称了,而建武十六年(40)光武帝也已称五铢钱为“货币”。后汉时期的货币就是这样意思的货币,不能对它作更具体的解释。

此外,在南宋武学博士徐天麟所作《东汉会要》中也有提及“货币”,该书于宝庆二年(1226)六月二十二日奏进。全书40 卷,有徐天麟本人写的《东汉会要进表》和《东汉会要序》。这是本书完成于南宋的标志,已经是唐朝以后的成果了。《东汉会要序》中提到:“今八志所述,纲目粗备。然食货兵刑,学校选举之类,皆缺弗著,学者病焉。”他表示:“臣不量疏谬,复兹编缀,以补一朝之典……凡八志已详者,今特撮其纲要;志所未备者,则详著本末,又间以己见,为之论述,使议礼者参两汉之沿革,以求三代之遗范。则是非得失,粲然在目。孰为可法,孰为可鉴,于是考而证诸,其于世教讵云无补乎。”

《东汉会要》中有一些“货币”的文字多数引自《后汉书》。有的内容有重复,如两次谈到“大司农”。卷十九《职官一·大司农》说:“大司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郡国四时上月旦见钱谷簿,其逋未毕,各具别之。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国库)。”卷三十一《食货·财用》则说:“大司农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四时上月旦见钱谷簿,其逋未毕,各具别之。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部丞一人,主帑藏。太仓令一人,主受郡国传漕。(百官志)”

卷三十一的总名为“食货”,下分田制、租税、算赋、口赋、更赋、调度、财用、钱币、盐铁、禁沽酒、罢贡献等11 项。与钱货相关的内容很多,以下再举几条,以见其一斑。

租税 建武六年十二月,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纪)

钱币 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建武初,马援在陇西,上书言,宜如旧铸五铢钱。事下三府,三府奏以为未可许,事遂寝。及援还,从公府求得前奏难十余条,乃随牒解释,更具表言,帝从之。(马援传)

钱币 建武十六年,始行五铢钱,天下赖其便。(马援传)

钱币 桓帝时,有上书言:“人以货轻钱薄,故致贫困,宜改铸大钱。”事下四府群僚及太学能言之士。刘陶上议曰:“当今地广而不得耕,民庶而无所食。群小竞起,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钞求饱,吞饥及骨,并噬无厌。诚恐卒有役夫穷匠,投斤攘臂,登高远呼,使愁怨之民,响应云合。八方分崩,中夏鱼溃,虽方尺之钱,何能有救其危。帝竟不铸钱。”(刘陶传)

总之,宋人在《后汉书》中即讲“货币”,而接下去的宋、齐、梁、陈等国却都没有请“货币”出场。清朝的朱铭盘曾编撰《宋齐梁陈会要》,以此为底本,由顾吉辰、沈杉两人校点的《南朝宋会要》和《南朝齐会要》,以及顾吉辰、张山两人校点的《南朝梁会要》和《南朝陈会要》,分别于1984 年(前三种)及1986 年(后一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书中虽有钱的内容,但都没有出现“货币”二字。接下来的是唐朝,可见唐朝的货币发展又是一个特殊的新问题。

注释:

[1] 《汉书》卷九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2] 《汉书》卷九九中,《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猜你喜欢
光武帝后汉书王莽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亲戚
“糟糠之妻”的由来
克己奉公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王莽:谁都别想忽悠
改朝换代
论白寿彝先生对范晔和《后汉书》的研究
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
《资治通鉴·东汉纪》史源探讨
THE STONELIONS OF CHINA